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四川旅游业再上新平台的战略研究

2017-05-04 01:20杨惠玲李晓军曹海霞
中国市场 2017年12期
关键词:企业发展

杨惠玲+李晓军+曹海霞

[摘要]汶川地震虽然破坏了四川旅游业,但也为四川旅游重新规划和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四川旅游业在汶川地震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这一发展不但推动了四川省经济的整体发展,甚至还全面提升了四川省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如何能够在这一良性发展的基础上再将四川旅游发展推向新阶段就需要科学合理地给予布局。这种布局主要从政府角度、旅行社的视角和旅游从业人员视角谋求新的发展平台。政府要积极地主导参与规划,通过树立生态旅游、休闲旅游、自助旅游和森林旅游等方式来构建多元化模式共同发展。政府除自身确立旅游发展模式外还应主动为企业发展构建新平臺,在建立和完善政府旅游宣传促销工作体系的同时还应形成体系化的旅游宣传促销工作。旅行社应依靠设计好的旅游项目来演绎政府的规划,通过建立网站及利用物联网著名网站推销四川旅游。除此之外,四川省旅游产业还应立足旅游从业人员视角谋求新台阶,不但强化对旅游从业人员的监督,还要强化对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考核。

[关键词]四川旅游;政府调控;企业发展;旅游人员;新平台战略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1081

四川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资源造就了它在我国的旅游地位。虽然经历过汶川地震所带来的自然旅游景观的破坏,却也在客观上形成了地震遗址和地震博物馆等类型的文化旅游景点。它们在四川省整体旅游规划布局下持续推动着四川旅游的跨越式发展,同时也为四川省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入。2012年,四川省的旅游收入达到了328025亿元,较之2011年增长了339%。这一旅游收入在四川省国民经济收入中所占比例达到138%。与此同时,因旅游发展所衍生出来的各种旅游增值收入也达到了16218亿元,这一收入额相当于四川省当年第三产业总收入的204%。由此可见,四川省在汶川地震后协调规划旅游发展布局已经收到了良好的发展效果,而如何能够在这一良性发展的基础上再将四川旅游发展推向新阶段显然已经成为四川旅游工作者共同面对的问题。

1从政府角度谋求新台阶

四川省发布的《关于2008年“十一”黄金周旅游情况的报告》显示:四川省在2008年“十一”黄金周总共接待游客人数以及由此带来的直接旅游收入仅仅较2007年的“十一”黄金周同比下降66%和2%。从该报告可以看出,四川省的旅游业发展基本上已经恢复到了震前水平。四川旅游业能够在震后快速恢复的原因在于四川省政府立足于顶层设计而进行的统一规划和指导,积极地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修缮被破坏的基础性旅游设施,同时引导旅游产业依托四川旅游创新发展布局,为旅游资源的深度挖掘构建平台。

11政府主导参与规划,多元模式共同发展谋求新台阶

汶川地震导致了九黄旅游线路的客运交通设施严重损坏,为保证四川旅游产业不因此产生巨大损失,四川省政府积极构建以峨眉山和乐山为旅游核心的布局,并将成都的宽窄巷子纳入城市文化旅游的蓝图当中,这一变革直接升级了成都旅游城市的面貌,突出了成都在四川旅游整体规划中的主导地位,随之形成的“成乐旅游线路”以及“三国文化线路”,更是拓宽了四川旅游的发展空间。从政府的角度,应努力创新发展理念与思路,构建四川旅游多元模式发展的新台阶。

111构建生态旅游的概念

生态旅游发展的基础在于绿色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一理念构建四川省生态旅游业开发就要始终依据循环旅游发展模式,以此减少旅游发展过程中无形浪费的资源消耗,提升绿色旅游的整体化发展布局,切实有效地调控好旅游的资源配置。从近年来四川省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现状可以看出,在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背后还隐藏着优质化旅游资源无法有效转化为实际竞争优势的问题。所以,四川省政府要想推动旅游产业的持续长效发展就势必要创新发展机制,确立一整套合理化的旅游发展评价和调控体系。

112树立休闲旅游的观念

作为我国最为著名的休闲城市,成都要想全面提升旅游质量就应从政府层面对其加以谋划。加大对成都休闲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建设具有成都地域特色的科技娱乐场所,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的智能性带动成都旅游业的革新,保证成都可以通过高标准的休闲娱乐获取高附加值收入。除了提升显性的基础配套设施外,还要从成都民俗观念这一隐性观念入手,提升成都休闲旅游产品的格调和品位,树立若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文化品牌。

113创新自助旅游的观念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年提升,自助旅游已经开始成为社会民众外出旅游的一个重要方式。民众在选定自助旅游方式上往往会摒弃传统景点观看的旅游模式,更多会选用满足自我需求的个性游。这一旅游观念的转变也促使四川省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要积极变革现有思维观念,切实地考量到社会民众的现实要求,建设出适合游客自助游的精品旅游线路。随着西藏交通逐渐完善,人们对于去西藏旅游的意愿也越来越强烈,这就在客观上推动了川藏自助旅游线路的可行性。为此,四川省政府就要立足于这一旅游发展趋势构建一系列保障体系,不但要搭建中转基地,还应对进藏游客进行科学培训,通过向游客引导和推销新式的进藏交通工具不仅能让游客获取别样的旅游感受,同时还可以提升该线路的旅游附加值。

114大力发展森林旅游

四川省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这就为它发展绿色生态旅游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四川省的森林旅游和休闲旅游收入第一次达到300亿元,这一收入额较2010年增长了61亿元,同比增长26%,其中,森林旅游人数为135亿人次,直接收入为269亿元,而由森林旅游而连带的其他产业营业额也高达183亿元,由此可见,四川省的森林旅游前景良好且大有可为。

12政府主导大力推广四川旅游,为企业发展搭建新平台

汶川地震至今,四川省政府将旅游发展列入长期的发展规划之中,通过多样化的宣传方式向全国乃至全世界推销四川旅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政府除了大力推广以外,还应为企业发展提供平台。

121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和完善政府旅游宣传促销工作体系由于旅游产业的发展属于多行业交叉运行,这就使得它本身具有强大的综合性。这一综合性特质也使其只能由具有宏观调控职能的政府给予统筹协调,特别是对旅游产业进行市场研发和形象塑造方面,仅依靠单一企业和有关部门是无法独立完成的。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对四川旅游产业做好宣传和推广工作,针对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要统筹多方进行解决,宏观上把控好各方利益的分配,整合多方力量将成为四川旅游宣传推广的成败关键。

除了做好宣传推广工作,四川省各级政府还要有效整合与旅游产业相关的行业部门,形成有机联动的局势。作为经济上层建筑的具体表现形式,旅游产业的良性发展能够客观反映出当地经济发展的整体情况。

122旅游宣传促销工作要有系统性,要学会借智、借力和借势四川省旅游产业虽然在宣传推广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可是结果并未达到预期。追根溯源,就在于四川省旅游产业的工作开展缺乏系统性,致使宣传信息不明确,主题多元松散。所以,四川省旅游产业宣传推广就要致力于构建一种清晰化的整体逻辑,不仅要对旅游产品所涵盖的衣食住行等元素进行相应化的配套宣传,保证在主题和风格统一的基础上丰富形式。除此之外,旅游宣传还要重视每一宣传阶段的联动性,尤其涉及区域旅游品牌的塑造就更应保持旅游宣传的惯性。从形象口号的提出、品牌的打造到一系列深入宣传,层层推进,保持整体形象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2从旅行社的视角谋求新台阶

21设计好的旅游项目来演绎政府的规划

成都现在对自己旅游规划的定位是以休闲娱乐为核心的旅游文化城市。正是基于这一定位理念,成都的一些旅游公司适时地推出了“工家乐”特色游,这一旅游特质将购物、美食和工业文化有机融合,深受游客欢迎。

22要建立网站及利用物联网著名网站推销四川旅游

四川旅游产业要想在新时代下能够快速有效地推广自身,就要积极借助新媒体平台,利用互联网传播自身旅游优势,构建专属网站和依托著名门户网站来快速营销四川旅游。由此可见,电子商务为四川旅游发展提供了一条科学渠道。

基于移动电子商务的旅游营销将是未来旅游推动的主渠道。造成这一发展趋势的原因在于移动通信已经成为人们现实生活的一部分,由此带来的移动商务也必将成为个人获取需求满足的重要方式。它对于倡导个性化的自助式旅游服务是最适合不过的。

电子商务微信公共账号也可以作为一种旅游企业自我宣传和推广的方式而运行。比如,旅游企业可以将相应的旅游景点信息、优惠活动信息和新线路信息等内容全部发送到公共账号上让游客进行浏览。它可以保证宣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都有人关注,在此过程中对景点及相关资料的移动阅读使促销活动能更准确地定位到合适的人群中,进而节约了宣传费用。

3从旅游从业人员视角谋求再上新台阶

31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监督

我国的第一部《旅游法》于2013年问世,该法律的出台与实施又一次将四川省旅游产业发展管理层次提到了一个新的台阶。它从法律层面维护着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严格地制约着违背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一系列不合理行为的出现,旅游中出现问题的投诉、不可抗力责任分担等热点问题也都给予了明确的规定,保障游客在旅游过程真正地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32强化从业人员业务培训和考核

按照我国《旅游法》要求,四川省将严格化地规范和执行旅游从业资格培训和年检制度,在此基础上还会组织多样化的专题辅导。这些培训都提升了旅游从业人员的自身理论底蕴,但在实际的操作运用上,由于管理部门重标准地定制、重制度地建设和轻具体地落实,致使管理模式并不细致化。正是基于当前旅游业的松散化和扁平化管理培训模式,如何适应网络化、多媒体、移动平台营销状况下的变化,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对此,除了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之外,还要将年度考核和审查制度纳入现今的旅游管理模式当中,不断丰富培训手段。

参考文献:

[1]陆林都市圈旅游发展研究进展[J].地理学报,2013(4)

[2]陈乾康关于汶川地震后四川旅游产品结构体系优化的思考[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3]李磊,曾睿,罗莉四川旅游产品开发对策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2)

[4]王怀林四川旅游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以四川旅游发展集团为例[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4(2)

[5]黄进创新四川旅游营销机制的思考[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10)

[6]吴林峰地震灾后四川旅游人力资源建设[J].经营管理者,2011(20)

[7]张谷“十二五”期间四川旅游跨越式发展之路[J].旅游學刊,2010(1)

[8]刘世明灾后情感赢回策略对景区游客流失原因及旅游意愿关系影响研究——汶川地震后四川旅游例证[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

[9]廖涛,王玉琼四川旅游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方向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10)

猜你喜欢
企业发展
关于徐州路兴内部业绩评价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