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应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的价值评定

2017-04-27 09:16马改改司辉锋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罗哌卡因硬膜外

马改改,司辉锋

(1.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6;2.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剖宫产应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的价值评定

马改改1,司辉锋2*

(1.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6;2.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目的 探讨剖宫产应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4年9月~2016年11月于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的120例产妇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将产妇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产妇,对照组单用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观察组应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产妇的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麻醉见效时间、感觉阻滞达最高平面时间、无痛平面时间以及持续镇痛时间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心率、收缩压以及舒张压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优良率是96.7%,对照组麻醉优良率是83.3%,组间麻醉效果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剖宫产应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能够获得显著麻醉效果,术中与术后镇痛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剖宫产;舒芬太尼;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

剖宫产术是产科比较常用一种助产方式,通常是由无法顺产与难产抢救的孕妇应用,近些年因为麻醉技术的逐渐提升,剖宫产术的安全性也逐渐提高[1]。剖宫产术对麻醉的标准较高,主要是见效迅速、镇痛效果显著以及对胎儿与产妇的影响小等[2]。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探讨剖宫产应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特选择我院120例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现详细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9月~2016年11月于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的120例产妇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将产妇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产妇。观察组60例产妇中,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28.8±3.2)岁;体重50~84 kg,平均体重(66.2±4.2)kg;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9.5±0.6)周。对照组60例产妇中,年龄19~40岁,平均年龄(29.2±3.1)岁;体重49~85 kg,平均体重(66.4±4.3)kg;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39.8±0.7)周。对比两组产妇的基本资料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3]

①均属于无法顺产或是难产抢救的产妇;②均为足月单胎分娩产妇;③无硬膜外麻醉禁忌症产妇;④未并发妊娠高血压与妊娠糖尿病患者;⑤未发生严重心、肝、肾、肺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患者;⑥产妇及家属对此次研究均知情同意,且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3 麻醉方法

两组产妇行剖宫产术前8 h均禁饮食,入室后首先创建静脉通道,密切监护产妇的血压、心电以及血氧等,均实施硬膜外麻醉,选择患者左侧卧位,对L2~3或是L3~4椎间隙进行常规消毒铺巾后实施硬膜外腔穿刺。穿刺顺利后回抽未见血液与脑脊液后,确定导管已位于硬膜外腔后,将2 mL试验量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经导管内注入,5分钟后观察是否有全脊麻征象。无全脊麻征象后,对照组60例产妇单纯应用10 mL浓度为1%的罗哌卡因,在两分钟内匀速缓慢注入;观察组60例产妇应用10 μg舒芬太尼复合10 mL浓度为1%的罗哌卡因,在两分钟内匀速缓慢注入。

1.4 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产妇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麻醉见效时间、持续镇痛时间、感觉阻滞达到最高平面时间、无痛平面时间、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等。

1.5 麻醉效果评价

优:不会影响手术,肌肉松弛效果良好,产妇能维持安静且没有较大反应;良:不会影响手术,肌肉松弛程度能被产妇耐受,仅有轻度牵拉痛;差:肌肉松弛程度较差,产妇不易耐受,发生严重的牵拉反应。

1.6 统计学方法

借助统计学软件包SPSS 21.0处理所有数据,计数与计量资料借助(%)及(±s)表现,利用x2和t检验;比较是否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为依据。

2 结 果

2.1 两组产妇各项时间指标对比

观察组麻醉见效时间、感觉阻滞达最高平面时间以及无痛平面时间要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持续镇痛时间要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各项时间指标对比(±s,min)

表1 两组产妇各项时间指标对比(±s,min)

无痛平面时间观察组 60 7.6±1.5 321.4±18.9 11.7±2.2 8.5±2.2对照组 60 13.8±2.9 211.4±20.5 19.6±1.9 18.3±3.4 t -- 14.709 30.588 21.051 18.745 P -- 0.000 0.000 0.000 0.000组别 n 麻醉见效时间持续镇痛时间感觉阻滞达最高平面时间

2.2 两组产妇的心率、收缩压以及舒张压对比

观察组产妇的心率、收缩压以及舒张压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的心率与血压对比(±s)

表2 两组产妇的心率与血压对比(±s)

观察组 60 101.5±7.7 103.4±7.1 63.2±8.2对照组 60 110.2±6.3 110.1±7.7 68.7±8.3 t -- 6.774 5.169 3.651 P -- 0.000 0.000 0.000

2.3 两组产妇的麻醉效果对比

观察组麻醉优良率是96.7%,对照组麻醉优良率是83.3%,观察组产妇的麻醉效果要显著优于对照组(x2=5.926,P=0.015)。具体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的麻醉效果对比 [n(%)]

3 讨 论

罗哌卡因是妇科比较多用的麻醉药物之一,属于长效的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物,其具有运动及感觉分离、不良反应小等特征,对心肌与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的毒性小,所用剂量不同时其麻醉效果也有所差异,浓度偏低时对运动分离及感觉神经系统有良好的阻滞效果,特定浓度时能够实现较好的阻滞和运动分离[4]。但是该药物也存在一定缺陷,麻醉见效速度慢,且肌肉松弛程度不佳。舒芬太尼属于强效镇痛药物,是阿片类药物之一,主要是通过结合原位脊髓阿片受体来实现药效[5]。舒芬太尼的镇痛作用要显著强于芬太尼,且脂溶性高,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好,且还能维持充分的心肌供应;此外该药物还能快速见效,让胎盘可以快速转运,且维持时间久,还不会明显抑制产妇呼吸[6]。此次研究发现,观察组麻醉见效时间、感觉阻滞达最高平面时间、无痛平面时间以及持续镇痛时间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心率、收缩压以及舒张压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优良率是96.7%,对照组麻醉优良率是83.3%,组间麻醉效果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剖宫产应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能够获得显著麻醉效果,术中与术后镇痛效果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1] 罗小会,廖 琴,孙铭阳,等.0.75%罗哌卡因复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腰麻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 28(6):570-572.

[2] 毛晓波,胡胜君.小剂量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用于剖宫产的临床研究[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3, 16(12):1166-1168.

[3] 李圣君.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2,52(2):93-94.

[4] 洪 瑾.小剂量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用于剖宫产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4,15(1):118-119,121.

[5] 王 辉,吴永刚,任国玲,等.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麻醉的临床效果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 09(3):142-144.

[6] 朱艺霞.剖宫产手术中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的麻醉效果观察[J].北方药学,2016,13(12):183.

本文编辑:吴 卫

R614.4+2

B

ISSN.2095-8242.2017.07.1331.01

司辉锋

猜你喜欢
罗哌卡因硬膜外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小剂量低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混合痔术中的效果比较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0.375%罗哌卡因与0.25%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
硬膜外注射脉络宁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70例
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