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贫,从“根”上做文章

2017-05-03 20:12李旭
广西教育·C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连片师资贫困地区

李旭

扶贫先扶智,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教育扶贫是关键。教育扶贫可以阻断贫困的代际传播,而高校拥有优秀的师资以及丰富的教育基础设施、网络和文化等资源,可以为教育扶贫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但是,要解决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教育问题,高校教育扶贫仍任重而道远。

扶贫贵在精准,现阶段的教育扶贫已不能再满足于送钱、送物、送教师等浅层扶贫,而要向更深层次推进,整体全方位规划,既要体现教育扶贫的优势,又要体现社会的公平。而要实现好教育扶贫精准发力的目标,就必须找准扶贫的“根”。

第一,解决好师资的问题。贫困地区的学校除了硬件设施落后,更让人揪心的是师资问题。对于连片特困地区的教育而言,很难在短时期内引入大量优秀师资,所以充分发挥已有师资的作用就显得至关重要。为了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从而提高其教育扶贫能力,就必须加强对他们的培训,为他们提供各种各样有针对性的有效培训,帮助他们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学能力。“输血”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自身“造血”的目标,因此,高校应注重对贫困地区教师开展“菜单式”精准培训。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培训要尽量减少网络培训时间,适当加大真实环境下的教育实践,让参训教师通过感官全方位感知学习。当然,培训还要持续发力,不能培训一次就了事,要不間断、持续培训,达到培训一个合格一个。

第二,解决好学生“出口”问题。学生的“出口”问题最终的指向是就业,但教育有其特殊性,教育影响一时难以显现。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教育阶段向贫困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对于接受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要让他们在接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辅助理想教育、生涯规划教育,坚定其求学的信心;对于接受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帮助其顺利实现就业是最为关键之事。现阶段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加,一些贫困地区的家长担心子女就业问题,担心自己花光了积蓄供孩子上学到最后孩子却没有工作。此种思想在贫困地区有一定的市场,所以,解决好学生的“出口”问题,对于提升群众供孩子读书的信心至关重要。

第三,解决好群众思想问题。贫困地区之所以迟迟无法脱贫,即使脱贫了也容易返贫,除地理环境限制、自然灾害、大病等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于人。部分人宁肯将时间花费在喝酒、打牌、晒太阳上,也不肯花心思、想办法改变自身的贫困处境。所以,教育扶贫中也要解决群众的思想问题,以促进其发家致富的信心和能力。要利用学校这一文化阵地,一方面让群众人人知晓国家的惠民政策,以提振其致富的信心;另一方面选择一部分群众进行技能培训,包括从事农业生产的技能和外出务工的技能的培训,在其掌握技能之后帮助其利用技能产生收益,形成榜样示范作用,进而带动更多的群众自愿加入到培训中来,最终实现传帮带的良性循环和脱贫的终极目标。

“扶贫先扶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最有效的路径,然而教育扶贫不是简单的升学、上学问题,而是上学与就业、创业等个人发展紧密结合的问题。依托高等教育的优质资源,提升贫困地区的自我“造血”机能,将教育的天平向连片贫困地区倾斜,同时借助职业教育的资源,提升贫困地区民众的技能,从而实现脱贫的终极目标。

猜你喜欢
连片师资贫困地区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反贫困综合绩效模糊评价
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反贫困综合绩效模糊评价
应用匹配追踪傅里叶插值技术实现OVT域连片处理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湖北省乡镇连片开发工程调查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