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中的应用

2017-04-27 09:16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无痛性次数发作

夏 慧

(兴化市人民医院,江苏 泰州 225700)

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中的应用

夏 慧

(兴化市人民医院,江苏 泰州 225700)

目的 探究与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90例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与综合护理干预组,每组各45例,对比两组发作次数、发作时间、ST段出现压低改变的减少次数及焦虑抑郁情绪。结果 综合护理干预组与常规护理组相比发作次数少,发作时间短,ST段出现压低改变的减少次数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护理干预组护理后与常规护理组护理后相比SAS及SDS评分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相比于常规护理应用于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中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改善焦虑抑郁情绪。

综合护理干预;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

无痛性心肌缺血多存在于各种类型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中,大量资料显示,尽管患有此类疾病的患者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主诉,但在一定程度上,患者的心脏功能已经开始受到了损伤,且随着疾病的进展,病情不断加重,可引起包括猝死、心肌梗死等一系列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1-2]。加之疾病本身带来的身心上的不适,部分患者合并存在着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对治疗及预后带来了不良影响。因此,临床工作者不仅需对于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给予科学有效的监测与治疗,同时需提供全面妥善的护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4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90例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均在我院行症状及心电图、心脏彩超等影像学检查后确诊,签署了知情权同意书,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与综合护理干预组,每组各45例,常规护理组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62~71岁,平均(67.23±2.46)岁。综合护理干预组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在60~72岁,平均(68.09±2.45)岁。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组仅给予观察指标、用药指导及处理等基础护理。综合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组基础上实施以下护理方法:①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与无痛性心肌缺血相关疾病知识,通过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及播放录音视频等方法,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面对患者所提疑问给予耐心解答[3]。另外护理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对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相关知识及具有特征性的心电图表现具有全面的了解,尽早发现患者的患病特征并配合医生给予尽早的处理。②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向其讲解情绪稳定的重要性,请维持效果较好的患者现身说法,鼓励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以面对治疗。③运动指导 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的个体病情制定合理的运动方法,以有氧运动为主,包括太极拳、散步等,循序渐进,每日进行60min至150 min,向患者强调在出现心悸与气急等早期症状时,需立即停止运动,积极来院检查,并寻求医疗帮助,帮助控制病情。④加强病情监测 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的病情监测,对其血压及心率等基础指标给予监测与记录,强调病房巡视的重要性,判断病情变化情况,一旦出现异常立即联系主治医生制定合理的解决对策。⑤饮食护理指导 护理人员询问并了解患者日常饮食习惯,据此制定个体化的饮食方案指导,将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纤维素等食物为主,避免使用辛辣、油腻、刺激性较强的食物,同时避免使用大量的盐及糖,禁烟禁酒,每日保证适当的饮水量[4]。另外,护理人员告知患者多饮水,每日定时进行腹部按摩,以促进肠胃蠕动,若排便不顺畅,适当使用开塞露,以预防便秘。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发作次数、发作时间、ST段出现压低改变的减少次数及焦虑抑郁情绪。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SAS得分在50分以上评为焦虑,SDS得分在54分以上评为抑郁[5]。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对数据进行表示,以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发作次数、发作时间、ST段出现压低改变的减少次数对比

综合护理干预组与常规护理组相比发作次数少,发作时间短,ST段出现压低改变的减少次数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发作次数、发作时间、ST段出现压低改变的减少次数对比(±s)

表1 两组发作次数、发作时间、ST段出现压低改变的减少次数对比(±s)

组别 例数 发作次数(次) 发作时间(h) ST段出现压低改变的减少次数(次)常规护理组 45 7.76±1.78 20.06±2.69 96.89±20.88综合护理干预组 45 4.15±1.39 13.69±2.15 140.36±22.69

2.2 两组护理前后SAS及SDS评分对比

两组护理后与护理前相比SAS及SDS评分均降低,综合护理干预组与常规护理组相比上述评分降低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及SDS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及SDS评分对比(±s,分)

常规护理组 45 护理前 59.98±5.78 60.23±5.50护理后 52.23±5.32 53.67±5.09综合护理干预组 45 护理前 59.77±5.54 59.09±5.29护理后 46.19±5.06 44.67±5.11

组别 例数 时间段 SAS SDS

3 讨 论

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对于大部分冠心病老年患者而言可存在较大的伤害性,影响日常生活及身心健康,因此,对于此类患者需给予良好的观察监测及治疗护理。但以往临床工作中实施的常规护理仅将外显症状作为关注的重点,并给予基础护理干预,由于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多伴随出现较大的护理安全隐患,使得常规护理方法实施期间所获得的效果无法满足其需求[6]。本次研究中所采用的综合护理干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出发,从多个方面展开,强化了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教育,积极引导患者自身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缓解其不安的情绪,帮助树立了面对疾病治愈的信心,减少了患者对于医护人员存在的陌生感甚至是敌对的心理,能够放心接受护理人员提供的护理帮助,更加配合后续的治疗。另外,通过科学运动锻炼以及饮食方面的护理增强了患者的体质,同时纠正了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不良习惯,以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面对接下来的治疗,明显提高了患者对于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帮助患者更快的回归到正常生活,在促进康复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7]。此外,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本身相比于常规护理,由于提高了护理服务方面的质量,更易于被患者接受及认可。

本次结果显示,综合护理干预组与常规护理组相比发作次数少,发作时间短,ST段出现压低改变的减少次数多,焦虑抑郁情绪得到了改善,二者之间并呈现出了明显的差异(P<0.05)。提示综合护理干预相比于常规护理所取得的效果更加具有意义,不仅可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护理服务,同时也促进缓解了症状,与杨迎辉于2014年的研究报道基本一致[8]。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相比于常规护理应用于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中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改善焦虑抑郁情绪。由于本次研究样本量有限,未能进行长期随访,通过进一步深入研究以不断完善护理方法,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1] 唐桂平.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J].吉林医学,2014,35(34):7729-773.

[2] 李 妍.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5):208-209.

[3] 欧阳瑞娟.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患者血脂及心肌缺血的疗效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5,8(l):64-65.

[4] 敏 瑜,陈润荣,陈少英.丹红注射液联用果糖注射液治疗心肌缺血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0(10):645-646.

本文编辑:李新刚

R473.5

B

ISSN.2095-8242.2017.07.1258.02

猜你喜欢
无痛性次数发作
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诊断价值研究
整体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中的效果及负性情绪影响分析
机场航站楼年雷击次数计算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2020年,我国汽车召回次数同比减少10.8%,召回数量同比增长3.9%
一类无界算子的二次数值域和谱
警惕善于伪装的肿瘤无痛性征兆
依据“次数”求概率
谨防无痛性疾病“偷袭”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