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梗阻患者的手术治疗的效果研究

2017-04-27 09:16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肠梗阻常规发生率

王 闯

(黑龙江省泰来县人民医院普外科,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急性肠梗阻患者的手术治疗的效果研究

王 闯

(黑龙江省泰来县人民医院普外科,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目的 研究急性肠梗阻患者的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于2015年04月~2016年04月间我院收治的70例急性肠梗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时间,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35例患者在发病2 d内实施手术,常规组35例患者在发病2天后实施手术,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研究组手术治疗效果虽然稍微高于常规组(97.14% VS 94.28%),但两组数据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2.22%,常规组4.44%,数据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治疗急性肠梗阻并未有固定的时间点,基于此,在临床治疗期间,可按照患者实际病情,选择最佳手术治疗时间点。

手术治疗;急性肠梗阻;疗效

急性肠梗阻的发生,是因为患者肠腔内,肠内容物在运行的时候,遭受肠管内脏神经紊乱、机械原因或是血运障碍等,而导致肠道功能发生障碍的一种临床综合症,对患者生命有着十分严重的影响[1]。临床判断最佳手术治疗时机,具有一定的困难,本次实验,则回顾性分析了我院收治的70例急性肠梗阻手术患者治疗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于2015年04月~2016年04月间我院收治的70例急性肠梗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经过临床系列诊断,确诊为急性肠梗阻。按照手术时间,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35例患者在发病2d内实施手术,20例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年龄19~78岁,平均(45.64±21.22)岁;常规组35例患者在发病2天后实施手术,22例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年龄18~75岁,平均(46.11±20.67)岁。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经过比较发现两组的基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入院后,全部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包括胃肠减压、禁食、平衡电解质酸碱水、予以抗感染等等。而后按照患者实际病情,合理选择术式。如肿瘤性肠根阻患者,可选择肿瘤根治手术;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则可选择肠切除吻合术或是肠粘连松解术;嵌顿性肠梗阻患者采用嵌顿性修补术;肠扭转性肠梗阻采用肠扭转复位术。研究组手术治疗时间实在患者发病后的2天内,常规组患者手术治疗时间实在发病2天后。

1.3 观察指标

疗效评定:其中显效标准为:患者临床症状表现完全消失,经X线观察发现肠内梗阻情况消失;有效标准为:患者临床症状表现有所好转,但仍然较为明显,经X线观察发现肠内梗阻现象依然存在,但对比术前,有所减轻;无效标准为:患者临床症状表现、肠内梗阻现象无变化,甚至呈严重化趋势。(显效+有效)/总病例*100%=总有效。同时,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包括伤口是否感染、流血,是否存在手术性肠梗阻、腹腔感染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应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疗效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14%,常规组总有效率为94.28%;数据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2.2 并发症

术后,研究组有1例患者伤口出现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22%,常规组有1例患者伤口出现感染,1例伤口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4.44%。数据对比无统计学意义(x2=0.765,P>0.05)。

3 讨 论

急性肠梗阻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以呕吐恶心、腹胀腹痛、肠鸣音亢进、肛门停止排气为主要临床表现,致病原因是因为诸多因素而导致小肠肠道出血机械性阻塞,阻碍了肠内容物的运行,进而发生肠管缺血性坏死,丢失体液,对患者生命安全有着十分严重的影响。

由于病情进展快、发病突然、致病因素十分复杂等,通过保守治疗方法去治疗急性肠梗阻,效果不是十分理想[2]。

基于此,手术成为了急性肠梗阻治疗的有效方法。

为保证手术治疗急性肠梗阻能够获得最佳疗效,需选择最佳手术治疗时间点。若手术实施时间过早,加之患者状态、各方面功能不够稳定,容易导致手术失败,引起死亡事件;若手术实施时间过晚,术后容易并发诸多症状,不利于手术治疗。

本次实验结果发现,研究组与常规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两组数据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无论是发病2天内实施手术还是发病2 d后实施手术,不同手术时间点所获得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与手术时间之间,并无明确的关系,在临床治疗时,需按照患者实际病情,合理选择最佳手术实施时间点[3]。为保证手术实施最佳疗效以及方法选择的准确性,需加强早期诊断急性肠梗阻,在确定疾病类型以及病情程度之后,在做出相应的决定。

[1] 王文杰,陆孝道,高钢龙,单远洲,张学利.手术治疗47例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疗效分析[J].西部医学,2011,04:677-678+681.

[2] 高志雄.急性肠梗阻患者的手术治疗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07:132-133.

[3] 郎 毅.60例急性肠梗阻患者手术治疗探讨[J].中外医疗,2014, 03:26+28.

本文编辑:李 豆

Effect of surgical treatment on patients with acut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WANG Chuang
(Tailai People's Hospital, Heilongjiang Qiqihar 161000, China)

R656

B

ISSN.2095-8242.2017.07.1235.02

猜你喜欢
肠梗阻常规发生率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常规之外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别受限于常规
无缝隙管理模式对ICU多重耐药菌发生率的影响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