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临床治疗特点分析

2017-04-27 09:16李燕萍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舒克黄疸胆红素

李燕萍

(新疆图木舒克市人民医院,新疆 图木舒克 843900)

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临床治疗特点分析

李燕萍

(新疆图木舒克市人民医院,新疆 图木舒克 843900)

目的 分析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临床治疗特点。方法 对2016年期间本院收治的85例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统计研究,治疗前后均检测其血清生化指标,并统计分析其治疗结果。结果 经治疗后,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血清学指标值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其总疗效满意率为97.65%(83/85)。结论 临床应早期积极给予对因干预治疗,以改善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预后。

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特点分析

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常见疾病问题之一[1],在我国此病的临床发生率已在逐年增加。现临床上常采用早期综合多种方法干预治疗此病,以更快速有效降低新生儿血清间接胆红素,避免发生后遗症情况。本文中以本院收治的85例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者为治疗对象,进行对因干预治疗,并积极随访了解患儿的预后状况,详文分享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6年期间本院收治的85例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统计研究,其中男43例,女42例;发病时间≥1~3 d的31例,3~7天的35例,>7天的29例;其中自然分娩49例,剖宫产36例;其中足月儿42例,早产儿43例;均经母乳喂养,且未接受过任何相关治疗。病历资料纳入标准为:均符合病理性黄疸的诊断标准,①新生儿黄疸过早发生;②病情进展快且重;③血清间接胆红素>(251.76±23.89)μmol/L。

1.2 治疗方法

对于出生24 h以内的出现新生儿黄疸患儿应积极寻找发病原因,给予积极光疗治疗。

对于出生24~72 h内出现黄疸的新生儿,要及时检查其血清胆红素,如情况不严重则可采取传统治疗方法,如手法抚触[2]。抚触可增加新生儿迷走神经的兴奋程度,增多相应激素的释放量,促进其胃肠蠕动及增加排便次数,进而可减少间接胆红素的重吸收情况,从而降低其间接胆红素水平,利于减少新生儿形成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后遗症,提高其预后质量。

对于出生后7天内(尤是出生后3天内病情严重者),可适当放宽药物干预治疗的标准,以及时控制胆红素的过多生成并同时促进胆红素结合作用。如苯巴比妥、安妥明[3]。

对于出生7天以后的新生儿,多采取益生菌进行阻断肠肝循环作用,以促进肠道中胆红素的加速排出。其作用机制是肠道益生菌菌群快速生长可减少肠肝循环,进而加速胃肠容物的排空、降低粪便黏度,达到快速排出间接胆红素的目的。

1.3 观察指标

检测观察治疗前后新生儿的血清间接胆红素水平,常见症状及主要体征的改变情况,如黄疸现象、食欲下降、低热、恶心呕吐及腹痛等。

1.4 疗效评定

①十分满意:经血清学检查,间接胆红素较治疗前恢复至正常水平(1.70~10.20 μmol/L),各项病症与体征基本消除;②满意:较治疗前间接胆红素减低幅度150~200 μmol/L,病症与体征有明显缓解;③不满意:间接胆红素未见减低,且症状与体征未改变甚至进展恶化。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型号为SPSS 20.0的统计学软件处理资料。经t检验计量资料且描述为(均数±标准差),卡方检验计数资料且描述为例数(n)和满意率(%)。统计学意义的判定则以P<0.05为标准,表明对比前后数据差异性显著。

2 结 果

85例新生儿均接受综合治疗,其各项血清学指标值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的检测结果,差异在统计学中的意义鲜明(P<0.05),见表1。

表1 比较治疗前后新生儿的血清学指标水平(±s,μmol/L)

表1 比较治疗前后新生儿的血清学指标水平(±s,μmol/L)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且总疗效满意率为97.65%(83/85)

疗效满意度评级 例数(n=85) 比率(%) 疗前间接胆红素水平 疗后间接胆红素水平十分满意 51 60.00% 251.69±24.39 9.59±0.46满意 32 37.65% 251.86±23.59 81.86±13.60不满意 2 2.35% 251.76±23.89 252.76±23.90

3 讨 论

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常见疾病问题之一,在我国此病的临床发生率已在逐年增加。由于新生儿出生后其体内红细胞大量破坏,血清白蛋白结合胆红素的能力不足而造成胆红素过剩,肝脏代谢胆红素的能力较差,使间接胆红素在其体内不断积聚,可发生生理性黄疸或胆红素脑病,并导致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严重可导致死亡。

一般在诊断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时,多采取检查体格、询问病史、检测肝功、超声检查、CT扫描、放射影像学检查等,尽量全面评估以便于确诊,促使小儿尽早接受效果干预治疗。目前,主要对症治疗方法有:光疗、换血、常规药物、手法抚触治疗以及基因治疗等。随研究的逐渐深入,治疗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方法更加的多样化,且可靠性及安全性也进一步得到证实。现临床上常采用早期综合多种方法干预治疗此病,以更快速有效降低新生儿血清间接胆红素,避免发生后遗症情况。

综上所述,临床应早期监测新生儿有无引发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及早进行有效避免、及早积极给予对因干预治疗,并加强随访以改善高直接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预后。

[1] 赵德庆,朱星成,周 琳.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治疗前后生化指标变化情况分析[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6,9(4):338-340.

[2] 白秀敏,苗长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治疗分析[J].《母婴世界》,2015(15):67-67.

本文编辑:吴 卫

R722.1

B

ISSN.2095-8242.2017.07.1215.02

猜你喜欢
舒克黄疸胆红素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鲁晓岚:黄疸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手术后黄疸的病因诊断
天旋地转
新生儿出现母乳性黄疸可以继续喂母乳吗?
读《舒克贝塔传》有感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舒克永远是大家的朋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