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艺术设计类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2017-05-02 11:54范霖
未来英才 2017年1期
关键词:实训基地建设教学

范霖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呼声的日益高涨,教育部高教司在2006年《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文件中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并进一步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由此可见,实训基地建设是三个关键环节之一,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领域,也是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更是推动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有力杠杆。

关键词:高职艺术设计;教学;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是为完成职业岗位技能培养而建立或提供的一个系统的职业技能训练场所。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要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就要适应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必须坚持校企合作,结合专业特点,从实训基地的总体架构、运行管理、实训项目、师资力量等方面入手。但在实践过程中这些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教学目标的实施,影响了校企合作的基础,高职艺术设计类实训基地建设的模式、实训基地的合作运行机制尚需深入研究和实践。

一、实训基地建设的几种方式

1、国外实训基地建设模式。职业教育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形成了适合本国国情的、区别于普通高校学历教育的具有职教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代表性的有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的TAEE、北美的CBE和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出来的MES等模式。

2、我国职业教育的起步较晚,各高职院校也在实践中探索出了自己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学院主导式。学校在这种模式下拥有较大的主动性和控制力,教学工作和实训导向在很大程度上由学校进行管理,企业只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第二,校企共建共享式。这种模式在很多学校应用也比较广泛,它往往需要找到校企之间的共同利益点,或是校方提供科研和技术支持,企业获利;或是校方提供低廉的劳动力,企业获得剩余价值。但是这样的项目或利益点不易契合,或接纳学生实训人数受到限制,适合的专业也有一定的限制。第三,企业承包式。这种运行模式下的实训基地,学校负责提供场地或设备,以较低的价格出租或承包给企业,企业依据协议吸纳一部分学生的实习。这种模式的优势是学校可以节约一定的投资、管理和维护费用,并且能够较好的完成实训任务。其缺点是合作企业的吸纳能力有限,实训项目随机性、重复性强,典型性差,不能满足学生的实训需求。

二、当前高职艺术设计类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从实际运行效果来看,选择合作企业、校企双方的任务和职责、校企互利的长效合作机制、实训基地资金的筹措渠道、学生实训实践质量评价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导致校企合作的稳固性、长久性差;实训基地建设的目的性、可操作性较差。经过调研,高职艺术设计类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艺术设计类实训基地的合作企业一般为中小型企业,其规模较小、业务范围相对单一,企业容纳顶岗实习岗位较少,不能满足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就业的需要。

2、学校教学管理模式和企业运行模式之间的差别较大,学校和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的目标侧重不同,在实训基地组织运行中,学校和企业不能将教学过程和企业实训实习很好地融合,学生不能完全参与到企业实际项目中。

3、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实训基地的合作运行机制还不够完善,致使校企合作不够深入。有很多校企合作的案例表明,学校只是和企业签订实训基地的协议,但并没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实际运行中双方的权利责任和具体运行程序细节,比如详细的典型实训项目、实训内容、实训时间、具体负责的实训教师、具体的实训制度以及实际的管理规章制度等内容。这些问题导致在实训基地实际运行过程中难以保障学生实训实习效果,合作关系难以长久。

三、校外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研究

1、“工学交替”实训模式。“工学交替”是指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与企业生产实践相互交替,学用结合的模式,“工学交替”在校内外实训基地都可进行,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更具真实性。推行这种合作模式,學校和企业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能有效进行工与学的互相交替,有效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无需“试用期”就能胜任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工学交替”的目的。

2、“顶岗实习”实训模式。“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叫“2+1”模式,是指学生前两年在校内学习理论知识,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进行实训教学的模式。“顶岗实习”的主要目标不仅是理论知识得以巩固,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艺术设计专业的“顶岗实习”是把学生安排在设计公司作为设计人员来工作,教师也可到“顶岗实习”的岗位进行指导,并逐步建立和完善“顶岗实习”的管理制度及可持续发展计划。“顶岗实习”是学生毕业前富有成效的一种实习模式。

3、“联合共建”实训模式。“联合共建”模式主要包括校企合作共建专业、共建课程、共建实训基地等。共建专业是由双方骨干人员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建设专业,共同承担教学大纲、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建设等职责。共建课程主要是合作开发新课程、进行课程改革等工作。共建实训基地是指由学校提供师资,企业提供场地、资金、设备与技术人员,共同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学生作为企业的“准员工”进入基地学习,企业在基地生产产品,校企双方最终实现利益共享。即学生作为公司的“准员工”工作,学生毕业后企业可优先留用这些“准员工”,学生也有权利优先选择该企业。

总之,高职艺术设计类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是一个长远的具有历史意义的研究课题。我们将不断探讨更加适合我国教育现状,具有先进性、可操作性的实训基地建设新模式,加强校企长效合作,校企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训实习管理制度,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研、产一条龙”。

参考文献

[1] 邓泽民,韩国春.职业教育实训设计[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2] 刘朝晖.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项目“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0.16.

猜你喜欢
实训基地建设教学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培养新型技能型人才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