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肯斯坦》中的母亲身份研究

2017-04-26 21:09吕希
青年文学家 2016年36期
关键词:弗兰肯斯坦雪莱玛丽

摘 要: 《弗兰肯斯坦》是玛丽·雪莱的第一部作品,也是世界上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它是女性哥特式小说的代表,同时也体现了玛丽·雪莱的女性主义观。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弗兰肯斯坦》中母亲身份的家庭化以及母亲身份的解构来体现出玛丽·雪莱的女性主义意识。

关键词:《弗兰肯斯坦》;玛丽·雪莱;女性主义意识;母亲身份

作者简介:吕希(1991-),湘潭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6--01

自《弗兰肯斯坦》出版以来,针对该作品的叙事特色和哥特式小说的体裁方面已有较多研究,但是对于《弗兰肯斯坦》从女性主义角度来分析其中的母亲身份还鲜有人涉足,因此,本文将从女性主义的视角下对《弗兰肯斯坦》中的母亲身份进行解读,试图为这本经典科幻小说提供一种新的解读方式。

一、母亲身份研究

西蒙·德·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提到,女人并不是天生就是女人的,而是通过不断按照社会对其性别的期望来塑造自己而逐渐成长为现在这个样子的。

亚德里安·里奇在《生于女性:经历与制度化的母性》一书的开篇说道,“地球上所有的人类生命都由女性孕育”,这就奠定了女性母亲身份的独特性。她认为母性是对女性发出的神圣召唤,然而制度化的母性束缚了女性的发展潜力,母性经历被男性利用为父权制度服务。

玛丽·雪莱在《弗兰肯斯坦》中首先描绘了传统的母亲身份,后又运用大胆的想象对母亲身份进行解构,表现出对父权制度的反抗的同时也使人深思应如何合理地对待母性和母亲身份,因此这个哥特式的科幻小说无疑是一本用以研究母亲身份的佳作。

二、母性的家庭化

亚德里安·里奇在《生于女性:经历与制度化的母性》中指出,在父权社会里,男人使妻子怀孕并使其生下孩子成为母亲,而后母亲逐渐受限于家庭之中,从而受男人的掌控;也就是说,母性逐渐家庭化了。

在玛丽·雪莱生活的维多利亚时代,文学作品和大众文化中经常塑造并凸显“家中天使”的女性形象:美丽温柔,以家庭为生活重心,顺从丈夫的意愿,待人热情,富有同情心。 《弗兰肯斯坦》中,维克多的母亲卡罗琳娜·波佛特·弗兰肯斯坦,就是一个典型的“家中天使”的人物形象。她是一个孝顺的女儿,在其父亲生病垂危之际尽心尽力地照顾他;她是一个完美妻子,居家贤良,把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疼爱自己的每一个孩子,为人温和慈爱,富有爱心;她具有自我牺牲精神,为了孩子愿意付出一切。充满了母性包容和慈爱的卡罗琳娜,一心一意投身于家庭之中。毫无疑问,她的家中天使形象很好地体现了母性的家庭化。

三、母亲身份的解构

1、天使母亲卡罗琳娜的早亡

《弗兰肯斯坦》中,完美的“家中天使”卡罗琳娜因寸步不离地照顾染有猩红热的伊丽莎白不幸感染身亡。卡罗琳娜温柔贤淑与慈爱体现出了父权社会所推崇的传统的女性品质,而她所代表的母亲身份也完全是父权社会的产物。作为一名女性主义者,玛丽·雪莱特意安排卡罗琳娜早亡的命运,意味着家中天使的死亡,暗含了对传统母亲身份的解构。通过这一情节设定,玛丽表达了她对父权社会中传统母亲身份的批判和颠覆。

2、怪物无母亲的非自然诞生

《弗兰肯斯坦》中,科学技术的力量被夸张化,并被维克多·弗兰肯斯坦用来造出了一个没有生理意义上的母亲却有生命的怪物。维克多对科技十分痴迷,可以说已经到了一种狂热的地步,企图绕过女性创造出一个新的生命。他希望自己创造的这个新生命崇拜他、爱慕他而且受他掌控。然而当他看到自己亲手创造的活物奇丑无比时,他无法接受这样难看的怪物,心里充满了恐惧和厌恶。于是他冲出了房间,头也不回地抛弃了这个怪物。

这个新生命没有姓名也没有生理意义上的母亲。维克多是它的创造者,赋予了它生命,因此可以称作是这个怪物抽象意义上的“母亲”。而一位母亲通常应该承担爱护、照顾以及养育孩子的责任,但是维克多在它刚出生的时候就决绝地抛弃了它。这种抛弃“孩子”的行为暗含着另一种对传统母亲身份的颠覆和解构。

显而易见,维克多科学实验是反人类的,是不尊重生命的,他蔑视自然规律,违背伦理道德,单凭科技创造了一个新生命,又不对其负责。他试图利用科技来操作自然并控制女性与生俱来的生育能力。维克多作为男权社会的男性代表,不仅企图获得改变生死循环规律的力量,而且贬低了女性生殖繁衍的自然力量。在西方神话和传统文化中,生殖和养育是女性基本的生理特征,同时也是女性生命中的一件神圣的经历。子宫是女性独有且男性无法剥夺的。但是维克多却企图“偷走”女性的子宫并篡夺女性的母亲角色。他认为,女性的生殖模式与科技上的复制模式相同,他可以使用科技来获得女性的生育能力。维克多的这种大胆的想法和实验表明他对揭开女性生殖的神秘之处的欲望,他最终通过科技造出了一个怪物的事实无疑是对传统母亲身份的解构。

作为一名女性主义作家,玛丽·雪莱在《弗兰肯斯坦》中自然地流露出她反对男性霸权的女性主义意识。这篇哥特式科幻小说通过再现当时社会中传统的母亲身份而后颠覆解构传统的母亲身份,清晰地反映了当时父权社会中女性低下的地位并表达出玛丽对被压抑的女性意识的宣泄。

参考文献:

[1]Adrienne Rich, Of Woman Born: Motherhood as Experience and Institution,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 Inc., 1976.

[2]劉岩编著:《母亲身份研究读本》,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

[3]玛丽·雪莱原著:《弗兰肯斯坦》,王勋,纪飞等编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

[4]南英,郭冬勇.《弗兰肯斯坦》的女性主义阐释.焦作大学学报,2010(2).

[5]杨莉馨.女性主义与20世纪中国女性小说母性主题的演变.南京师大学报,2006(3).

猜你喜欢
弗兰肯斯坦雪莱玛丽
难忘的八个字
和我一起玩
《弗兰肯斯坦》中的人文诉求
《弗兰肯斯坦》在21世纪的戏剧改编
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的主题解读
一诺30年
名言名句
玛丽的怪兽美容店
明天
也用泥土造人的玛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