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协同育人的校企合作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2017-05-08 08:00逄小斐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校企学院服务

逄小斐

高等职业教育是能力本位的、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高等教育类型,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生产过程的岗位作业与管理,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是高职学生的人才培养定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大批企业的共同参与,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基石,工学结合是学生成才的最好途径,因而高职院校必须要将普通高等教育模式调整为“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并建立一套符合自身条件的校企合作机制。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突出体现为六大校企合作内容与四大校企合作机制,为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产生了突出的校企合作实施成效。

一、校企合作内容

1.订单培养。根据企业发展需求,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签订用人合同,并在师资、技术、办学环境等方面开展合作,共同完成人才培养和就业无缝衔接,实现学院、用人单位与学生三方共赢。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与广东南方通信建设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签订了订单式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开展订单培养,学院每年订单培养的学生占当年毕业生总人数20%以上。

2.“2+1”模式。实施 “2+1”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经过两年在校的专业理论学习和基本专业技能训练后,第三年到企业实际工作岗位进行頂岗实习,由企业、学院分别安排师傅、指导教师开展双导师指导,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实现专业学习与岗位适应的无缝对接,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学院 “2+1人才”培养模式达到100%。

3.工学交替。由企业提供专项实践项目,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合作培养方案,学院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教学,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交替进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实践技能。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安排学生在教学周内轮流前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外实践基地进行实践,实践方式变单一顶岗实习为参观、课程实践、科研合作、项目服务合作等多种方式,通过真实的、市场化的运作环境,帮助学生了解企业运作实际情况,与课内学习相呼应,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

4.共建实训基地。第一,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引企入校,将企业最新设备引入学校,做到校内实践环境与企业生产环境同步,使学生在校内就能体验到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第二,校企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既满足了学生下企业开展实习实训活动,又可通过开展岗位培训服务为合作企业提升员工技能水平。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国电信广东公司10000号运营中心广州区域中心共建校内实训基地,承接10000号话务服务,并与广东南方通信建设有限公司等共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36个。

5.项目合作。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合作开发,组建相关专业师生团队参与项目全过程,在达成企业项目目标的同时,使教师积累了宝贵的项目运作经验,锻炼和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2016年,学院与肇庆地税合作开展服务规范编制项目,成立了包含企业专家、教师、学生的项目组,既帮助企业解决了问题,又使学生全面参与真实项目的全过程,强化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纳斯威尔公司合作开展了《基于iPad的PACS系统开发》横向项目,组建“教师+学生”的开发团队,学生参与项目开发全过程,在实战中得到锻炼。

6.现代学徒制试点。现代学徒制是职业院校教育与企业工作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徒既是企业的员工又是职业院校学生,通过在岗带薪学习的方式,达到培养目标后可获得大专院校毕业文凭。现代学徒制由校企共同完成招生命题、考试和录取工作,共同商定人才培养方案,采用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双导师教学,实施校企共同管理与学业评价。2015年,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全国首批学徒制试点单位,开始实行校企合作联合人才培养。目前,学院在读学徒制学生共162名。

二、校企合作机制的建设

1.建立学院与区域经济、行业的长效合作机制

服务区域经济、融入行业发展使职业院校办学成为“有本之木”,是职业院校建立办学特色、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同时为区域经济与行业的转型发展提供人才、技术、场地等方面的支持,从根本上实现了合作双方的互利共赢。与行业的长效合作机制是整个校企合作的“龙头”,可以带动校企之间广泛合作,并使职业院校与行业建立起从宏观发展到微观运作层面的默契配合。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利用学院优质师资及场地、教学设备优势,逐步建成教育、培训、服务为主的“通信行业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紧贴通信行业转型升级,立足广东区域经济发展,开展在职培训、技能认证、技术研发及继续教育等多元化服务,培养“中国智造”时代急需人才,适应了企业转型升级以及价值提升的需求,建立了与区域经济及行业发展密切配合的长效合作机制,为校企合作系列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2.建立校企合作的互动协调机制

校企双方由于组织结构、办事流程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在合作过程中必须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确保信息交流的顺畅及规范化。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以系为单位成立了专业校企合作委员会,作为专业与企业联系的桥梁与纽带,推进学院与企业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开发等方面的合作;建立了校企合作例会制度,专业校企合作委员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审议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并对校企合作中的重大事项进行决策,根据工作需要定期召开校企协商对话会议,以便双方相互交流信息,研究解决人才培养过程遇到的具体问题和实际困难,及时调整教学安排,确保校企之间信息的有效对接;定期开设专业专题讲座,由企业专家介绍行业、企业最新的发展情况与要求。

3.创新校企合作的利益共赢机制

长效的校企合作必须建立在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基础上,长期以来企业获得的回报与投入不对等是导致校企合作中企业积极性不高的根本原因,因而职业院校选择合作企业时应注重双方优势互补,盲目的、缺乏优势互补的校企合作必定是短暂的;合作过程中要准确把握校企双方的利益诉求,通过校企合作实现双方的利益共赢。对于高职院校而言,通过校企合作可以调动企业人力、设备及资金等资源,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而对于合作企业而言,技术开发、员工培训、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等都是企业从校企合作中获得的收益,尤其是在当下企业人员流动性大的情况下,如何为企业培养好员工、留住好员工,是企业对于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重要诉求。

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不仅面向广东信息通信行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实用型人才,而且拥有国家、省市级培训基地10余个,能为校企合作企业提供优质的课程培训、成人教育、技术服务、场地服务等社会服务,搭建了贯通职前、职后教育培训的“终身教育平台”,服务企业员工终身教育。与此同时,企业技术专家、管理骨干也深入参与到育人过程中,与学院专任教师共同形成了“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双师素质、优势互补”的师资队伍,共同开展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改革等项目,共同编著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教材,合作开展技术开发、培训课程开发等。

在学院与由广东省通信管理局、广东省总工会和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联合主办的“任子行杯”2016广东省信息通信行业网络安全技能大赛中,学院出场地、师资与服务支撑,通信管理局出资金与考核标准,行業企业出技术专家,总工会和共青团嘉奖获奖选手,政校企行通力合作使大赛高质量地完成,充分体现了政校企行多方合作的优势互补。

4.创新校企合作的运行管理机制

校企合作项目的运作与管理应在符合教学规律与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在操作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充分考虑合作单位的条件,因企而宜,各具特色。在课程与教学设计中应兼顾校企双方的运作情况,充分考虑企业的生产规律及企业师资的工作特点,灵活安排教学场地与教学时间,打破老框框,实现柔性化教学组织形式;在校企师资队伍建设上,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企业教师的选拔、培养、奖励标准,建立校企合作师资培养与信息交流平台,定期组织培训与研讨,及时互通信息,发挥专任教师与企业师资的特长,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根据工学交替的特点,开发顶岗实习管理信息系统,实施全程教学质量控制,将企业、学生、家长共同纳入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实现教学信息透明、教学过程可控、教学管理规范的目标,保证学生在企业学习的权益与学习效果。

三、校企合作的实施成效

1.协同育人成效显著

通过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专业覆盖面达100%,100%的学生毕业的同时获得特定岗位职业技能证书,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多项指标均优于全国高校平均水平。根据麦可思的《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5年)》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就业行业集中在信息及通信产业,用人单位以国企和大型企业为主,就业率在97%以上,超过了全国高职院校平均水平,月收入为3562元,高于全国同类院校的3168元,学院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在全省公办院校中名列第一。毕业生职业能力及岗位实践能力突出,备受用人单位欢迎与好评,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职业道德、岗位适应能力、学习态度诚实与纪律性、独立工作能力、事业心责任感、组织能力与创新能力、积极进取的精神七方面满意度高达98%,对毕业生团队协作精神、价值观与企业忠诚度两项满意度为94.7%。

2.校企融合特色鲜明

学院作为广东省内唯一一所通信类高职院校,专业聚焦于通信行业发展,对接广东省信息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形成了校企融合的信息技术与服务专业群。每年毕业生大多就职于通信行业,近三年来学院学生在通信行业就业率达61%以上,集中就业在三大运营商及通信服务企业,行业特色鲜明。学院师资与课程同样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学院建立了一支通信行业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的专兼职结合师资队伍,每个专业设立校企双专业负责人,企业专家参与专业课程体系设计、课程开发与授课,课程中引入行业真实案例、训练项目和行业认知内容,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外更深入了解企业,使教学与岗位紧密对接。

3.社会服务能力突出

学院在稳步发展学历教育的基础上,面向行业企业大力开展以在职培训为主体的社会服务,业务范围包括课程培训、成人教育、技术服务、场地服务等,建立了包括技术技能、管理、服务、营销等门类齐的课程体系;长期合作企事业单位278个,服务客户涵盖通信、政府、金融、电力、烟草等行业,积极推进社区服务;2015年开展在职培训项目2643期,共培训19万人次,合计58万人日,近十年来为社会服务的人次超过了400万;为满足在职人员终身学习需求,学院与知名高校合作开展成人教育,近五年来成人教育学生累计达6600人。在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发布的《2016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中,学院入选2015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反映了学院突出的社会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潘海生,王世斌,龙德毅.中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3) .

[2]左家奇.“三重融合”模式下校企合作机制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3) .

[3]缪秋菊.高职院校基于“人才资源共享”的校企合作机制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2(8) .

[4]王云江.引企入校创新校企合作资源共享运行机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4) .

[5]张华敏.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构建[J].职教论坛,2014(05) .

责任编辑 朱守锂

猜你喜欢
校企学院服务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西行学院
两则跟服务有关的故事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