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杨善洲,探寻高校科级干部的为官之道

2017-05-05 17:19刘章逵朱红
魅力中国 2016年43期
关键词:高校

刘章逵+朱红

摘要:杨善洲60年如一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永远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其坚定信念、求真务实、廉洁自律、甘于奉献的人格魅力,彰显了一个领导干部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和涵养“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质和高尚情操,对高校科级干部如何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意义深远。

关键词:高校;科级干部;杨善洲

杨善洲同志无论在职期间还是退休后,永远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辈子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一辈子淡泊名利、地位,一辈子公而忘私、廉洁奉公,是突出的优秀共产党员、突出的先进典型,是创先争优最具影响力的重大典型。高校科级干部是学校日常管理中的重要组成力量,是高校达成教育任务的执行者和主导者[1]。杨善洲的人格魅力将会给高校科级干部如何严以律己,严以用权,做好本职工作带来深刻的启发意义。

一、杨善洲及其人格魅力

杨善洲,男,汉族,生于1927年1月,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姚关镇陡坡行政村大柳水自然村人,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原任保山市地委书记,1988年退休,2010年10月10日因病逝世,享年83岁。担任地委领导近20年,杨善洲恪守信念、对党忠诚、廉洁自律、一心为民,打造了“滇西粮仓”,为保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为了兑现自己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退休后的杨善洲主动放弃到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保山市施甸县大亮山,植树造林,修桥补路架电线,并于2009年4月把价值3亿多元的5.6万亩茂密的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国家。纵观杨善洲的一生,无论是在职期间还是退休后,其身上始终彰显出一个领导干部自觉践行“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以及涵养“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质及高尚情操,其人格魅力体现如下:

(一)坚定信念,对党忠诚

杨善洲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劳动人民家庭,青年时期的人生经历,逐步加深了杨善洲对人民、对共产党的认识,也逐步确定了其对党忠诚、一心为民的决心。六年的私塾学习,《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等内容给杨善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启蒙了他善待众生的博爱品质。七年的石匠生涯,使他迈进了一所社会大学,孕育了他热爱劳动,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1942年的滇西抗战,16岁的杨善洲与一名叫刘贵的中年农民一起抬担架,劉贵让年少的杨善洲走得轻松自如,自己却磨破了脚,血迹斑斑[2]。这个苦难的经历,在杨善洲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这种勇挑重担、舍己为人的精神,启蒙了他朴素的爱民情怀,杨善洲说“劳动人民多么朴实、多么可亲,我一定要好好回报他们”[3]。1950年中国解放,杨善洲在土改工作中得到了领导的重用,并且也获得了一定数量的土地,这使其有感于共产党的领导,善洲老书记经常说:“1950年,共产党解放了保山,家里从‘钾山的佃户成为有土地的农民,因此自己对共产党有很深的感恩之情[3]。”这件事情,让杨善洲坚信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党的理想和宗旨是值得人一生追随并为之奋斗的目标,并于次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积极投身于革命事业中。几十年来,无论环境、时代和党的工作任务怎样变化,杨善洲始终做到了干扰面前不分神,诱惑面前不变质,坚定不移地信仰共产主义,信仰共产党,信仰社会主义,清正廉洁、公而忘私、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忠实履行了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绘制了一幅感天动地的人生画卷。

(二)严以用权,大爱无私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正如孟子所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因此,每一位领导干部都应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严以律己,严以用权,踏踏实实做事,为人民服务。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杨善洲一生为官的宗旨。身为公职人员,一生自律自省,不放纵白己,不做违背党纪国法之事,即使在小事和细节上都能谨慎,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杨善洲绝不因私事私情而动用权力,对于自己和家人是相当“抠门”的:有一次,杨善洲到龙陵县调研在县委食堂吃了一顿饭,为了一顿一共6.5元的饭钱,杨善洲让秘书搭班车回去结账;按照当时的政策,家在农村的母亲、爱人和不满16岁的儿女可以“农转非”,杨善洲同志一直没有办;二女儿杨惠兰报考公安局,想让父亲打个招呼,却遭到了拒绝;当官30多年,直到退休也没有能力给家人盖上一所像样的房子。然而,面对群众的困难,他从心底愧疚,作出真诚的检讨;面对群众病痛,他感同身受,自掏腰包帮助救治。地区农科所农艺师毕景亮的妻子和孩子们都在农村,家里比较困难。杨善洲在会议上提出要为这样的同志排忧解难,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他是“泥腿子干部”出身,亲自帮群众钉马掌,教群众打石头,带群众插秧苗,这些无声的行为胜过有声的语言,将他和群众紧紧连在一起。

(三)求真务实,一心为民

担任领导期间,杨善洲同志很少呆在机关,一年里大部分时间都在乡下跑,戴一顶草帽、穿一双草鞋,碰到插秧就插秧,碰到收稻就收稻,帮路过的赶马人钉过马掌,教工地上的年轻人打过石头,保山有5个县、99个乡,每个乡都留下了他的脚印。杨善洲多次说过:“不管在什么位置上,都要为群众着想”、“带领群众干,做给群众看,不高高在上瞎指挥,群众才会服你。”他带领干部徒步下乡考察,走到哪里就搭个帐篷住下,从不扰民,还千方百计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困难,把自己的工资拿给群众买种子、购化肥,不计其数。考察回来,他就主持地委常委会研究帮助群众发展生产的方案。“共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他深情地说道“共产党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为人民谋福扯,”“我们奋斗一辈子,不就是为了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有一个幸福的家园吗?”这一句句朴实的语言,彰显了杨善洲同志作为共产党人心系群众、一切以群众利益为重的高尚情怀。

(四)“自讨苦吃”,甘于奉献

“如果说共产党人有职业病,这个病就是‘自讨苦吃”。杨善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杨善洲在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退休后的第三天(1988年3月8日),就到大亮山种树去了,扎根山中兴办林场,一干便是20个春秋,植树造林7万多亩,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改善了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并修桥补路架电线,用实际行动升华了生命的意义,诠释了一位共产党员的伟大人格。

二、杨善洲事迹对高校科级干部的启示

杨善洲同志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奋进;学习杨善洲同志对于每个党员、每个干部是灵魂的洗礼,是永葆革命精神的洗礼,是永葆党的事业、永葆人民江山的需要。

高等学校肩负培养人才、知识创新、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重任,在全而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高校干部是高校办学理念的主要确定者,办学方针的执行者,建设发展的主导者和管理者,开展好高校干部的培训工作,提升其办学治校能力,对于促进高校科学发展,全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人力资源强国都具有重要意义[4]而高校科级干部则是高校干部队伍中数量上的主体,具有人数多,年纪轻,类型多,是最基层的干部,是具体业务的操作者[5]。学习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对于高校科级干部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会议精神,求真务实,努力搞好高校教育事业,意义深远。

(一)坚定信念,客观认识自我。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每一個人的立身之本、成事之基、动力之源。托尔斯泰认为凡是以追求自己的幸福为目标的人,是坏的;凡是以博得别人的好评为目标的人,是脆弱的;凡是以使他人幸福为目标的人,是有德行的。作为高校科级干部,我们应当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忠诚于党和国家教育事业,为促进教育事业更好地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基于坚定的信念之下客观剖析自我包括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以及自己作为科级干部所享有的权利以及应尽的义务等等,积极悦纳自我,扬长避短,并在此基础上准确自我定位。如果定位太低,就没有继续上进的内驱力,结果可能会因后悔而自卑;但定位太高,会觉得自己常常失败,不能认同自己,更无成功的可能。因此,只有科学、合理的自我定位,定出自己在坐标系中的位置,明白自己当前处在哪个区域,正在朝哪个方向走,走的对还是错,快还是慢?即要明白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做,做得怎么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接受自己,体验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从而把科级干部工作做得更好。

(二)谦虚好学,不断充实自我。

高校的科级干部大都为中青年人,尤其以青年老师居多,大都没有多少领导经验。因此,作为科级干部,应当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学习和工作上,不断学习新的理论,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政策素养,形成科学的世界观,这样,才能对工作进行理性思考,透过事物各种复杂的表面现象,洞察其本质,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增强工作的预见性、系统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的层次和质量。此外,科级干部还应虚心向有经验的领导学习,从他们身上找到自身需要的,然后再将这些知识消化吸收甚至是升华,学习致用,用以促学,在实践中反思自我,不断地充实自我,提高自身调查研究、语言和文字表达、组织协调、快速反应等方面的工作业务能力,努力做到“提出新思路,拿出新举措,打开新局面”[6]。

(三)热情工作,积极发展自我。

几十年来,杨善洲同志正是怀着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赤诚之心,把群众利益作为下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钟情于群众是根本、置身于群众是纽带、奉献于群众是标志,是杨善洲给予人们如何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最直接的启示。因此,作为高校的科级干部,我们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领导有效沟通交流,与同事融洽相处,与学生友好相处,真正做到与群众手相牵、心相连、情相系、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为同事和学生排忧解难,在服务基层和群众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功立业。在工作中自觉坚持为民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坚持以党的纯洁性要求为镜子,时刻不忘对照自己、净化自己、修正自己,不断地发展自我。

(四)真做实干,甘于磨砺自我。

“杨善洲,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当官一场手空空,退休又钻山沟沟;二十多年绿荒山,拼了老命建林场,创造资产几个亿,分文不取乐悠悠……”这首流传于滇西保山市施甸县的民谣,深刻地反映了杨善洲自讨苦吃,甘于磨砺自我的优良品质。作为高校科级干部,我们应当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敢于挑重担、敢于冒风险、敢于涉险滩、敢于攻难关。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深入了解现状,事先有所计划、有所预期,不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大胆创新,勇于实践,但不盲目,积极应对出现的或可能会出现的一切问题,把困难当做成长的契机,甘于磨砺自我。

参考文献:

[1]曹花.高校科级干部素质提升路径探讨[J].科技风,2016.9:256-257.

[2]何显祥.学习杨善洲精神与践行“三严三实”[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5.16(2):85-87.

[3]任仲然.我与杨善洲的差距[J].云岭先锋,2015.12:49-51.

[4]李华,杨国梁.高校干部教育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4):92-97.

[5]高玮玮.高校科级干部教育培训现状与对策研究[J].学理论,2014.12:251-252.

[6]史鹏元.从“草鞋书记”杨善洲谈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兼论如何学习杨善洲精神 [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6.8:116-117.

作者简介:

刘章逵(1982-) ,男,汉族,云南宣威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信息管理/企业管理。

朱红(1983-3),女,汉族,云南芒市人,保山学院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积极心理学。

猜你喜欢
高校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浅议高校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