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鱼养殖过程中发病原因与防治对策

2017-04-27 11:17余雪蓉
南方农业·下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淡水鱼发病原因防治措施

余雪蓉

摘 要 我国是淡水鱼养殖大国。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淡水鱼养殖业发展迅速,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淡水鱼产量也明显增多。但淡水鱼养殖问题还比较多,特别是淡水鱼的高发病率极大影响着我国淡水养殖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主要探讨淡水鱼养殖过程中常见病害的发病原因,并提出防范策略,以期尽量减少各种病害对淡水鱼养殖的影响。

关键词 淡水鱼;发病原因;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94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7.083

淡水鱼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人们餐桌上的一道美食。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上对淡水鱼的需求量日益增多,促进了淡水鱼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但传统落后的养殖方式导致淡水鱼养殖的高发病率,给养殖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通过分析淡水鱼发病的常见原因,探讨有效防范对策,以期尽量降低淡水鱼的发病概率,促进淡水鱼养殖业的持续发展。

1 淡水鱼养殖过程中鱼类发病的常见原因分析

1.1 病原体与微生物的感染

淡水鱼常见病害有红头病、暴头病、水霉病和肠炎等。爱德华氏菌、嗜水气单胞菌是主要的病原体与微生物。鱼类受感染后,体表会出现充血,发病部位大多位于口、体侧和背鳍等处[1]。上述病菌会破坏鱼类的消化系統,从而造成鱼类食欲下降。发病后期鱼类的体表通常存在大面积出血现象,且腹部常常会肿胀,最终死亡。这些病害传染性较强,一旦大规模暴发将造成大量鱼类死亡,致使养殖户利益受损。

1.2 喂养方法不科学

很多养殖户由于文化水平不高,喂养方法比较随意,缺乏科学性。例如,鱼类饲料过于单一,单一的饲料难以满足鱼类正常生长的需要。这不仅不能节约成本,甚至还会导致鱼类抗病性较差而发病。另外,有的养殖户会投喂一些小杂鱼,或不按规律加大投喂力度,担心鱼吃不饱影响经济效益。这样做极易导致鱼类消化不良,使肝脏脂肪堆积,进而影响到鱼类的肝功能,不能健康生长。

1.3 水体污染

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我国淡水鱼养殖技术越来越先进。但在实际养殖过程中,不少养殖户文化水平不高,养殖知识匮乏,不能科学喂养造成淡水鱼发病率偏高。例如,鱼塘换水过程中注水不合理,从而导致白嘴病出现[2]。此外,水污染日益加重,不少工厂将未经处理的工业污水排放到江河湖泊中,导致水体中重金属含量超标。淡水鱼在恶劣的水质环境中无法健康生长,容易得病而死。

2 淡水鱼常见病害的防治策略

2.1 营造良好的水生环境

据大量研究显示,在淤泥中的很多细菌的存活时间在1 a以上[1]。若没有彻底清除淤泥极易增大淡水鱼发病概率。因此,必须重视淤泥清理工作,做好相关准备后方能投放鱼苗。在投放鱼苗前必须对养殖区域进行彻底清理,以切断致病菌传播途径。先将养殖区域内的水放干,在太阳下暴晒,再进行彻底消毒以尽量杀灭各类病原菌。遇到病害流行季节,可泼洒消毒剂消毒,并加用氟哌酸等抗菌药饵,持续饲喂3 d,1次/d,剂量为治疗量的50%。严禁在水体内投放农药或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残留、副作用大的鱼药[3]。此外,可合理运用中草药进行病害防治,效果明显。可结合鱼类的生长需要,投放相关中药草以减少病原菌,确保鱼类健康生长。

2.2 喂养方式要科学

养殖户必须根据淡水鱼品种、生长阶段、水体环境等确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喂养方案。其中,要合理搭配蛋白质与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并注意合理安排碳水化合物的摄取量。例如,在养殖过程中可向水体注入适量的蛋白质与氨基酸,用量控制在28%~34%。同时,在鱼类不同生长阶段合理投放相关种类的蛋白质与氨基酸。若碳水化合物摄取量不足的话,鱼类对氨基酸、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吸收率就会下降,因此,还应注入适量的碳水化合物。

2.3 科学调控水质

在养殖过程中要合理选择淡水鱼种类,并合理调控混养、密养的养殖密度。在进行多品种混养的同时,要合理提高池塘鱼类放养密度,以提高水体生产能力。此外,要做好防范措施,避免水质受到污染,并注意改善水体质量。

2.4 加强日常养殖管理

淡水鱼养殖一般不会出现感染疾病,大多是可控的。因此,在改善水体质量的同时还要重视日常管理。首先,要培养养殖户的疾病防治意识,掌握科学的养殖方法,做到防治结合。水产部门还应加强对淡水鱼养殖场的监督与指导,定期组织培训活动,帮助养殖户树立科学的养殖意识。此外,在日常管理中要重点做好下列工作。一是经常巡塘,观察鱼类的吃食情况以及活动行为,特别是在闷热天气或雷阵雨天气要加强巡塘,防止泛池死鱼情况发生。二是每隔7~10 d加注1次新水,加水深度在15~20 cm[4]。当水质恶化时应尽快换水。水色以草绿色或茶褐色为宜,透明度在30~40 cm。另外,也可定期加入生石灰调节水质,通常15 d加1次生石灰,用量为15~20 kg,将生石灰化水后泼洒进池塘。三是及时清除污物、残饵,避免水体被污染。若水体底泥较多可适当使用微生物制剂,不仅能抑制很多病毒与厌氧菌的繁殖,预防鱼病与缺氧发生,而且还能改良底质。四是若有条件可配备专用的增氧机,一般在晴天下午14:00-15:00开机向池塘增氧。若发现有浮头危险时可适时开机增氧,或者用相关增氧剂进行增氧。五是饲料、渔药、肥料等投入品在梅雨季节容易发生霉变,因此,要管理好这些投入品,将其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六是做好养殖日志,做好相关记录。同时,要做好防汛、防旱、防逃、防盗等工作。

3 结语

科学的养殖方法是确保淡水渔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养殖过程要采用科学的管理方式,还应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破解遇到的各种难题。同时,加大对养殖技术的研究力度,积极攻克常见鱼病,做好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尽量降低发病概率。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淡水鱼养殖效益,推动我国淡水鱼养殖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饶传彪.淡水鱼养殖过程中发病的原因及防治研究[J].吉林农业,2014,23(10):54.

[2]赵莉.试论淡水鱼常见病虫害的防治[J].甘肃畜牧兽医,2016,46(6):119-120.

[3]杨敬爽.淡水鱼养殖过程中发病的原因及防治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3,12(9):155.

[4]郝生亮.淡水鱼饲养病害防治七要点[J].农民致富之友,2014,12(7):165.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淡水鱼发病原因防治措施
探究养殖技术改进对淡水鱼肉品质的影响
高温抬升淡水鱼价格 国庆节后涨情可能缓解
淡水鱼类发病原因及防治技术研究
水稻稻瘟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探究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