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D-二聚体结合Wells临床评估量表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

2017-04-27 09:16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预测值二聚体符合率

关 玉

(武警浙江省总队医院,浙江 杭州 310051)

血浆D-二聚体结合Wells临床评估量表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

关 玉

(武警浙江省总队医院,浙江 杭州 310051)

目的 分析血浆D-二聚体结合Wells临床评估量表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2015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关注的脑卒中、重症长期卧床等高危患者作为研究,入选200例,最终采用彩超诊断45例。分别单独应用血浆D-二聚体、Wells临床评估量表以及结合两种方法诊断。结果 联合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符合率高于wells量表,联合诊断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高于D-二聚体水平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D-二聚体结合Wells临床评估量表可作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筛查诊断策略。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浆D-二聚体;Wells临床评估量表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LEDVT)是一种常见的血栓性疾病,与凝血功能紊乱、长期卧床、高凝状态有关[1]。LEDVT危害较大,是住院常见并发症,可并发肺栓塞,部分患者一旦发病,需要终身用药,运动功能严重减退,导致机能迅速恶化,是老年住院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LEDVT发生、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及早诊断,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LEDVT危害。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前瞻性研究,以2014年5月~2016年2月,医院收治的脑卒中、重症长期卧床等LEDVT高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老年科、神经内科为主,伴高危因素,主要为脑血管病急性期与康复期患者,排除原发或并发的血液高凝状态;②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误漏诊;②拒绝接受相关检查,无法诊断DVT;③已接受抗凝、介入治疗。共入选对象200例,其中男114例、86例,年龄54~82岁,平均(67.3±10.2)岁。脑卒中122例,危重症长期卧床,包括肺气肿、肝腹水、重症肺炎等。

1.2 方法

按照LEDVT的预防、筛查策略,对高危对象、有症状者,进行床边超声检测,仪器有彩色血流显像模式(CDFI),分别检测大腿、膝、小腿等处血管,注意骼-股静脉、肌间血管,测量管壁厚度,分析有无栓塞的表现,如堵管、膨胀,采用CDFI模式,若出现血流绕过血栓向心走形,或血流中断、侧支循环形成表现,则可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也可配合探头加压实验、乏氏实验联合诊断。

同时患者都检测D-二聚体:治疗前采集肘部静脉血5 mL,送实验室检查,确保无溶血、污染,3.8%枸橼酸钠硅化玻璃管抗凝,60 min内送检,离心1000 g/10 min,室温2~7℃,采用凝固法检测D-二聚体含量。同时采用Wells临床评估量表评价分析,主要考虑患者年龄、既往有无深静脉血栓病史或PE史、1个月手术或下肢骨折史、下肢疼痛咳血、HR、单侧侧下肢深静脉触痛伴下肢水肿,若≥11分则可视为高度可能。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WPS表格记录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计算,采用(±s)反映计量资料,采用n或%反映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性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超声诊断LEDVT患者45例,超声发现56处血栓点,主要集中在肌间静脉、腘静脉、胫后静脉、股静脉。超声诊、D-二聚体与Wells量表单独以及联合应用结果如下表1。

表1 超声诊、D-二聚体与Wells量表单独以及联合应用结果

联合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符合率高于wells量表,联合诊断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高于D-二聚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D-二聚体、wells量表与联合诊断效用对比

3 讨 论

本次研究中,采用超声作为最终的诊断方法,实际上超声也并非诊断的“金标准”,但超声诊断与血管造影较结果比较接近。从单一运用诊断来看,血浆D-二聚体以及Wells量表诊断各有优劣。D-二聚体的敏感性、阴性预测值较高,反映了D-二聚体水平上升与血栓形成之间的关系,一项基于16个文献的Meta分析显示,D-二聚体诊断肺栓塞敏感度达到0.98%,另一项Meta 分析显示D-二聚体水平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征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5、0.92,ROC下曲线面积分别达到0.988、0.917[2-3]。当血栓形成早期,便可导致D-二聚体水平迅速上升。但需注意的是,还有其他原因也可导致D-二聚体水平上升,特别是考虑到重症患者往往为老年人,器官缺血、炎症反应较强,容易导致局部血栓形成,从而导致D-二聚体水平上升,导致假阳性,研究中D-二聚体诊断特异性为77.42%。Wells量表依赖危险因素、症状体征表现识别LEDVT,具有较好的特异性,综合诊断效果与D-二聚体水平相近,与D-二聚体有一定的互补性。本次研究显示,联合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均达到或接近90%,可作为LEDVT的筛查诊断组合策略。

[1]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2版)[J].中华外科学杂志,2012,50(7):611-614.

[2] 金 松,吴小军.D-二聚体对肺血栓栓塞症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2015,36(6):976-981.

[3] 张秀春,赵传胜,刘咏梅.D-二聚体在颅内静脉窦血栓诊断中有效性的Meta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4,43(6):502-507.

本文编辑:吴 卫

R364

B

ISSN.2095-8242.2017.07.1307.02

猜你喜欢
预测值二聚体符合率
加拿大农业部下调2021/22年度油菜籽和小麦产量预测值
±800kV直流输电工程合成电场夏季实测值与预测值比对分析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AI讲座:ML的分类方法
CT与MRI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CT、MRI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与眼眶神经鞘瘤影像学鉴别诊断中的研究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CA153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两种试剂D-二聚体检测值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值的相关性研究
D-二聚体检测参考区间的验证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