涎腺粘液表皮样癌COX-2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

2017-04-27 09:16李海峰蒋秋英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涎腺粘液样癌

李海峰,蒋秋英

(1.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河北 邯郸 056001;2.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医院,河北 唐山 063200)

涎腺粘液表皮样癌COX-2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

李海峰1,蒋秋英2

(1.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河北 邯郸 056001;2.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医院,河北 唐山 063200)

目的 探讨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环氧化酶-2(COX-2)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之间关系。方法 在医院2015年7月到2016年3月期间诊治的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患者中抽取24例作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指化学染色法检测其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并检测其肿瘤微血管密度。结果 ①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患者体内COX-2的表达,与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有密切关系(P<0.05);②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患者体内COX-2表达阴性组、阳性组的肿瘤微血管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患者体内的COX-2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能参与了COX-2对于肿瘤血管生成的促进过程。

COX-2;涎腺粘液表皮样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本研究为确定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COX-2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之间关系,检测24例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患者的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以及肿瘤微血管密度,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4例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患者均为2015年7月到2016年3月到医院就诊,取其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组织的标本蜡块进行检测。本组患者术前均未接受放疗、化疗,并符合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涎腺粘液表皮样癌分级标准[1],而颈部淋巴结是否转移则以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准。其中,男13例,女11例;高分化15例,低分化9例;大涎腺粘液表皮样癌16例,小涎腺粘液表皮样癌8例;淋巴结转移者3例,淋巴结为转移者21例;蜡块制备成厚度为5μm的连续切片,分别采取COX-2多克隆抗体、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1.2 检测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依据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分别应用常常的兔血清、0.01mol/Ld PBS液取代第一抗体,作为对照与空白对照。应用已经证实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OX-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染色阳性乳腺癌切片作为阳性对照。

1.3 判定标准[1]

①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判定标准:肿瘤细胞的胞浆中有黄色颗粒,即阳性细胞。其中,阳性细胞占据组织区域肿瘤细胞10%以上,为阳性,反之为阴性;②微血管密度计数判定标准:肿瘤着色毛细血管、微小血管呈现黄色单个内皮细胞、内皮细胞群者为一个血管计数,方法是选择染色切片中血管最多的3个癌间质区,于200倍视野下实施血管计数,每一例标本分别计数视野5个,取其平均值。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研究中数据资料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予以分析。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蛋白表达之间关系应用χ2检验;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微血管密度之间关系实行t检验;P<0.05表示2组资料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本组COX-2的表达与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关系

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患者体内COX-2的表达与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有密切关系,详见表1。

表1 本组涎腺粘液表皮样癌COX-2表达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之间关系(%)

2.2 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患者体内COX-2表达阴性组、阳性组的肿瘤微血管密度

本组1 9例C O X-2阳性组的肿瘤微血管密度是(35.5±4.8),5例COX-2阴性组的肿瘤微血管密度是(30.1±6.3),其对比有统计学差异(t=2.104,P=0.047)。

3 讨 论

环氧化酶(COX),是炎症进展过程中的重要诱导酶之一,又可称之为前列腺素合酶、环氧酶等,是抑制前列腺素类化合物生成的一种限速酶[2]。环氧化酶包含两种结构形式,即COX-1、COX-2,后者是一种诱导型酶,可在多种刺激因素作用下上调,如生长因子、内皮素以及癌基因等。经近年来研究证明,多种肿瘤组织内均存在COX-2过度表达现象,可见COX-2参与了肿瘤产生、进展过程。同时,COX-2抑制剂能够抑制小鼠转移瘤血管生成,且肿瘤生长主要依赖血管生成,因而有必要分析COX-2、肿瘤血管生成之间关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作为目前已知的强有力血管生成因子,血管生成因子的作用是通过增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生成作用实现的。据报道[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本质是高度特异性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素,主要生物学作用如下:促使来源不同的内皮细胞增殖、血管构建和升高微血管渗透性,改变内皮细胞的基因活化形式,促使其血管生成。经本组研究发现,COX-2阳性组患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率远高于对照组,肿瘤微血管密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可见COX-2表达同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血管生成之间有密切关系。

[1] 宋颖韬,周晓燕,孙长生,等.错配修复蛋白hMSH2、hMLH1在涎腺粘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10): 1839-1843.

[2] 安峰,何薇薇,林媛媛,等.涎腺黏液表皮样癌中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5,36(5):540-542.

本文编辑:李新刚

R736

B

ISSN.2095-8242.2017.07.1250.01

猜你喜欢
涎腺粘液样癌
基于SEER数据库的甲状腺髓样癌预后分析
乳腺粘液癌8例临床病理分析
原发性左心房粘液纤维肉瘤1例
乙肝合并肝肉瘤样癌1例及文献复习
5例肺黏液表皮样癌临床分析
头颈部肿瘤放射性口干及涎腺功能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PLAG1在涎腺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中的表达
口腔涎腺恶性肿瘤的临床病例分析
人β—防御素—2在涎腺肿瘤及涎腺炎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肺淋巴上皮样癌一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