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2017-04-27 09:16王焕明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蛛网膜微血管

陈 阳,王焕明

(长江航运总医院 武汉脑科医院神经外科,湖北 武汉 430000)

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陈 阳,王焕明

(长江航运总医院 武汉脑科医院神经外科,湖北 武汉 430000)

目的 分析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复发三叉神经痛患者38例(2015.1~2016.8)进行简单随机分组为对照组(显微血管减压术)与观察组(改良显微血管减压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手术耗时及住院天数。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上述观察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较优异,P<0.05。结论 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三叉神经痛的用改良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效果显著。

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在神经科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面部疼痛反复发作是其主要临床表现[1]。我院将显微血管减压术进行改良,并将其用于复发三叉神经痛治疗中,获得了理想的护理效果,详细报道见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复发三叉神经痛患者38例(2015.1~2016.8)选入研究中,其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27例;平均年龄为(59.73±0.26)岁。经过简单随机分组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观察组,均为19例。

两组复发三叉神经痛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

1.2 方法

在对照组患者中开展显微血管减压术进行治疗,患者取平卧位,将其头部向一侧偏,麻醉方式为气管插管全麻,取一长度为5厘米的内斜切口于患者的耳内侧部位。剥离骨膜下组织;切开脑硬膜并缓慢将脑脊液排出。在显微镜的帮助下为患者开展手术治疗,分离粘连的蛛网膜,游离对神经产生压迫的责任血管及神经组织后,对其开展分离操作,随后取涤纶片或棉片垫入,完善切口处理及止血操作后,将患者的颅腔关闭。

观察组患者接受改良后的显微血管减压术,术者结合患者的基本情况选择手术切口,为将开颅的时间缩短,可使用2厘米直径的微骨窗,磨除骨窗上边缘的内板,对三叉神经根入颅区地方进行全面的探查,梳理蛛网膜与小血管。对术中未发现责任血管的患者,应当对三叉神经REZ区蛛网膜及小血管进行充分的处理;随后将涤纶片或棉片垫入,包绕患者整个的三叉神经并对其使用钛夹进行固定;通过人工硬脑膜开展修补操作,不为患者置入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分析记录上述两组复发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治疗效果,对其手术耗时与住院天数进行观察。

治疗效果主要分为三项[2]:痊愈: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后,其疾病症状消失,经随访未有复发情况出现。有效:术后患者的症状好转,其疼痛程度减轻且频次减少。无效:未符合上述任一标准,疾病症状无改善甚至有加重。

临床总好转概率为痊愈概率与有效概率的总和。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均经过SPSS 20.0版进行处理,两组复发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治疗效果为计数资料(%表示,x2检验),手术耗时及住院时间为计量资料(±s表示,t检验)。若P<0.05,即表示两组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好转概率高,其手术耗时及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对比两组复发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治疗效果

3 讨 论

三叉神经痛是伴随着人们年龄增长而出现的神经科疾病,疼痛是其主要症状表现。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该疾病虽可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但是术后患者出现复发的概率较高[3]。隔离物质脱落或位移、新的责任血管出现以及蛛网膜发生粘连等均为疾病复发的诱因。显微血管减压术是临床针对疾病复发患者开展治疗的主要措施,但是术者应当结合患者的病情等科学改善手术。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好转概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手术耗时较对照组短,住院天数较对照组少,P<0.05。该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为复发三叉神经痛实施改良后的显微血管减压术可以缓解疾病症状,同时可将手术用时减少,缩短其住院天数,于经济学角度出发,该治疗措施可减轻疾病治疗对患者家庭经济产生的负担,减少疾病对其正常生活与工作产生的影响。

综上所述,改良显微血管减压术在复发三叉神经痛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今后临床广泛应用。

[1] 陈汝伟,刘洪恩,何锡宁.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近期与远期效果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4,37(11):50-53.

[2] 马 钢.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治疗[J].中国社区医师,2015,22(29):79-80.

[3] 赵海洋,秦书彦,李 旭.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18例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34):150-151.

本文编辑:吴 卫

R745.1

B

ISSN.2095-8242.2017.07.1203.01

猜你喜欢
三叉神经痛蛛网膜微血管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微血管心绞痛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在老年三叉神经痛治疗中的麻醉效果探讨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能帮医师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机器人”在京面世
IMP3在不同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