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选内容的标尺之语选标准的初探

2017-04-26 22:10邵莹莹
青春岁月 2016年23期
关键词:语文

【摘要】对于选文的标准、选文的内容从语文建立的那天起就是语文界一直争论不休的重大事件。本文将对“选文的标准?选文的类型?选文的缺陷?”进行简单的阐释。

【关键词】语文;选文标准;范文标准;范文缺陷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语文教科书的选文内容是语文教学中最为关键的环节。然而,选文内容的选取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时代的变迁在发生着变化。

一、语文教材选文标准的时代变化

传统的语文教育对于语文教材的问题的思考主要是集中是“暗中摸索”,还是“明里探讨”;新中国成立以后则演变成为“体例”和“体系”的问题。这种路向的转变实际上时一种进步,但对于语文这个内涵丰富的学科来说只是着眼于“体系”和“体例”上眼界是不够开阔的。随着时代的变化语文教材的选文会随着时代和社会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形成了三个发展阶段:

1、解放初期的“典范性”标准

“语文教材只是些例子,从青年现在或将来需要读的同类书中举出来的例子,其意思是说,你如果能够了解语文教本里的这些篇章,也就能阅读同类的书,不至于摸不着头脑。”把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作为例子,通过一篇选文的学习,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独立完成对相同或近似类型选文的解读。这种性质的选文标准强调选文的典范性和示范性,强调选文本身的意义和价值上,而缺少对学生主体、时代要求、知识梯度的考虑,因此这种选文将会随着时代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2、改革开放后的“应用性”标准

这是社会本位标准的一种体现,这样的标准使语文教学走向了信息化、时代化。把语文教学作用被看成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手段。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学改革主要面向现实适用性,反应在语文教材领域就是“大杂乱”的文章都进入课堂,如,报刊、广告等。这种转变适应了时代的需要,培养了当下需要的应用性人才,但这一标准缺少思想性的熏染,很容易使语文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迷失方向。

3、新时期的“个性化”的标准

这是新时期以来强调素质教育而形成,在全面发展的呼声中逐渐高涨的。它的教育目的是,培养适应现代化的、有个性的、高素质的人才。因此,这种选文标准的制约下,不仅要求选文内容上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形成,而且为了学生能够在学习上有高涨的热情,形式上也要比较灵活,富有特色。但是这种标准处在摸索阶段,很多理论还有待于完善,有些学者的观点还存在争议,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二、范文的编选标准

对于我国一直使用的“文选型”语文教材来说不只是要看课程标准的要求,还要看所选的文章本身所具有的品质:

1、典范性

语文教材一直是锻炼学生语文能力、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凭借,因此在思想内容和言语形式上都要有典范性。什么是“典范”?很多人把它解释为经典、示范,意思就是把选文当成是教学的例子,并让这些经典在语文教学中起到经典的示范作用。教材的经典应该包括两个方面:

首先,选文思想精神上的典范性。语文教材的选文在思想内容上应该是汇聚“真善美”的,它要提供给学生精神上的滋养,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精神上的支持。因此范文的选取要站在学生未来发展的角度上,为学生提供那些具有思想价值、人文内涵的范本,引导学生向“真善美”的境界发展。

其次,语言形式、篇章结构的典范性。语文教材的选文不仅要在思想内容上,在语言形式、篇章结构上也应该具有典范作用,只有規范的语言表达和艺术表达,才能使学生真正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接受性

接受性的标准是选文内容要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具体来说这个接受性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教材的选文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具有亲和力

长期以来,我国的选文的关注点集中于“有用”、“有益”上,选文内容刻板,提不起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很难让学生亲近和喜欢,所以成效也不明显。而理想的语文教材应该是选取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的文章,调动起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热情。

(2)语文教材的选文要富有趣味,具有可读性

语文教材一直存在着情趣寡淡的现象,先是政治的统帅,再是德育的狭隘化,使语文教材失去了应有的活力。其实,我历史上的语文教材有过趣味性较强的一个时期后,“三、百、千”除了便于记诵和朗读外还是十分注重趣味性的。

(3)教材的难度要适度,具有适切性

选文的难度要深思熟虑。太难,学生不易理解;太易,学生感到没味道。语文教材既然是广大师生学习的对象,就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学生的立场,选择适合学生的选文,但这种适合不能一味的只考虑学生的需要而丢掉语文本身的意义。

三、开放的气度

语文的选文应该是帮助学生理解和尊重多样性的文化,培养全球视野和吸收人类有益文化的态度与意识多元的,因此选文应该有开放的气度。选文不能有排他性要广泛吸收不同地域、种族、题材、体裁、国内外、风格、流派、阶层的文化,总之语文教材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应该是多民族、多地区、是不同思想流派的。通过选文让学生突破原来狭小的文化圈子,领略缤纷灿烂的文化风景,领悟世界语言的奇妙,提高学生的文化视野、语文素养。

四、语文选文的缺憾

语文教材的编撰工作一直都是在变化中的,然而在选文、编排、练习设计方面仍有诸多方面的缺陷。

第一,艰深而不合时宜。在这类文章中典型的当属鲁迅的文章了,鲁迅先生的选文一直是语文教材编撰者的难题,鲁迅的文章因为时代的原因受时代的影响很大,具有很强的政治导向,几十年后的今天,对于这种艰深的、依傍于时代的文章,学生是否能够读懂?是否适合现在的教学目标?因此,让人不理解的是这样的文章还要选入课本,并放在课本的重要位置,意义何在?高中的语文课时就那么几节,还要教这么难懂的课文不仅耗费时间,实际上也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第二,作法特殊,有欠典型。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也就是例子,而例子应该典型,但是现在的语文教材在典型这个方面做得不够,教师难以从教材中拿出有规律性的东西,学生也无法模仿。如,《装在套子里的人》过度地批判了专治沙皇统治,现在被选作选文就欠缺典型性,政治问题应该回归政治课堂,还语文课堂纯净的天空。

第三,面目陈旧,风格单一。纵观高中的语文教材,仅鲁迅的文章就有8篇,小说的主题无非就是呐喊、彷徨,一册教材里是这样几位作家,另一册里还是这样几位作家。老风格必然显得单调有余,而活泼新鲜感不足。总是教这样的文章不能展现中国文化的多彩,也不能展示现当代文化的缤纷,应该广泛选择、多样吸收,让语文教材也变成五彩斑斓的世界。

选文之重,重于泰山。语文课文选择哪些文章关乎学生的健康成长、关乎民族文化的继承、关乎民族精神的发扬……要有恰当的选文标准和合理的选文编选标准,使选文更加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接受。

【参考文献】

[1] 王荣生. 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9.

[2] 方智范. 语文教材的选文及单元组合设计评述[J]. 教材研究, 2008,3.

[3] 张 华. 语文教材中范文编选策略初探[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3,5.

【作者简介】

邵莹莹,女,黑龙江人,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猜你喜欢
语文
生活中的语文
语文俱乐部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