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技术在慢性胃炎临床治疗中的意义

2017-04-27 09:16刘建国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螺旋杆菌唾液幽门

刘建国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医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微生物检验技术在慢性胃炎临床治疗中的意义

刘建国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医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目的 对微生物检验技术在慢性胃炎的临床治疗中的意义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将本院在2015~2016年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共计100例作为临床研究资料,均进行了胃粘膜活检标本的检测、粪便HP抗原的检测、唾液HpIgG检测、粪便HP抗原与唾液抗HpIgG联合检测这几项检测,以胃粘膜活检标本的检测结果作为标准,对微生物检测的准确度、特异性、敏感度进行评估。结果 粪便HP抗原检测和唾液HpIgG检测的敏感度和准确度都较高,均≥90%,HP抗原检测特异性的检测要高于唾液HpIgG检测;将两种检测联合使用,敏感性提高达99.50%,但是特异性显著的不如单项的检测。结论 应用微生物检验技术的非侵入性的特点,其的操作简单,标本很容易获取,对于人体来说是安全的,诊断准确率高等等,是能够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慢性胃炎进行准确诊断的一种很好的检测方法。

微生物检验;慢性胃炎;效果

慢性胃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主要的致病因素为:免疫因素、十二指肠液反流等,这些因素导致胃黏膜发生各种慢性炎性病变。早期对慢性胃炎的诊断和治疗中,发现对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情况认识不足,造成了临床的治疗效果不好,并会导致胃神经功能症、胃癌等等的发生。随着微生物检验技术的不断提升,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很好的帮助。本文对微生物检验技术在慢性胃炎的临床治疗中的意义进行分析探讨,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在2015~2016年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共计100例作为临床研究资料,其中男性患者有55例,女性患者有45例,患者的年龄为6~75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8.6岁。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粪便HP抗原的检测、唾液HpIgG检测、胃粘膜活检标本的检测、粪便HP抗原与唾液抗HpIgG联合检测。取患者当天的新鲜粪便进行粪便HP抗原检测;同时应用非刺激法收集2~3 mL唾液进行唾液抗HpIgG~ll的测定;在胃粘膜胃镜活检标本的检测包括常规病理的检验、快速尿素酶测定、组织学切片找Hp等。

1.3 判断标准

将胃粘膜活检标本的检测结果作为标准,对微生物检测(唾液HpIgG和粪便HP抗原检测)的准确度、特异性、敏感度进行评估[1]。

2 结 果

粪便HP抗原检测和唾液HpIgG检测的敏感度和准确度都较高,均≥90%,HP抗原检测的特异性高于唾液HpIgG检测;将两种检测联合使用,敏感性提高达99.50%,但是特异性方面显著的不如单项的检测。见表1。

表1 微生物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的相关分析

3 讨 论

微生物的结构是比较简单、体型微小的,肉眼是看不见的,必须要在电子显微镜或者是光学显微镜下才能够看见。微生物检验技术主要就是应用电子显微镜或者是光学显微镜、超速离心、组织培养等技术来观察微生物的存在状态是怎样的。在1982年,国外的学者Warren与Marshal是最早发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他们发现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窦粘液层有一定数量的幽门螺旋杆菌,并且还得出结论:胃十二指肠疾病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们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疾病因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发现和使用而越来越提高重视[2]。

一般情况,人的胃壁具有完整的自我保护机制,但这种机制无法阻挡幽门螺旋杆菌的侵害,因此,由其感染造成的慢性胃炎发病率是很高的。本研究显示,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接触、口口、粪口等途径均可使人感染上幽门螺旋杆菌,具有家族性传染的特点。人类在早期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通常没有任何临床症状,经过一段时间的潜伏,幽门螺旋杆菌在体内大量繁殖并使胃黏膜受损,或致使胃生长抑素胃泌素失调等,导致胃酸分泌异常等情况出现发生的时候,一些患者才会出现一些临床表现。因此改变传统的检测方法,采用微生物检验技术获得更准确有效度的检测结果,可以以此采用科学的预防对策[3]。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特点为隐蔽性、感染途径具有广泛性,在临床检验中应用传统的胃镜检测不能达到准确的诊断目的,还会增加患者的感染机会。而应用微物检验技术较多的优势,例如非侵入性、操作简单、价格便宜等等[4],且能取得临床检验中较为理想可靠的幽门螺旋杆菌检验结果,特别是对儿童患者或者是感染和治疗程度的检验,能够准确的诊断出慢性胃病的存在,为患者的治疗与护理带来了较大的便利。

[1] 积 燕.微生物检验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78(10):1-3.

[2] 胡伙莲.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上胃肠道疾病[J].中国医刊,2014, 42(1):19.

[3] 王治国.微生物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质量控制[J].当代医学, 2014(7):147-148.

[4] 董德平.微生物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质量控制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6):166-167,170.

本文编辑:吴 卫

R573.3

B

ISSN.2095-8242.2017.07.1249.01

猜你喜欢
螺旋杆菌唾液幽门
基于“脾在液为涎,肾在液为唾”探讨唾液与缺血性中风痰湿证的关系
远离幽门螺旋杆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健康体检者消化道症状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艾滋病唾液检测靠谱不
艾滋病唾液检测靠谱不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的相关性分析
我们一辈子能产生多少口水
口腔与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