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弟子规》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2017-05-02 18:34周阳
未来英才 2017年1期
关键词:弟子规幼儿

周阳

摘要:随着国学的兴起,蒙学教材在教育中呈现出复兴的趋势。纵观现在的很多幼儿园,虽然对礼仪教育很重视,却找不到有效的切入点和教育的载体,教育效果比较弱。《弟子规》提取了中国传统道德教育著作的纲领,是孩子进行伦理道德学习的最佳读物。巧用《弟子规》能够有效优化学前礼仪教育,促进幼儿文明礼仪行为的形成。

关键词:弟子规;优化教育;幼儿

幼儿教育实践充分证明,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各方面能力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幼儿各方面能力发展的关键期,选择合适的教材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中国传统蒙学教材在幼儿园应用的实践,不乏部分教师传承中国古典文化的良苦用心,但在实际教育中却出现了不少问题。如何更好地应用中国传统蒙学教材,为幼儿园语言教育注入中国特色的文化内涵,成为诸多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之教育生活化

礼仪教育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最终也回归幼儿的生活。通过让幼儿亲身实践和体验,他们能更加清晰的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真正培养起幼儿的良好礼仪。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弟子规》,让礼仪教育生活化。

在教学中,教师要时常提醒幼儿“路遇长,疾趋揖”“长者先,幼者后”这一些礼仪行为,教导幼儿要时刻明白了解敬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这样,就能够在良好的氛围下从细节入手规范幼儿的文明礼仪行为,从而达到预定的育人目标。在日常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教学中,教师就要善于把《弟子规》中的一些文明礼仪的内容在生活中进行有机地渗透,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提高教育的效果。

《弟子規》作为传统的道德标准书籍,其重要性就在于对人活动的指导意义。知识的学习主要目的还在于指导生活,理解《弟子规》的真正含义要做到将《弟子规》的精神充分发挥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对待父母做到“入则孝”,对待兄长做到“出则悌”,对待朋友做到“信”,对待自己做到“谨”,对待别人做到“泛爱众”等等,只有真正把《弟子规》的精神在学生中传播下去,使学生身体力行,才是达到《弟子规》教学的最佳状态。

二、教育方式之教育活动化

礼仪教育活动是礼仪教育的重要实施途径。幼儿具有天生好动的特点,根据幼儿的这一特性,在教育中,要善于巧用《弟子规》来设计一些幼儿喜欢的礼仪教育活动,从而促进幼儿良好文明礼仪的形成。

1、诵读经典。在幼儿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弟子规》开展诵读活动,让学生在课堂诵读 的过程中熟读、熟记《弟子规》。这样,把《弟子规》融入幼儿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文明礼仪行为的养成。

2、将《弟子规》游戏化。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幼儿游戏的过程也往往是学习的过程,因为对于幼儿来说游戏具有趣味性和很强的活动性。在幼儿园里,幼儿们有很多自主游戏的时间,因此,可以利用《弟子规》,让礼仪教育游戏化。

例如,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来自《弟子规》中的一些短语,让学生根据这一些短语内容进行情境表演,这样,幼儿在情境表演的过程中就有效地掌握了《弟子规》的相关内容。如,可以为幼儿们设计小兔子过生日的游戏情境,请一名小朋友扮演小兔子,另外一些小朋友扮演其他动物,并戴上头饰,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多方面地培养幼儿的文明礼仪行为,如敲门、打招呼、吃东西等过程中的细节。

对于没有参加情境表演的幼儿,教师可以让他们在观看其他小朋友情境表演的过程中猜一猜是来自《弟子规》中的哪一句短语。如,对于“出必告,反必面”这一短语,老师可以扮演母亲,请一位小朋友扮演孩子,其他幼儿通过观看情境表演就能够 “出必告,反必面”的含义,并且从中习得孝敬父母的美德。

通过将礼仪教育融入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中,不仅大大提高了幼儿对礼仪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让幼儿更加深刻的学习到正确的礼仪知识。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开心地扮演角色从而促进良好的个性和品质的形成。

3、《弟子规》教育合作化。幼儿园教育仅仅是幼儿教育的一部分,幼儿良好礼仪习惯的形成仅仅依靠幼儿园和教师是不够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因此,家庭教育是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园合作的互动教育机制下才能使幼儿礼仪教育更有深度。对于幼儿的礼仪教育,不仅需要幼儿园的教育,也需要家庭的教育,甚至是家园合作教育。教学中,要巧用《弟子规》,深化礼仪教育家园合作。

现在,很多幼儿园为了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都和家长一起推行“亲子共读”活动,“亲子共读”活动能够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各种习惯和兴趣,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对于礼仪教育而言,开展“亲子共读”《弟子规》能够有效地促进家园合作的效度。

在刚开始教学《弟子规》时,也有很多的家长认为“亲子共读”活动的开展有一定的难度,主要的原因是现在家长的工作时间太多了,没有更多的时间和自己的孩子进行共读活动,也不懂得应该怎么样在家里配合老师完成《弟子规》的内容。于是,我们采取了《弟子规》家长小便条的策略,每一天教师有选择性地给学生发一张小便条,如上面写着:“妈妈,请陪我读第二页《弟子规》”。这样,家长们在家里就可以根据这一张小例条和自己的孩子进行共读,从而有效地落实相关的目标。另外,我们在每个星期的星期五当家长来接孩子时,要求班里的一半家长多留十分钟,利用这十分钟让他们根据老师规定的内容和自己的孩子诵读《弟子规》,充分地让家长感受到亲子共读的重要性。

三、结语

礼仪教育是促使幼儿形成良好文明礼仪的重要教学方式,因此,教师要注重幼儿礼仪教育,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幼儿礼仪教育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弟子规》优化幼儿礼仪教育,积极开展礼仪教育活动,深化幼儿礼仪教育家园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幼儿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

参考文献

[1] 黄忆南.童蒙养正圣功也,浩然正气年少时——在《弟子规》中培养大班幼儿行为习惯[J].考试周刊, 2015(42):188-188.

[2] 赵红玉.《弟子规》教学中幼儿学习智力培育的蕴机[C].中国思维学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 2013.

[3] 曹蓓.学习《弟子规》三部曲——《弟子规》“行于”幼儿一日活动中[J]. 新课程:小学版,2012(12).

[4] 周万沁.生命的出口——浅谈《弟子规》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德育引导作用[J]. 小作家选刊, 2015(25).

[5] 陈芳.《弟子规》伴幼儿成长--浅谈幼儿学习《弟子规》的好处[J]. 家教世界:创新阅读,2014(2):25-25.

猜你喜欢
弟子规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弟子规·泛爱众(一)
弟子规·谨而信(十三)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弟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