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给养

2017-05-08 11:57刘阳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32期
关键词:大学教育传统文化作用

摘 要: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更是中国走向世界的精神依托,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在素质教育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既可以促进大学生精神世界的富足、促进其自我意识的提升,同时可以有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其成为日后走向社会的栋梁之才。

关键词:传统文化 素质教育 大学教育 作用 影响

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

(一)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国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之所以为中国的有力凭证,中国传统文化中蘊含的思想精髓引领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发奋图强,锐意进取,而中国多种多样的文化形式,如昆曲、书法和传统刺绣技艺等也为中国的大美增添了一抹亮色,引来无数外国人士来中国探寻钻研,流连忘返,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急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把它传承下去。

(二)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在思想方面,中国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沿袭着中国的传统思维,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在做人做事上恪守着中国的传统准则,在得意失意时回归中国传统文化,追寻本我,探究人生的终极意义,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人乃至中国政客的精神支柱,是中国古代维护国家政权的精神纽带;另一方面,中国的传统技艺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手中不断发扬壮大,中国人靠中国特色传统技艺使中国人的生活更加具有美感,使生活充满意境和乐趣,在传统男耕女织的时代里,成为了中国人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

(三)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依托

中国走向世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中国的文化走向世界,随着韩国文化凭借韩剧在世界各的的推崇和热衷,中国也急需借助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让外国人更加向往中国,作为即将走向社会的新一代的大学生,更要承担起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托,为中国未来的发展贡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

二、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积极影响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以提高受教于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对学生个人的长远发展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它摆脱了以往以知识学习为目的的学习模式,侧重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个性发展、能力培养、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全方位的提升,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虽是两个对立的概念,但是也不是完全没有交集,素质教育也要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水平上下功夫,所以在素质教育中绝对不能忽视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所以在大学生活中融入传统文化要求,专业知识学习与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学习双管齐下,才能真正不违背学习知识的初衷,使学生知识掌握水平和素质能力全面提升。笔者认为,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大学生沟通能力的提升

大学生是否具备沟通能力直接决定了大学生走向社会后的适应程度,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历朝历代有许多讲述与沟通能力有关的例子,都有助于大学生沟通能力的提升,例如在《战国策》中,很多策士都是通过情绪激昂的演说不用一兵一卒便达到有效沟通,最后起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据相关调查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学生曾觉得大学生活由于学业负担减轻而变的相对空虚,有三分之一的大学生把课余的主要时间用在通宵游戏、做兼职甚至无所事事上,只有不到半数的大学生会到图书馆查阅相关学习资料或者阅读课外书目,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笔者认为这也与大学生缺乏沟通能力有关,因为缺乏基本的沟通能力,所以很多时候只是在默默地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不是把精力放在与外界交往、开拓自己的事业上,所以可以通过传统文化教育,使这种情况得到有效改善。

(二)促进大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传统文化中对于人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十分重视,自古便有“活到老,学到老”这样的谚语,而且在治学严谨方面也是十分讲究的,例如《文心雕龙》中就有许多做学问,写文章的专业技巧,这些都是古人学习能力和学习热情的体现。作为当今的大学生,正是需要有古人这种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一门爱好甚至是终生必修的功课,所以通过引导大学生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既有助于促进大学生产生自主学习意识,同时可以让他们在传统文化中找到如何学习的窍门,进而提升对学习的领悟能力。

(三) 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大学生作为竟将走向社会的国家栋梁,在大学学习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形成一定的自我意识和自主思维,不能人云亦云,在看问题想事情时要有自己独到的看法,简单说也就是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全面提升起来。笔者通过观察了解到,很多内心世界空虚的大学生都不知道自己未来想要什么,对人生缺少规划,基本上整个大学时光就在啃老的“等、靠、要”中度过,而问及未来的打算时大多以“走一步算一步”或“等着父母安排”来敷衍,这样的想法究其原因就是有些大学生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自我意识,自主思维不强。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都是在探寻人生的意义和目标,尤其是传统的儒家学说,对个人的自我实现十分重视,很多言论和作品都在抒发“建功立业”的入世情怀,所以在大学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无疑是一剂激发学生奋进的强心剂,使大学生在学习中思有所成,形成自己的人生规划。

三、结语

大学生承载者中国的未来,是日后中国发展的代言人和风向标,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融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使大学生了解中国、热爱中国、深入中国,既是时代和社会的要求,对于大学生个人而言也是提升其个人素质的必然要求,所以,在大学素质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薛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思考.[J].前沿,2006(8).

[2] 刘英.试析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礼仪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6.

[3] 迟成勇,吴锦旗.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

作者简介

刘阳(1983.3-),男,皖 淮南,汉,硕士研究生,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研究方向:中国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大学教育传统文化作用
生本教育理念在应用心理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农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自主学习理论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研究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调查与分析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