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尝试和体会

2017-05-02 13:51汪莲花
读与写·下旬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课业文题试卷

汪莲花

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对执教班级语文教学作了一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尝试。现将具体做法、效果和体会公诸同道,就正方家。

笔者执教的原高二(1)文科班(现为高三(1)文科班),原有学生56人,由于种种原因,造成该班在文理分科时,属年级文化课成绩最差班级。高一(下)期末市统测成绩,该班各科成绩都排名末位,其中语文学科均分差距6分以上。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各科成绩仍排名末位,语文学科均分低于年级语文学科均分5.86分。这一结果与分班时的情况是一致的。

面对严峻的现实,笔者认识到,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取得突破性成果。针对该班学生活跃好动的特点,笔者借鉴外地教改经验,对该班语文课教学实施有利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作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尝试,以利改变这种落后现状。其具体做法是:

1.以本为本,走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之路

每开一单元新课,首先引导学生学习《单元知识与训练》中有关内容,使学生对本单元所要掌握的知识有理论上的认识,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学习新课程。

每篇讲读课文的教学,笔者联系教材内容,把《单元知识与训练》中涉及的知识点落实到具体章节中。单元自渎课文,则围绕《单元知识与训练》设计若干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到课文中找答案,自己解决问题。然后检查小结,再落实到《单元知识与训练》的知识点上来。

单元教材教学完毕,按学生自然座次分组讨论、消化单元知识。然后根据高考模块,设计一些与该单元知识点贴近的字词句篇、阅读理解、诗词鉴赏等方面的专项练习,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讨论完成。

2.启发引导,力扶学生上马

单元教材教学完毕后,再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消化单元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每组推选两名同学执笔,草拟一份能包括该单元教学内容的单元检测试卷,先在组内交流、修改、补充,然后在班级交流,最后讲评、纠偏、使学生对该单元应掌握的内容,既有宏观认识,又有微观把握。

每次复习迎考,笔者改变过去那种大运动量、重复劳动的做法,按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该教学时段应掌握的内容,列出提纲,让学生分组讨论复习。在此基础上每组学生共同参与,分工负责,设计一份试卷,在班级交流。

由于提供了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实践机会,学生对此表现了较高的热情,人人参与,全情投入。设计的试卷中规中矩,象模象样。

学生设计的试卷,扩展延伸的触角,不仅伸向中外古今名著,还涉及视听传媒,乃至武侠小说等方面的内容。以作文命题为例,有的试卷在概括介绍了《巴黎圣母院》中丑奴的形象、行为事迹后,要求写作关于美、丑辨证关系的体会文章或评论文章。有的试卷在介绍了柳宗元的《蝜蝂传》中蝜蝂一路前行,遇物取,负于背上,直至累死的内容后,设计了"坚持学有所得,不做劳而无公的蝜蝂""蝜蝂的悲剧在于……""勇于负重,不懈前行的精神值得赞扬"等文题。有的试卷,文题来自金庸的《射雕英雄传》。试卷概括介绍了郭靖在江南七怪轮番大运动量的训练下,武功进步缓慢,而在全贞道人马钰导起爬山过程中,领悟了气功心法,武功大进的内容,要求自拟文题写作感想文章。

对这种复习方式,学生普遍反映较好。他们说:"过去那些似是而非,似懂非懂的内容,现在都非弄个水落石出不可了。"

3.抓住契机,推波助澜,扩大阵地,巩固战果

在交流讲评过程中,笔者对学生设计的试卷中体现的积极思维活动方式给予充分肯定,并选择学生设计的文题让大家练习写作。此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過去,要求学生读课外书,大多数学生反映课业重,没时间;现在,挤时间阅读课外书变成了学生的自觉行动,而且每读必作摘记。有的同学还对原著发表评论,提出质疑。一种多读多思多写,授理质疑的良好读书风气悄然兴起。

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如何保持并发展这种积极性,就提上了议事日程。笔者的做法是:抓住契机,推波助澜,扩大阵地,巩固战果。

根据交流讨论的内容,划定几个写作范围,概括几个不同类型的文题,再让学生讨论审题、立意,然后动手写作。

在写作训练过程中,笔者采用"即时作文"与"延后作文"相结合的方法。

“即时作文”或曰“快速反应作文”。先让学生精读一篇经典文章,然后快速仿写、改写或撰写心得体会、评论文章,当堂完成。"即时作文"既能训练学生写作技巧,又能培养学生快速思维能力,是提高学生应考能力的重要手段。但由于时间局促,不免粗糙。为弥补其不足,笔者把它和"延后作文"结合起来,以取得"优势互补"的效果。"延后作文",就是把命题、讨论、指导放在课内,而把写作过程放在课外,让学生有一个观察生活、收集资料的机会,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写作环境。

经过近一年的实践,该班语文成绩落后的状况有所改变。高二(上)期中考试,第一次摘掉最后一名的帽子,上升到年级第四名;高二(上)期末考试,又上升到年级第二名,且均分与第一的差距不到1分;在此后的历次考试中,都稳居年级第二。

笔者的尝试,思路上、操作上,肯定还有许多不完善、不到位的地方,但课业断言,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培育学生动手能力的整体思路,有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它能使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加深对课业的理解和记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发挥学生在教学双边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如能长期坚持下去,不仅对提高学生课业成绩有积极意义,而且对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独立学习工作的能力,也会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课业文题试卷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1年第27卷文题索引
《天津护理》2020 年第28 卷文题索引
《中成药》2019年第41卷第1~12期(总第472~483期)总目次 文题分类索引
游乐园
《中成药》2017年第39卷第1~12期(总第448~459期)总目次文题分类索引
《电气控制与PLC》课业探索与实践
Module5 A Trip Along the Three Gorges
Module5 Great People and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
Module 4 Sandstorms in Asia
Module 1 Euro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