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语言学习兴趣的培养方法探究

2017-05-02 13:51吴颖
未来英才 2017年1期
关键词:兴趣方法

吴颖

摘要:语言是人类进行沟通交流的重要交际工具,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兴趣是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重要动力。本文从幼儿语言学习的兴趣特点出发,探究兴趣的培养对幼儿语言的重要性,提出了培养幼儿语言学习兴趣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兴趣;幼儿语言学习;方法

幼儿语言教育是一种基础教育,一种习惯教育,更是一种兴趣培养的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语言领域的要求是提高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积极性,发展语言能力[1]。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幼儿的的注意力转移快,情绪变化快,稳定性较差等特点,使幼儿对语言学习兴趣的持久性不够。所以根据幼儿兴趣的特点,我们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参与性和积极性,逐步深入地培养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

一、兴趣的定义和作用

兴趣是指对事物的正面态度,是人们积极认识或参与某种活动的注意倾向,它可以驱使人们去行动,见物有感谓之“兴”,心有所感而乐此不疲谓之“趣”[2]。 古人说:“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一个对学习兴趣浓厚的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他能倾注全部热情,兴趣盎然,兴致勃勃,甚至会达到对所学知识迷恋不舍的地步;在学习过后,他会觉得无比的满足,觉得在学习过程中受到了启发与顿悟,并由此产生愉悦的心情,所以,兴趣直接决定着幼儿大脑机器的运转,只有让幼儿对语言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使幼儿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

二、幼儿语言学习兴趣的特点

幼儿的兴趣是其情感的表达形式,也是幼儿学习和实践的原动力,幼儿对活动的专注,正是源于对学习和实践活动的兴趣。由于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使其在语言学习兴趣上又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1、幼儿语言学习兴趣的特点。(1)幼儿兴趣的广泛性,语言直观易懂,容易激发直接兴趣。幼儿可以说是个个好奇、好问对新鲜事物充满了无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这是幼儿兴趣的最大特点。语言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每天都在沟通和交流,发展语言能力,语言更直观,也更加通俗易懂,容易激发幼儿直接的兴趣,这也是培养幼儿语文学习兴趣的优势所在。(2)幼儿语言的教育功能,使幼儿的兴趣具有一定的可塑性。由于幼儿正处在身心的不断发展之中,兴趣的可塑性强。所以通过语言的教育功能,对幼儿的兴趣加以引导和训练,其兴趣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塑造和改变的。(3)幼儿兴趣的不稳定,不宜培养语言学习的持久兴趣。幼儿活泼好动,注意的稳定性差,不经过长期培养,不可能对一件事物保持长期的关注。语言“点多面广”学习难度大,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或者对某一方面不感兴趣时,就可能失去对这个学科的兴趣,注意力很容易就转移了。(4)幼儿的兴趣易受外部干扰,语言学习兴趣受外部影响较大。幼儿的兴趣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之前非常喜欢的事物,过了一会可能就被其他的新事物吸引了。幼儿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外部因素的影响,比如教师本身、教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学习环境以及父母的影响等。幼儿兴趣的差异性,使得幼儿语言教学要因人而异。

每一个幼儿都有不同的遗传素质,受不同情境的影响,有着不同的生活体验,在兴趣上也有着不同的差异性[3]。因此注意个体差异,因人而异,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是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重要课题。

三、培养幼儿语言学习兴趣的方法和途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了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1],因此,教展幼儿语言的关键,不是让幼儿记住大量的词汇,而是要引导幼儿“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喜欢听故事、看图书;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的起点首先在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所以对幼儿教师和家长而言就要千方百计地利用多种方式激发和培养幼儿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在语言教育过程和生活中重视语言交际的功能,重视幼儿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语言。本文在这里提到几点具体的措施和方法:

1、以个人魅力激发幼儿对语言学习的直接兴趣。幼儿教师是语言教学的承担者,他们的素养直接制约着幼儿语言的教学效果,幼儿对语言、對文学的兴趣,很大程度寄托在老师身上。“师者,人之模范也。”由于幼儿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可塑性、向师性,所以幼儿教师的语言示范性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幼儿教师在语言学习中要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形象。幼儿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学素养,拥有渊博的学识,积极的情绪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2、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对语言的学习兴趣。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生动、有趣、灵活多样、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利用新颖的、灵活多样的、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法,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掌握知识。这里提到几种语言教学的方法:(1)想象法:在教师有表情朗读的同时,让学生闭目,发挥想象、调动听觉、嗅觉、味觉来感知课文中的感情,使学生“入其境”,进而“会其意”。如在学习《会跳舞的小树叶》诗歌中,我让幼儿把自己想象成不同的树叶宝宝,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落叶飞舞的情景,幼儿在想象的过程中增加了对树叶的探究兴趣。(2)表演法:通过情景表演的方法,让幼儿扮演课文中的人物,亲自感受文中的情境,这样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加生动、直观的理解。如在《听雨》散文诗中,我请幼儿把诗歌通过情景表演的形式表现出来,幼儿在表演的过程中对诗歌有了更浓厚的兴趣。(3)悬念法:“学起与思,思源于疑。”幼儿好奇心强,悬念所造成的这种“急盼”的心理状态,使学生们的精力加倍集中,求知欲尤为旺盛,思维更加敏捷。例如,在《小猫过生日》语言活动中,我把小猫玩具装在盒子里,请小朋友用手去触摸来猜测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动物。幼儿的好奇心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对这节课的学习的兴趣也变得更强烈。(4)故事法:生动有趣的事物是幼儿心理最容易接受的。在活动过程中,根据幼儿故事的内容,巧设问题,引起幼儿去思考并澄清问题去解决冲突。如学习故事《金色的房子》,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为什么小姑娘一开始没有请小动物们进屋,后来却请他们进来玩了?”从而激活幼儿的思维,激发幼儿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感受整个思维过程带来的乐趣。(5)音乐法:通过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把幼儿带到特有的意境中,营造利于幼儿说话的良好氛围,激发幼儿谈话的兴趣。如在学习《找春天》活动中。我利用儿歌《春天在哪里》优美的歌声和旋律,引起幼儿对春天的思考。为幼儿接下来的谈话内容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3、尊重幼兒兴趣的差异性,注重因人施教。幼儿的观点和兴趣常常与教师不同,接纳和支持幼儿的观点和兴趣会使他们更有安全感,有更多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的探究活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瞄准儿童的个别差异,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因人施教,观察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爱好,在材料的选择上也要关注每个幼儿的兴趣爱好,从幼儿感兴趣的材料上出发。让幼儿在游戏、操作、探究、探索和交往中发展语言能力。例如:在教师眼里大青虫又丑又可怕,但是幼儿却很喜欢,乐于探究和谈论。

4、建立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营造良好的谈话氛围。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的环境。良好的师幼互动对幼儿学习兴趣的形成和发展有重大影响。所以幼儿教师在语言活动中,应注意允许孩子出错,支持和鼓励幼儿大胆的提出问题,给予幼儿激励性的评价,使孩子保持永久的好奇心,保持幼儿对语言学习兴趣的持久性。

四、注重幼儿语言的生活性,重视家园合作

《纲要》为幼儿教育提出“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与生活游戏之中”[1]。在语言活动内容的选择上注重与幼儿的生活相联系,帮助儿童从生活中寻找、捕捉语言的内容,并在生活中加以利用。重视家庭对幼儿语言学习的作用,重视家园合作,把语言的学习与运用融入到幼儿的生活中。例如:在“我爱我家”主题活动中,学习活动的内容的选择应选取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相贴近重视家长的参与性。生活性还体现在语言教育活动的途径与环境、场所方面。幼儿语言活动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幼儿生活的各个环节都可以作为实施语言活动的途径。在语言环境的场所和环境方面,不应局限于课堂上,束缚在教材中,应突破有限的活动室空间,走进生活的大环境中,既可以是大自然的活课堂—树林、草地、山坡、花园等,也可以是博物馆、展览会、建筑群。要敢于走出课堂、走出教室,有计划有组织地展开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激发幼儿对语言学习的兴趣。

总之,幼儿时期是学习的关键时期,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与途径去培养幼儿的语言学习兴趣,注意幼儿的点点滴滴,善于挖掘和发现儿童的闪光点,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

[2] 朱智贤.儿童心理学 [M].人民教育出版.2003.

[3] 党劲.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 [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兴趣方法
学习方法
可能是方法不对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