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教育在提高PICC置管患者依从性中的作用研究

2017-04-27 09:16卢文红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置管同伴导管

卢文红,熊 娜

(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 济南 250000)

·临床护理·

同伴教育在提高PICC置管患者依从性中的作用研究

卢文红,熊 娜

(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 济南 250000)

目的 探讨同伴教育在提高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依从性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5月间在我院头颈外科行PICC置管的2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10例和试验组110例。对照组只接受责任护士的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接受同伴教育,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对PICC置管的依从性,包括患者置管时的心理状态、对PICC置管的配合态度、对PICC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置管后的自护能力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试验组患者心理状态不紧张者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4,P<0.05);试验组患者对PICC置管的配合态度总分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t=16.92,P<0.05);试验组患者对PICC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总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P<0.05);试验组患者置管后的自护能力总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t=13.86,P<0.05);试验组患者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x2=25.21,P<0.05);结论 对PICC置管患者实施同伴教育可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和精神状态,积极配合治疗,提高其自护能力及依从性,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全面改善和提升了PICC置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同伴教育;PICC置管;依从性;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临床以来,因其具有并发症少、静脉留置时间长、可长期输入高渗性和刺激性药物、使患者免受反复穿刺之痛、能有效提高用药的安全性等特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1]。有研究表明,肿瘤患者在PICC围置管期间导管的相关性并发症总体发生率达30%~40%,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PICC技术的开展。患者及家属对PICC相关知识的了解及掌握程度、对PICC的认知态度及维护行为的依从性是影响PICC留置时间长短和不良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2]。常规的护理很难全面的应对以上各种因素。近年来,同伴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健康教育模式及配合护理的重要手段,已被成功的引入临床。同伴教育是指具有相同背景、共同经历、或有共同语言的人们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和行为技能,实现预期教育目标的教育形式和过程。临床工作中常以既往具有相似治疗经历的患者现身说法的形式,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帮助,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及效果。自2015年10月~2016年5月,我们将同伴教育模式引用于PICC置管患者中,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头颈外科2015年10月~2016年5月进行PICC置管及维护的患者220例为研究对象,男200例,女20例;年龄50~72岁,中位年龄60.4岁。喉癌87例,下咽癌63例,颈段食管癌 42 例,甲状腺癌28例。置管静脉选择右上肢贵要静脉130例,右上肢头静脉5例,右上肢肘正中3例;左上肢贵要静脉77例,左上肢头静脉2例,左上肢肘正中3例。根据纳入患者的顺序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接受同伴教育)110例和对照组(不接受同伴教育)110例。两组患者均由同一名专科护士置管,置入的PICC导管均为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4Fr三向瓣膜导管。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情、诊断、置管静脉及部位、术后用药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无PICC置管史,并且对本次调查问卷表示同意和谅解,签署知情同意书。

2 方法

2.1 研究方法

(1)对照组患者接受责任护士的常规PICC置管的健康宣教,领取书面材料。(2)试验组患者在常规健康宣教的基础上再采用同伴教育。①同伴教育者的选择与培训:将在我科接受PICC置管的2名热心患者培训为同伴教育者,入选标准为:置入PICC导管10天以上身体状况良好;与医护人员配合互动好,并热心参加本课题的研究。培训:由PICC置管小组专科护士对同伴教育者进行统一培训,培训时间为1周,每天1小时。培训内容为PICC置管的目的、意义;置管时如何配合以减少异位的发生率;置管后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项;如何观察穿刺点皮肤有无红、肿、热、痛,穿刺点有无出血及分泌物渗出;如何防止导管的进出及返折和破损;最后专科护士就以上涉及的PICC相关知识出一份试卷,均为选择题,满分100分。入选的两名患者得分均为100分,成为合格的同伴教育者。②同伴教育的方式和内容:由PICC置管小组专科护士组织并监督负责同伴教育者对试验组患者进行置管前、置管中、置管后相关内容的讲解,每周2次,每次30min-60min。

2.2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对PICC置管的依从性,包括患者及家属的配合态度、置管时的心理状态、对PICC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置管后的自护能力、并发症的发生率。

2.3 调查方法

首先研究者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本次研究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并让其签署知情同意书;在置入PICC导管10天后发放调查问卷,在患者填写问卷前,研究者采用统一的指导语说明问卷填写要求及注意事项;患者填写完毕后立即回收问卷,并对问卷进行质量核查,经核查共发放问卷220份,收回220份,合格220份,有效率100%。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置管时的心理状况

试验组患者不紧张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置管时的心理状况(n)

2.2 两组患者对PICC置管的配合态度

试验组患者对PICC置管的配合态度总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3 两组患者对PICC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试验组患者对PICC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总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两组患者置管后的自护能力情况

试验组患者置管后的自护能力总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知信行量表总得分的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知信行量表总得分的比较(±s,分)

组别 n 知识 态度 行为试验组 110 8.56±2.10 32.25±2.13 27.53±2.23对照组 110 7.98±1.98 20.12±7.21 18.81±6.12 t 2.02 16.92 18.86 P<0.05 <0.05 <0.05

2.5 两组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

试验组患者置管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

3 讨 论

依从性是指患者对医嘱、指导的服从和遵守程度,依从性降低成为当前患者比较普遍的现象。患者依从性是保证治疗成功实现的基础,依从性差即使是最好的治疗计划也会失败,使疾病没有减轻或治愈,还有增加医疗费用甚至降低生命质量的可能. PICC作为患者静脉输液的重要通道,往往会因为患者的依从性不佳而影响其有效性和安全性。针对患者依从性不佳现状,施华芳[8]等提出从建立全面的健康教育体系、纠正患者的态度和信念、坚持持续督导等方面提高患者依从性。然而,传统的健康教育在改变患者及家属知识结构、态度及建立健康行为上作用不佳,国内外研究显示,同伴教育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措施,同伴间的支持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和行为,被世界卫生组织确认为是改变人们行为的有效方式。程芳将同伴教育用于结直肠肿瘤永久性结肠造瘘患者的早期干预,在其社会心理适应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研究发现对PICC导管作用的认同度、置管危险性、导管费用以及对日常生活的影响都会影响患者和家属对PICC置管的选择和依从性。还有研究表明在穿刺置管过程中,患者疼痛或紧张,使体位配合不良等因素,增加了操作的难度,出现导管异位。本研究表2显示,两组患者在对PICC置管的配合态度及依从性上,试验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1显示,两组患者置管时的心理状况,试验组不紧张者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置管前同伴教育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现身说法式的给患者和家属谈自己置管前后的体会和感受,讲解PICC置管对术后康复的作用及好处,进行置管前心理疏导,增强自信心,可有效的消除其顾虑,提高对置管的认知程度,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置管,降低导管异位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置管成功率。

置管后能否按时规范的对PICC导管进行维护和做好日常生活护理直接关系到PICC置管的留置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所以让患者掌握PICC导管的相关知识及提高其自护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而同伴教育者与同伴教育对象均带管生活,背景与经历相似。同伴教育者通过培训和自我管理行为获得了良好的导管维护和全面的健康指导知识,有较高的可信度,他们的亲身体会、建议和行为也容易被同伴教育对象所采纳和模仿。本研究表明同伴教育可提高患者对PICC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置管后的自护能力(见表2),主动观察导管情况,出现问题及时告知医护人员,这与钟瑭盛等同伴教育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带管患者维护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和韩颖[18]等同伴教育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PICC技术在恶性肿瘤患者中已广泛应用,其为患者提供了一条安全有效的静脉治疗通路,避免了化疗药物引起的局部疼痛与局部组织坏死,但在穿刺及治疗期可能出现许多不良事件,如穿刺失败、血肿、异位,甚至患者会因紧张而发生心脏血管意外等,治疗期穿刺部位皮肤出现红肿热痛、穿刺点出血、堵管、脱管、感染、血栓等。有研究报道规范化的PICC置管及维护是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堵管等并发症发生的重要策略。本研究表3显示试验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PICC置管患者经同伴教育者不同治疗期的宣教、跟踪,特殊患者的个性化辅导,对隐患问题及时处理,基本能使患者和家属保持良好的心态,遵守PICC的日常生活注意事项,提高了对PICC带管期间的治疗依从性,从而降低了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对疾病康复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同伴教育作为一种健康教育模式可以让PICC置管患者及家属较容易的接受此项操作,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应对置管前后的各种问题,提高PICC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和自护能力,从而加强带管期间各方面的依从性,降低了PIC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全面改善和提升了PICC置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次研究的样本量还较少,广度和深度尚浅,所以对此研究还会进一步关注。

[1] Roslien J,Alcock L.The effect of an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 on the RN's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knowledge,confidence,and psychomotor skill[J].J Nurses Staff Dev,2009,25(3):E19-27.

[2] 胡君娥,吕万丽,陈道菊,等.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6):554-555.

[3] Safdar N ,Maki DG. Risk of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with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used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J].Chest,2005,128(2):489-495.

[5] 沈 柳,范绒丽.PICC带管病人维护的影响因素及研究进展.全科护理2011,9(1):72-73.

本文编辑:李 豆

R6

B

ISSN.2095-8242.2017.07.1251.03

猜你喜欢
置管同伴导管
红薯会给同伴报警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寻找失散的同伴
急性胰腺假性囊肿的外科治疗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深静脉置管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积极有效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B超引导定位法和体表定位法在肿瘤患者股静脉置管中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