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学习空间国内研究综述

2017-04-26 08:49寇燕张进良
数字教育 2017年2期
关键词:论文空间研究

寇燕 张进良

网络学习空间国内研究综述

寇燕1张进良2

( 1.西北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2.湖南科技大学 教育学院, 湖南 湘潭 411201)

2012年,我国提出“三通两平台”建设工程,是“十三五”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发展方向,网络学习空间作为“三通”工程的核心,对于促进教育教学领域变革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网络学习空间的研究也逐渐受到重视,为了更好地了解网络学习空间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和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 Ⅲ,从论文基本情况、研究热点、研究内容、研究趋势对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和分析,归纳总结我国网络学习空间的研究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促进其后续的发展和研究。

网络学习空间;内容分析;研究综述

一、引言

2012年3月13日,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强调提升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程度。2012年5月28日,在北京召开的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座谈会上,杜占元副部长提出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工作重点是三大任务和两个平台,是“十二五”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目标[1],这是初次提出“三通两平台”的概念。在2012年9月5日召开的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刘延东副总理提出“十二五”期间,要以建设好“三通两平台”为抓手,这是“十二五”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目标与标志工程,强调要推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2]随着国家一系列会议的召开和政策的推动,“三通两平台”的建设与应用工作积极推进。2015年5月,刘延东副总理在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上的致辞中,通过一系列的数据说明了“三通两平台”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中“人人通”实现新突破。[3]2016年2月,教育部印发的《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强调大力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4]

“三通两平台”是国家“十三五”期间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三通两平台”的核心工程。在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投入中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国内的专家、学者对网络学习空间的研究给予高度的关注,不同角度的研究成果也在日益增多。目前网络学习空间的研究处于什么水平?取得了哪些研究成果?研究进程中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都是值得去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有关网络学习空间的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进行系统梳理,从论文基本情况(论文数量、期刊来源、论文作者所属机构、论文作者)、研究热点、研究内容、研究趋势四个方面进行研究,以不同的角度进行数量统计和内容分析,归纳总结我国网络学习空间研究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促进其后续的发展和研究。

二、研究设计与研究思路

(一)研究对象

本文的文献资料来源于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数据库及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检索项为“主题”,检索词为“网络学习空间”,匹配方式为“精确”,检索时间是2017年2月20日,共计获得文献255篇,其中学术论文235篇,学位论文20篇。通过阅读文献篇名、关键词、摘要对此进行分析,确定是否与研究主题相关,并剔除掉访问、会议通知等不相关的非学术性文献,最终筛选出107篇文献为研究样本(其中学术论文98篇,学位论文9篇)。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知识可视化统计软件CiteSpace Ⅲ和Microsoft Excel,从论文基本情况、研究热点、研究内容、研究趋势四个方面对国内网络学习空间研究进行详细统计和全面的分析。CiteSpace可视化软件主要用于计量和分析科学文献数据的信息,它可以用来绘制知识图谱表示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发展,识别某一科学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5]由于利用CiteSpace软件处理CNKI的数据和种类有限,因此除了借助CiteSpace Ⅲ和Microsoft Excel处理工具,还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国内网络学习空间的研究进行系统、客观的分析,以确保本文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三)研究内容分析类目

在对研究对象的内容进行有效研究前,需要设计研究内容的分析类目,以便后期研究的顺利开展。本文在对其他文献借鉴参考和对样本文献进行认真研读的基础上将研究内容分析类目分为:(1)基本理论研究,主要指网络学习空间的概念、发展阶段、建设框架、意义、策略、管理和方法等;(2)模型构建研究,主要指研究者从不同角度提出的网络学习空间相关模型;(3)设计研究,主要分为模式设计、环境设计和空间系统设计三个方面;(4)应用研究,主要涉及利用平台进行的应用实践和具体学科领域的应用研究; (5)评价与标准研究,指的是对网络学习空间相关评价体系与标准制定的研究;(6)其他。

三、数据统计与分析

(一)论文基本情况分析

1.论文数量分布

本文分别从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两方面,对不同发表年份的网络学习空间相关论文进行分类整理,以便进行详细的分析,具体如图1所示。从图1中可以看出,网络学习空间的研究总体呈上升的趋势(2017年论文的统计数量有限,因此呈下降趋势),从2012年后相关研究持续不断地增长,这主要是由于2012年国家提出了“三通两平台”建设工作,“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作为三通工程的核心,对促进教育教学领域的变革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网络学习空间成为了重要的研究课题,进而使得相关专家、学者积极投入其中,研究的成果不断增加。

2010年发表了第一篇有关网络学习空间的论文,不过只是初步的构建与思考,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学习空间。2013年我国核心期刊上发表了有关网络学习空间的文献,祝智庭、管珏琪先后发表了《个人学习空间:数字学习环境设计新焦点》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框架》。学位论文研究方面,在2015年之前一直都是空白,分析原因可能是网络学习空间研究刚兴起不久,在2015年之前还没有引起高校研究生和博士生的足够关注,在2015年的7篇学位论文中,其中包括2篇博士论文和5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具体学科的设计研究,如《初中物理网络学习空间模型设计研究》和《高中语文阅读网络学习空间设计研究》,硕士论文主要集中于设计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方面,如《初中物理学生网络学习空间设计研究》和《学生个人学习空间的应用研究》,由此可以看出学位论文在研究中与学科紧密结合,并注重相关设计的研究,体现了学位论文研究的深度。

图1 网络学习空间相关论文年度分布

2.期刊来源分析

期刊来源分析主要是针对学术论文进行的梳理和分析,通过对研究样本中的98篇学术论文逐一统计,这些论文主要来自55种期刊文献,说明载文数量比较分散,其中载文数量2篇及其超过2篇以上的期刊分布如表1所示。通过研究发现,前期载文数量最多的是《中国教育信息化》和《软件导刊》,并不是核心期刊《中国电化教育》,究其原因,可能是在网络学习空间的研究刚开始阶段,由于对空间的内涵、框架、模型构建等的研究不是十分完善和深刻,因此在核心期刊中载文篇数较少,从2014年开始在《中国电化教育》发表的论文篇数明显呈上升趋势,这也说明对网络学习空间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和透彻,载文质量也在逐渐地提高,参考价值也在不断地提升。

表1 期刊载文量分布

3.论文作者所属机构分析

本文选取研究样本中的98篇学术论文对第一作者所属的机构进行归类统计,这些作者来自70个不同的单位,其中载文数量为2篇及其以上的机构分布如表2所示。从表2中可以看出,网络学习空间的主要研究力量以师范类院校为主,所占比例为22.44%,其中华东师范大学最为突出,还包括一些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和职业院校。此外,本研究还将文章第一作者按照所属机构分为电教机构、中小学、职业技术学院、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管理部门、广播电视大学、其他共七种类型。[6]从不同的角度进一步分析,具体统计结果如图2所示,从不同机构的统计情况来看,我国网络学习空间的研究作者主要来自普通高等学校和职业技术学院,所占比例分别为57%和27%。由此可见,普通高等学校是网络学习空间研究的主要阵地,投入了大量的研究人员,一些职业技术学院依托网络学习空间开展教学服务,也促使职业院校的教师进行相关的研究。此外,还有中小学、电教机构、教育管理部门等研究人员的参与,这说明网络学习空间的研究不仅受到高校师生的关注,各级地方教育部门也十分重视网络学习空间的研究与推进。

表2 论文第一作者所属机构分布

图2 论文第一作者所属机构分布统计情况

4.论文作者分析

通过对我国网络学习空间的期刊文献研究作者进行统计得出,在98篇研究样本中,发表论文数量最多的研究者是祝智庭、李玉斌、钟绍春,都分别发表了3篇,文章基本都刊登在CSSCI来源期刊。对研究团队的合作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独立作者发表的文章51篇,两人及两人以上合作研究发表的文章有47篇,占论文总数的47.96%。利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 Ⅲ,将其时间区间设置为2010—2017年,Years Per Slice为1年,Node Types节点类型选择为Author,top N per slice的值为20,对论文作者的合作研究进行可视化的分析,具体作者合作研究的可视化图谱如图3所示。从图3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祝智庭和管珏琪、周红雷和张淋江以及刘志龙、李玉斌和姚巧红等人形成了以研究团队为基础的合作关系。除此之外,可发现大多研究者独立选题,总体研究力量较为分散,还需继续加强本领域研究力量的聚集,形成强大的学术研究团队,更好地发挥学术效应和影响力。

图3 作者合作研究图谱

图4 网络学习空间研究热点可视化图谱(2010—2017年)

(二)研究热点分析

本文使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 Ⅲ,以关键词为节点对学术期刊发表的网络学习空间研究热点进行分析,设置时间段为2010—2017年,Years Per Slice为1年,Node Types节点类型选择为Keyword,top N per slice的值为20,阈值(c,cc,ccv)的值分别为{(1,1,15),(2,2,20),(2,2,20)},采用Pathfinder算法对我国网络学习空间的研究热点进行可视化的分析,具体可视化图谱如图4所示。

在知识图谱中,一个关键词节点用圆圈表示,圆圈大小表明某一个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圆圈越大说明该关键词出现次数越多。[7]节点中心性可以揭示在整体网络中所起关键作用的节点,其大小代表某关键词在节点中的重要性,中心性大于0.1则被视为网络中心关键节点。词频越高和中心性越大,说明该关键词受到研究者们普遍关注。从图4中可以看出,“网络学习空间”出现的频次最多,其次是“翻转课堂”“人人通”“学习空间”“个人学习空间”“教学模式”“三通工程”等。为了更加详细地进行分析,对排名前10位的关键词词频及其节点中心性做了进一步的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从图4和表3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网络学习空间”的中心性最大,值为1.32,其次是“人人通”“学习空间”“个人学习空间”“三通工程”,在“三通工程”的积极推动中,“网络学习空间”已经成为当前这一时期研究的重要主题,面向学生、教师、管理者、家长等的“个人学习空间”也在积极地建设和筹划中,以期早日取得丰硕的成果,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更快更好地向前发展。

表3 关键词频次和节点中心性统计

(三)研究内容分析

关键词反映了一篇文章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研究主题,表达了文章的核心观点,但通过对文章关键词的研究并不能完全了解到全部内容。因此,还需要借助内容分析法对研究样本进行有效的分析。在对网络学习空间相关文献深入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前期研究内容类目进行进一步的划分和归类,并统计学术论文与学位论文的分布。通过编码方式得出表4的研究编码体系表及其分类结果。从表4中可以看出,在所涉及的研究内容中,设计研究、应用研究和基本理论研究关注度较高,分别占总比例的28.04%、25.23%、22.43%。具体将从基本理论研究、模型构建研究、设计研究、应用研究、评价与标准研究五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表4 研究编码体系表及其分类结果

1.基本理论研究

基本理论研究,主要指网络学习空间的概念、发展阶段、建设框架、意义、策略、管理和方法等。在基本概念部分,通过对文献的阅读,国内研究者对网络学习空间的概念有不同的看法,目前还没有形成公认、明确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空间说”(吴永和、管珏琪等,2014年)、“平台说”(吴忠良、赵磊,2014年;杨现民、赵鑫硕等,2016年)、“主体说”(佟钰,2013年)。“空间说”,主要指网络学习空间是利用技术构建的正式与非正式的虚拟空间;“主体说”,是指学生、教师、家长等多个主体之间在空间中的交流、互动、分享等。“平台说”,主要指网络学习空间是运行在一定的平台载体上,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以上对网络学习空间的概念表述虽然不同,但从中可以归纳出一些共同的认识:(1)网络学习空间提供的是虚拟的学习环境,在这个空间环境中,教师和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之间、教师之间可以进行多方面的交流、分享、沟通等活动,这将打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班级之间等的界限,教师不是一校之师,而是社会之师。 (2)网络学习空间,最主要的是要促进学习的有效发生,既包括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也支持基于资源的协作、探究、生成性学习。(3)在网络学习空间中,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等拥有属于自己的个人空间,进行所需要的学习和管理活动,同时也可以及时得到来自各方面的帮助。

在网络学习空间的发展阶段中,有研究者将网络学习空间在我国的发展大体分为初始探索(2000—2011年)、系统推进(2012—2015年)、融合创新(2016年之后)三个阶段,[8]还有的归纳为教学资源应用、学习社区应用和开放式在线课程应用。[9]由此可看出,对发展阶段的划分主要按照时间进展顺序和资源丰富程度、学习支持服务的发展,也可按照空间不同阶段具备的功能进行界定。在网络学习空间的框架构建方面,有代表性的是祝智庭等学者从空间结构、接入环境、支持服务、用户能力四个维度构建了“人人通”建设框架。[10]胡永斌等研究者构建了网络学习空间的分析框架,该框架包括个体—接受、群体—接受、个体—探究和群体—探究四个区域,并分析了每个区域学习者知识构建的方式和学习方式。[11]无论是建设框架还是分析框架,都反映了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构建网络学习空间的思考,前者诠释了“通”的基本内涵,说明“人人通”建设应考虑的基本条件,后者阐述了在不同区域知识构建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差异性,形成了适用空间的分析框架。

在网络学习空间建设的策略部分,大多数研究者提出的策略都是基于网络学习空间在具体学科中的应用,如在《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文献中,研究者分析网络学习空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教学策略。[12]在网络学习空间的管理与方法中,有研究者根据空间建设的友好性、开放性以及使用率,提出了针对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管理方法。[13]此外,还有研究者从空间教育资源的知识管理着手,在目标、机制和文化三个关键问题上提出了基于空间的教育资源知识管理的实施方法。[14]在新兴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与交叉融合中,基于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决策与管理方式的革新,为网络学习空间的管理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服务。

2.模型构建研究

模型构建研究,主要指研究者从不同角度提出的网络学习空间相关模型,从统计和分析的情况来看,模型研究占比为14.95%,这部分已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从构建的单方面空间模型来看,主要有祝智庭等学者构建了SPLS(学生个人学习空间)的信息模型。[15]从网络学习空间整体架构来看,有研究者提出了班级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模型,以层级制的形式构建了班级网络学习空间的功能结构。[16]此外,还有研究者提出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模型,可提供个人空间、云管理、云邮件,云沟通、云课堂,云超市、云空间等云服务[17],与传统意义上的网络学习交流平台存在很大的不同,空间可实现在云架构服务体系下的无缝衔接。这些模型为建设网络学习空间提供了构想,具有一定的借鉴与参考意义,但还需要在现阶段研究的基础上进行验证与整合。

学位论文模型研究与具体的学科相结合,以此为切入点构建支撑学科的网络学习空间模型。从2015年钟绍春教授指导的两篇博士论文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来,两篇论文分别是《初中物理网络学习空间模型设计研究》和《高中语文阅读网络学习空间设计研究》。前者设计了初中物理STSCS网络学习空间模型[18],后者构建了高中语文阅读模型图。[19]学位论文注重研究的深度,与具体的学科领域相结合进行模型的构建并验证,积极探索适合不同学科的应用模型,达到促进学科教与学的目标,以期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与创新。

3.设计研究

本文将设计研究主要分为模式设计、环境设计和空间系统设计三个方面。模式设计更多涉及的是将学习空间的设计与具体的教学模式结合起来,尤其是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的研究,这部分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在这些文献中,有研究者从教学资源开发、课前知识传递、课上扩展升华、课后评估总结四个不同层次的阶段为主线索,设计了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20]此外,有研究者构建了以底层支撑为基础,学习空间、研训空间、管理空间及沟通空间相互影响的翻转课堂模式的网络学习空间。[21]前者主要是考虑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过程,并说明了每个部分教师和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后者设计了以底层支撑为基础的不同空间类型,阐述了每个空间所具备的功能。

从统计和分类的结果可以看出,环境设计方面的文献研究较少,祝智庭等研究者从虚拟学习环境(VLE)和个人学习环境(PLE)出发构建了个人学习空间[22],不同主体在网络学习空间中的虚拟环境设计也是需要关注的。空间系统设计主要指的是网络学习空间整体架构与如何开发、运行等的设计,这部分研究占总比例的14.95%,主要是借助新兴信息技术支撑和服务的网络学习空间系统设计。如基于云服务的网络学习空间系统设计[23],利用云计算、物联网技术支持的网络学习空间平台的规划与设计。[24][25]由此可见,新兴信息技术的介入已经得到研究者的关注,但对新技术支撑作用的分析不够透彻,还有待加强与深入。

4.应用研究

本部分的应用研究,主要涉及利用平台进行的应用实践和具体学科领域的应用研究。从表4的统计结果可以得出,这部分研究比例达到25.23%,经过内容分析发现,主要是在“三通两平台”的背景下,基于“世界大学城”网络学习空间平台的应用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湖南依托“世界大学城”开通的“职教新干线”,推动了湖南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大力发展;[26]山东省临沭县利用“世界大学城”支撑平台实施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创新了空间应用的新模式,有力地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27]在具体的学科中,研究者以课程在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为例来说明教与学活动的具体情况,阐述如何更好地发挥网络学习空间的作用与优势。

5.评价与标准研究

评价与标准指的是对网络学习空间相关评价体系与标准制定的研究,通过统计的结果来看,这部分的文献资料仅占3.74%,研究者对此方面的关注和研究还很少。在评价体系方面,李玉斌等研究者构建了教师网络学习空间评价指标体系[28],为我国教师网络学习空间的评价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有关网络学习空间评价方面的文章还是很缺乏,需要在这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在网络学习空间有关标准与规范部分,针对性的研究比较缺乏,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技术标准研究》这篇文献中,研究者提出了总体标准、个人学习空间标准、学习服务标准等技术规范体系框架[29],但这些标准与规范体系还并未建立起来,没有落实到具体的空间建设与应用中。

(四)研究趋势分析

本部分将表4的研究编码体系及分类结果绘制成各年度研究内容发展方向趋势图,具体如图5所示。

图5 网络学习空间各年度研究内容发展方向趋势图

从图5可以看出来,对网络学习空间的研究从2012年开始呈整体上升趋势(2017年论文的统计数量有限,因此呈下降趋势),这种趋势在图1的网络学习空间相关论文年度分布中也可以观察到,具体对各研究的分析如下:

1.网络学习空间的研究文献逐年增多,基于相关设计的研究居多

随着2012年“三通两平台”工程的提出,各省、市、县(区)积极配合,努力推进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与应用。由此,网络学习空间的研究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并积极开展对空间理论、设计、应用等的相关研究。在有关网络学习空间的设计中,如何将具体的教学模式设计与网络学习空间相结合,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问题,目前的研究多是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的网络学习空间设计,这方面在2014年吸引不少研究者聚焦。对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整体架构与体系设计,也正在基于大量新兴技术的发展快速推进。此外,有关网络学习空间环境的设计研究还比较缺乏,这也是需要深入研究与探讨的方向。

2.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研究有待深入推进,促进教育领域的深层次变革

2015年5月,刘延东副总理在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上的致辞中提到“人人通”实现新突破,已有3600万名师生开通空间,350万名教师进行网络教研活动。由此可见,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现阶段网络学习空间的发展水平并没有为教育领域中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带来深层次的变革,相对于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教育变革程度严重滞后。因此,在推进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过程中,将重视数量建设与提升质量相结合,为促进学习方式、学习环境、教学组织形式、学校教育形态的变革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与保障。

3.网络学习空间的相关评价体系构建与标准制定研究不足,需引起重视

评价是网络学习空间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是对于教师教学,还是学生学习而言,都是进行指导与改善行为的有效途径,同时,建设怎样的网络学习空间才能助推教育变革与创新,也是需要利用指标体系进行衡量与测评的。网络学习空间有关标准和规范制定作为研究的前瞻性工作,有必要尽快地进行,确保我国“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工程顺利、有序地开展。

四、总结与展望

网络学习空间作为“三通两平台”工程的核心,是我国未来教育信息化深入应用的重点发展方向。从近几年的总体情况来看,我国网络学习空间相关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整体的研究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一些不足的地方也存在于当前研究中:(1)通过文献研究发现,国内已有个别学者对网络学习空间的内涵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但这些都是在现有教育体制的视野下开展的研究,对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政策定位和现实需求不明确,对新技术对教育的作用支撑分析不透彻,对具有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特色的网络学习空间概念界定不清;(2)网络学习空间相关模型的研究还有待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在现有的文献资料中,虽从不同的角度构建了空间模型,但缺乏对这些理论模型的验证分析,同时也需要将这些模型从较高的角度和层次进行统一的整合;(3)网络学习空间的相关评价体系构建与标准化进程的推进,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与投入,这是下一步研究应着力的地方。

网络学习空间的未来发展蓝图将在新兴信息技术的助推中得以实现,伴随着增强现实技术、大数据技术、云存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单项新兴技术和技术间交叉融合发展并在教育中成熟的应用,为教育创新与变革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这些技术也为真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互联互通提供了可能,为网络学习空间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随着技术的迅猛发展,一个网络化、虚拟化、智能化的全新网络学习空间必定会形成,将改变学习者的学习方式、认知方式、教育关系及学习生态。

[1]教育部.关于印发杜占元同志在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的通知[EB/OL].(2012-06-26) [2016-10-28].http://www. 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206/t20120626_139233. html.

[2]刘延东.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EB/OL].(2012-09-05)[2016-10-29].http://www.moe.gov.cn/public- 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42/201211/144240.html.

[3]刘延东.在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上的致辞[EB/OL].(2015-05-23)[2016-10-29].http://www.moe.gov.cn/jyb_xwfb/ moe_176/201506/t20150609_189624.html.

[4]教育部.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的通知[EB/OL].(2016-02-02)[2016-10-30].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 s3342/201602/t20160219_229804.html.

[5]侯剑华,胡志刚.CiteSpace软件应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现代情报,2013,(04):99-103.

[6]彭文辉,曾东薇.近十年我国网络学习行为期刊论文的内容分析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5,(01):42-48.

[7]黄琼珍.2000—2013年教育信息化资源研究的热点领域和前沿主题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4,(08) : 17-19.

[8]杨现民,赵鑫硕,刘雅馨,等.网络学习空间的发展:内涵、阶段与建议[J].中国电化教育,2016,(04):30-36.

[9]胡永斌,黄如民,刘东英.网络学习空间的分类:框架与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6,(04):37-42.

[10]祝智庭,管珏琪.“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框架[J].中国电化教育,2013,(10):1-7.

[11]胡永斌,黄如民,刘东英.网络学习空间的分类:框架与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6,(04):37-42.

[12]唐烨伟,樊雅琴,庞敬文,等.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07):49-54+65.

[13]王任.基于云计算的网络学习空间建设管理方法研究[J].软件导刊,2013,(05):164-166.

[14]欧阳波仪.论网络学习空间中教育资源的知识管理[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01):25-27.

[15]祝智庭,郁晓华,管珏琪,等.面向“人人通”的学生个人学习空间及其信息模型[J].中国电化教育,2015,(08):1-9.

[16]黄利华,周益发,陈学军.班班通背景下班级网络学习空间的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4,(03):86-90.

[17]张世明,徐和祥,钱冬明,等.云架构模式下“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体系探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2):30-39.

[18]唐烨伟.初中物理网络学习空间模型设计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2015.

[19]孙永强.高中语文阅读网络学习空间设计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2015.

[20]吴忠良,赵磊.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2014,(04):121-126.

[21]王伟,赵桐,钟绍春.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网络学习空间设计与案例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4,(03):71-77.

[22]祝智庭,管珏琪,刘俊.个人学习空间:数字学习环境设计新焦点[J].中国电化教育,2013,(03):1-6+11.

[23]刘颖,邵雨舟,贾岚,等.高校基于云服务的网络学习空间建设研究[J].河北工业科技,2014,(05):366-371.

[24]张子石,金义富,吴涛.网络学习空间平台的规划与设计——以未来教育空间站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5,(04):47-53.

[25]李振,周东岱,钟绍春,等.基于云计算的个性化网络学习空间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6,(11):114-120.

[26]贺斌,薛耀锋.网络学习空间的建构——教育信息化思维与实践的变革[J].开放教育研究,2013,(04):84-95.

[27]临沭县“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创新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2):45-49.

[28]李玉斌,王月瑶,马金钟,等.教师网络学习空间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06):100-106.

[29]吴永和,管珏琪,余云涛,等.“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技术标准研究[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4,(06):40-43.

(责任编辑 乔磊)

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Research on Cyber Learning Space in China

KOU Yan1, ZHANG Jinliang2
(1.College of Education Technology,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Lanzhou,Gansu,China 730070; 2.School of Education,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ngtan, Hunan,China 411201)

In 2012,China put forward a construction project abbreviated as "Three Links & Two Platforms".It is a key development trend of education informationization in the "13th Five-Year Plan".As the core of the "Three Links" project,cyber learning space (CLS) plays a key role in boosting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In recent years,much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research on the CLS.In order to ge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CLS,this study uses content analysis and visualization analysis software,CiteSpaceⅢ,to collect and analyze relevant published research articles in terms of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articles,research focus,research content and research trend.By summarizing the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of the CLS in China,the study attempts to find out problems,hoping to promote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on the CLS.

cyber learning space;content analysis;research literature review

G4

A

2096-0069(2017)02-0009-09

;2017-02-15

2016年湖南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追求卓越:‘互联网+’背景下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机制与策略研究”(2016413)

寇燕(1991— ),女,陕西铜川人,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与教育应用;张进良(1975— ),男,甘肃庄浪人,湖南科技大学副教授,西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学习分析与网络学习空间。

猜你喜欢
论文空间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