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乳腺良恶性叶状肿瘤MRI表现及病理特征分析

2017-04-27 09:16霞,肖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叶状良性肿块

姜 霞,肖 虹

(山西医科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1)

关于乳腺良恶性叶状肿瘤MRI表现及病理特征分析

姜 霞,肖 虹*

(山西医科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1)

目的 探讨乳腺良恶性叶状肿瘤MRI表现极其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T16例为研究对象,比较良恶性乳腺叶状肿瘤患者影像学表现差异,并分析BI-RADS分类评估与病理分类的相关性。结果 手术病理证实,良性9例、交界性5例、恶性2例;PT采用MRI检出率100%,对良性叶状肿瘤准确率62.5%,BI-RADS分类与叶状肿瘤病理相关度较低。结论 在乳腺叶状肿瘤诊断上,MRI表现多样,可为其诊断提供参考;穿刺活检、术中冰冻的诊断效果不佳,需对病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乳腺叶状肿瘤;良恶性;MRI表现;病理特征

乳腺叶状肿瘤(PT)是一种发病率较低的肿瘤,按肿瘤分类,属于纤维上皮性肿瘤,具有多样影像学表现。在临床治疗上,以手术切除为主,不过术后复发率比较高,而术前诊断对治疗方案的制定有很大影响[1]。在PT的诊断上,传统影像学检查的敏感度较低,而MRI已经成为PT诊断的重要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16例PT患者,均给予PT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探讨其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MRI检查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T患者1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34~64岁,平均年龄(54.8±5.4)岁。16例患者,良性9例、交界性5例、恶性2例;均为单发肿块型,直径1.0~20.1 cm,平均直径(4.7±1.1)cm;良性组平均直径(2.3±0.5)cm,明显短于非良性组肿块直径(8.7±2.0)cm。2例恶性肿瘤患者均有乳腺肿瘤手术史,1例同侧乳房相似部位行多次肿块切除手术。良性患者中,同侧乳房肿块切除史3例。

1.2 方法

患者均给予双侧乳腺MRI检查,3.0T核磁共振及乳腺专用相控阵列表面线圈(GE公司)行横断面扫描检查。扫描序列有扩散加权成像(DWI)、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STIR)。采用频率选择脂肪抑制技术行乳腺Vibrant动态增强扫描;注射对比剂前,先给予一期平台图像,并于注射完后行连续无间隔重复扫描6个时相,每期扫描时间58 s[2]。其中,对比剂为Gd-DTPA,0.2 mmol/kg。

1.3 读片与判定

患者乳腺MRI图像由2名高年资乳腺MRI影像诊断医师解读。根据乳腺影响结果与BI-RADS描述病灶,并进行分类。

由于乳腺良恶性肿瘤易复发,MRI检出疑似病灶的标准,BI-RADS评估4A;MRI对恶性PT诊断效能为,BIRADS评估4C,并分析BI-RADS-MRI分类与病理诊断恶性严重性的相关性[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研究所得数据分析与处理,用Mann-Whitney u检验两组中位年龄差异,ADC值差异用t检验;用Fisher精确检验组间特点、MRI征象分布差异性。

2 结 果

2.1 乳腺叶状肿瘤的MRI影像表现

经MRI检查,乳腺叶状肿瘤边缘光整,以圆形、分页形或结节融合形为主。良性组多结节融合形肿块约占20%,明显低于非良性组占比50%,差异明显(P<0.05);T1W1平扫,75%为均等信号,25%内部含片状T1高信号。非良性组乳腺叶状肿瘤,1/2含T1W1片状高信号,明显高于良性组1/5,差异明显(P<0.05)。在STIR上,病灶以等信号或高信号为主,且肿块内信号不均匀。

直径>5 cm肿块患者,肿块内含裂隙状高信号及囊变区,并且可见低信号分隔。肿瘤早期增强多为快速强化,延迟期TIC类型多样,非良性组在延迟期,多呈现为TIC流出型。具体见表1、表2。

表1 乳腺叶状肿瘤MRI检查影像学表现

表2 良性组与非良性组乳腺叶状肿瘤比较

2.2 乳腺叶状肿瘤的MRI临床诊断效能

在乳腺叶状肿瘤诊断上,MRI检查的敏感性为100%。以BI-RADS4C为恶性肿瘤标准,则非良性PTMRI诊断的敏感度为71.4%(5/7),特异度为66.7%(6/9),准确性为68.75%(11/16)。

3 讨 论

乳腺叶状肿瘤属于临床罕见的乳腺肿瘤之一,发病率不足1%,在乳腺恶性肿瘤中,恶性乳腺叶状肿瘤占比约为1.18%[4]。乳腺叶状肿瘤几乎只发病于女性群体,中位年龄42~45岁,年龄越大,确诊时越为严重,治疗预后也较差。本研究患者中位年龄与国外报道基本相一致[5]。乳腺良恶性肿瘤均有复发的危险性,良性肿瘤复发率为8%~15%,但是当切缘阳性时,其复发率上升至31.5%;并且进展为恶性的危险性增高,约有8%可进展为恶性肿瘤。

叶状肿瘤由于其形态学的特点,导致其在临床表现与影像学表现上均与纤维腺瘤存在相似性,进行鉴别诊断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本研究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鉴别诊断:(1)纤维腺瘤好发于青春期女性,并且肿瘤较小,叶状肿瘤好发于绝经前妇女,且易有术后多次复发的病史。(2)纤维腺瘤MR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不多见囊变坏死,T1W1、T2W1平扫时,信号较均匀,呈动态持续上升型增强。叶状肿瘤多表现为分叶形,多见增强后的明显低信号囊变。(3)在临床表现上,PT患者多表现为一侧乳房无痛性硬肿块,触诊可及,对于临床不可触及者,筛查中可发现。PT的影像学表现,病灶体积大、肿瘤体成分复杂,且活检穿刺假阴性率较高。根据相关文献报道,粗针活检敏感度不足70%,而且冰冻病理结果与石蜡切片报告不相符合。

本研究乳腺叶状肿瘤T1W1平扫显示为等信号、25%内部夹杂条片状高信号;STIR高信号,且体积大者内部信号不均匀,为裂隙状高亮信号与内部囊变区[6]。根据上述分析,本研究认为MRI征象与病灶直径存在相关性,病灶越大,则内部出血变性、囊变等相对特征表现越位明显。

综上所述,乳腺叶状肿瘤是一种临床罕见的乳腺肿瘤,是一种早期症状不典型、良恶性都会复发的肿瘤。在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上,MRI可清晰表现其肿瘤大小、形态,并且诊断的敏感性相对较高,可为乳腺叶状肿瘤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借鉴。

[1] 罗 冉,赵亚娥,汪登斌,等.乳腺良恶性叶状肿瘤MRI表现及病理特征分析[J].磁共振成像,2014,10(4):253-258.

[2] 张 嫣,余浩杰,王 颀,等.乳腺叶状肿瘤的MRI表现与病理特征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4):2328-2330.

[3] 周丽娟,沈钧康,蒋 震,等.乳腺叶状肿瘤的MRI表现与病理特征[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2(1):134-136.

[4] 徐晓杰.乳腺叶状肿瘤的MRI表现与病理特征观察[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4,35(1):5-7.

[5] 朱 萍,王亚非,黄 昊,等.MR扩散加权成像表现扩散系数在乳腺结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1,45(12):1117-11121.

[6] 刘佩芳,孙淑平,邵真真,等.磁共振成像对形态学表现为良性特征的乳腺恶性肿瘤价值[J].磁共振成像,2012,03(02):98-108.

本文编辑:吴 卫

R737.9

B

ISSN.2095-8242.2017.07.1302.02

肖虹

猜你喜欢
叶状良性肿块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1例并文献复习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
CD34、CD10、CD117在乳腺叶状肿瘤病理诊断中的作用
94例单中心乳腺叶状肿瘤的病理与临床分析
24例乳腺叶状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基层良性发展从何入手
甲状腺良性病变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