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选择困难”心理现象分析

2017-04-26 20:03周小娟
教育界·下旬 2017年2期
关键词:应对方法大学生就业成因

周小娟

【摘要】文章从就业心理咨询实践中归纳出“选择困难”这一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并从这一心理现象的成因和应对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选择困难;成因;应对方法

一、案例呈现

学生:老师,我也不知道我现在该怎么做。想留在北京,又想回老家,总是在纠结这个事情。我面试了北京一家公司的行政职位,已经通过了,可以签约了。

老师:你以后最希望做什么?

学生:我想要开一家自己的服装店,开成连锁的那种。

老师:想法很好啊,你为此做了什么吗?

学生:我家是做生意的,我跟我爸妈说了我的想法。他们愿意给我出初期的投资,帮我租店铺。

老师:听起来你很清楚自己的需要,而且有人来帮助你。那么你现在的困难是什么?

学生:我也不知道我要不要回去,我觉得做行政也挺好的。

老师:可是刚才你说最想做的是开一家连锁服装店,而且有人愿意帮助你去实现理想,让这个事情很具有可操作性。

学生:是。

老师:那你的问题到底是什么?

学生:(困惑,思考,没有回答)……

老师:是你不愿意做出决定?

学生:是吧。

老师:是你害怕做出决定后带来的一系列结果。

学生:是。

老师:所以你现在的问题不是要做什么,回不回老家,而是要有勇气承担你的决定带来的一切的结果?!

学生:(思考一分钟左右)嗯,(恍然大悟状)谢谢老师。

案例中的学生来自南方,有明确的生涯规划,并且已经为她的目标寻求到了帮助,但是她仍然走进大学生招聘会现场,多次投递简历并且面试。在实际就业心理咨询中,这类问题占比较大:学生不是不知道想做什么,而是不能做出选择。

二、“选择困难”心理现象的成因分析

(一)趋避冲突

趋避冲突(Approach-avoidance conflict),指个体对于同一目标同时具有趋近和逃避两种心态,从而使个体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面临多种选择,每个选择都有其积极和消极的方面。案例中的学生虽然清楚自己的兴趣所在,也知道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而且有家庭给予的支持让这个愿望得以实现,但是她的想法一旦付诸实践,她将面临很大的挑战和压力。一旦失败,会损失资金、就业的最佳时机等,这些消极的方面让她害怕,以致迟迟不能做出选择。另一个选择,公司行政的岗位是她完全可以胜任的工作,没有风险,没有压力,问题在于不是她想做的,因此也迟迟不能下定决心。自己看似在两个选择中纠缠,实际上是没有做好准备接受、承担选择的结果。

(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焦虑

没有人能够预测未来,谁也不知道做出选择后得到的会是什么。在做出选择时,内心自然充满了对未来的思考和担忧,这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情绪体验。这种体验会帮助个体进行充分的分析,以便做出尽可能符合自我需要的决定。

(三)职业生涯目标不明确

认识自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学生受到知识结构、生活阅历、自我成长速度、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的影响,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往往不够明确,也会带来就业选择上的困难。

(四)责任意识不强,害怕承担责任

大学生是生活在象牙塔中的天之骄子,尤其是独生子女。在过去的生活中,他们得到家庭、学校、社会众多的照料和保护,没有机会为自己的言行承担结果,也缺乏机会做出关于自身的重要决策。毕业季到来,学生意识到找工作是自己的事,一旦做出选择就会影响深远,因害怕做出错误的选择,从而拖延、避免甚至拒绝做出决定。

(五)比较的心理现象

比较是社会判断的核心过程。学生在做出选择的过程中,会自发、自觉地进行社会比较。社会比较会带来威胁效应。大学生在做决定的过程中,虽然以自己想要做什么为主要选择标准,但是难免会受到同学工作的收入、福利待遇、社会地位、发展前景等的影响,尤其是身边有这样的人存在时,这种比较会更加明显,也更容易引起困扰。

(六)个体面临困难时的应对策略

当个体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例如解决问题、自我增强、自我提升来处理困扰时,个体会从中成长,明确目标,增强自信心,勇于、敢于承担责任,从而做出选择。如果个体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例如回避、发泄、拖延等,反而增加了压力,降低了自我效能感,更难做出决定。

三、“选择困难”心理现象的应对

(一)全面的自我提升

学生恐惧做出选择,实际上是缺乏自信、自我效能感偏低的表现。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是从内外两方面全面提升个人素养。一方面,加强知识与技能的充分储备。另一方面是心理品质的提升。乐观、自信、韧性、自我效能感等良好的心理品质是个体成功应对工作生活的基础。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要抓住一切机会进行自我提升。

(二)认識自我,明确目标

哈佛大学关于目标的研究指出,有清晰且长远目标,并能坚持不懈的人才更可能成为社会各界的精英。大学生需要在学习、实践中不断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特点、优势,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明确自己的目标,并坚持不懈。个体目标越明确,面临选择时才更容易做出适合自己的决定,不会轻易从众,也不会轻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三)实践中成长

实践是最好的试金石。实践不仅能检验学生的基本素质、专业、技能,而且能让学生有机会了解岗位、工作、职业的过程和意义,反思自己的行为及感受,从而能够做出更加适合自己的决定。家庭、学校、社会应该在广泛的层面上给学生提供实习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四)合理运用周围环境

比较的心理现象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关键是如何运用比较,和什么样的人进行比较,如何看待比较的结果。例如,同样是上行比较,对有的人会是“威胁效应”,对有的人会形成“可能自我”表征,从而提升自我价值感。

【参考文献】

[1]韩晓燕,迟毓凯.自发社会比较中的威胁效应及自我平衡策略[J].心理学报,2012,44(12):1628-1640.

[2]高妍春,杜建政,宋宜梅.社会判断的选择通达理论[J].心理科学,2006(01):228-230.

猜你喜欢
应对方法大学生就业成因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方法
地方本科院校口译教学现状与应对方法
大数据对媒体管理的作用以及应对方法
高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研究
“精细化”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分析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