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2017-04-27 09:16袁亚萍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血液意义发生率

袁亚萍

(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盐城 224005)

舒适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袁亚萍

(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盐城 224005)

目的 探讨评价应用于以血液透析患者为中心的舒适护理干预的临床治疗效果。为建立和完善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护理模式积累护理经验,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6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的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的130例患者应用舒适护理干预,对照组的13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的患者的心理状态、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和就医体验满意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SAS评分、SD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的SAS评分和SDS评分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及患者在接受舒适护理后消极焦虑情绪相较常规护理干预有更明显的缓解,(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其中观察组为96.92%,对照组为76.92%,(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4.4%,(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就医体验总满意度为98.46%,高于对照组的83.08%,(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舒适护理干预比常规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更为有效,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患者的就医体验满意度更高。

舒适护理;血液透析;SAS;SDS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用于血液透析的技术也越来越先进,尿毒症患者和慢性肾功能患者的生存率也逐步提升,甚至帮助了部分患者实现了能正常社会功能的回归。随着肾病患者的逐年增加,对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常见的严重焦虑情绪等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为患者提供满足生理和心理层次需求的医疗服务,帮助患者进行更好的治疗护理和就医体验为出发点,笔者针对本院在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260例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随机的等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就患者的心理状态、治疗效果和就医体验的满意的程度等进行分析比较,旨在为患者找到最佳的护理模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院于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260例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中年龄在30岁~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9±4.2)岁。所有患者均诊断为肾功能衰竭,诊断依据参照人卫第七版的《内科学》教材相关部分[1]。所有参与本研究的患者对自己的治疗护理和方案都享有完全知情权等合法权利,并已签署知情书。本研究已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将所有成员任意的等分成两个小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并且所有患者入院前资料完整,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包括:护理人员需要按时记录患者各项身体体征的参数;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血液透析的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和相关知识;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等。观察组患者采用的是舒适护理干预,关于舒适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包括:①对于患者在血液透析前常见的紧张焦虑情绪,要及时进行疏导,帮助患者缓解恐惧的情绪,帮助患者强化生存意愿,增加治疗时的配合度;②及时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帮助他们对治疗方案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和期待,避免并发症发生时可能引起的不必要的误会冲突;③留心患者的饮食结构,并给出响应的饮食指导,④血液透析结束后做好完备的护理工作,向患者说明血液透析后在家休养应当注意的事项,患者一旦出现身体不适的状况应当立刻去医院就诊等。

1.3 观察项目标准

心理状态的评判采用的是焦虑自评表(SAS)和抑郁自评表(SDS)进行测评;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以血液透析后舒适护理干预或常规护理干预的4W时间范围内计算的;总有效率加上无效率等于百分之百;患者就医体验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挡,总满意率为非常满意的比率加上满意的比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的数据均采用SPSS 22.0软件对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平均值±标准差的形式给出,用t检验;技术资料用x2检验。P<0.05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效果

下表1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治疗效果对比

2.2 并发症发生率

下表2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护理干预前后SAS评分和SDS评分

下表3显示护理前,两者患者焦虑消极心理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就医体验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表3 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消极焦虑情绪评分(±s)

表3 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消极焦虑情绪评分(±s)

SAS SDS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130 52.59±4.31 38.68±4.62 43.78±5.28 29.25±5.14对照组 130 52.66±4.52 47.56±4.33 43.55±5.34 39.57±5.11 t 1.942 13.979 2.136 14.157 P>0.05 <0.05 >0.05 <0.05 n

2.4 患者就医体验的满意程度比较

下表4显示在观察组中的患者满意程度为98.4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0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4 患者就医体验满意程度

3 讨 论

血液透析需要的治疗时间长,医疗费用负担相对于普通人来说较沉重,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同时不仅要经受着身体的疼痛,还要背负着来自经济和心理的双重压力。传统的护理方式讲究以“以护理为中心”,但是已经渐渐不能满足临床护理的需求,现在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方式应用更为广泛。舒适护理由萧丰富提出,又被称之为“萧氏双C护理”,目的是降低患者的感到不愉快部分,通过有针对性的安抚和重视患者内在护理需求,为患者提供身体层次和心理层次的服务,使其真实感受到身心愉悦。同时本研究结果也表明,采用舒适护理干预可以提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配合度,减轻患者生理上主观感受到的疼痛感和不适感,以及心理上的压力,提高了疗效,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显著减少了患者血液透析过后并发症的发生率,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的就医体验的满意度也更高,P<0.05,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

治疗肾病的主要方法就是血液透析,由于肾病的特殊性,治疗肾病往往是持久战,每周需要进行至少一次至多三次的血液透析,每次透析至少要用四个小时的时间,因此,在长时间的治疗当中,消极焦虑的情绪很常见。舒适护理的最总目的仍然是提高治疗效果,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鼓励患者治疗,加强治疗的信心最终全都服务于提高疗效。

综上所述,相比常规的护理,在需要进行透析的患者中采用舒适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有效的缓解了患者的焦虑消极情绪,提高了总有效率,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且也更加受到血液透析患者的欢迎,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1] 程妙容.舒适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01:19-20.

[2] 高海娥,王丽萍,肖秀丽.舒适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06:845-847.

[3] 李仪静.舒适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01:52-54.

[4] 陈连景.探讨舒适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01:548-549.

本文编辑:吴 卫

R473.5

B

ISSN.2095-8242.2017.07.1263.02

猜你喜欢
血液意义发生率
一件有意义的事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多彩血液大揭秘
神奇血液
无缝隙管理模式对ICU多重耐药菌发生率的影响
诗里有你
报废血液的初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