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资助体系下贫困生诚信问题的思考

2017-05-08 01:55孙脉张媛媛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32期
关键词:贫困生诚信高校

孙脉 张媛媛

摘 要:由于高校资助体系对于贫困生精神、心理等综合素质的忽视,导致了部分大学生在贫困生资助认定中弄虚作假、拖欠助学贷款等诚信问题的发生。贫困生的诚信问题会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对于学校和社会良好风气的构建具有很大的冲击作用。为此,本文围绕着“高校资助体系下贫困生诚信问题的主要表现”、“贫困生诚信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贫困生诚信问题的具体对策”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校 贫困生 诚信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已迈入大众化阶段,为了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和维护教育公平,解决贫困大学生上学难的问题,我国国务院出台了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通过国家奖助学金、师范生免费教育、学费减免等政策的实施,贫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困难在很大的程度上得到了缓解。但是由于高校资助体系对于贫困生精神、心理等综合素质的忽视等因素,导致了部分大学生在贫困生资助认定中弄虚作假、拖欠助学贷款等诚信问题的发生。贫困生的诚信问题会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对于学校和社会良好风气的构建具有很大的冲击作用。为此,本文将围绕着“高校资助体系下贫困生诚信问题”进行了如下的思考。

一、高校资助体系下贫困生诚信问题的主要表现

高校资助体系下贫困生诚信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在贫困生资助认定中弄虚作假。部分学生为了获得国家资助的助学金和奖学金,在填写“贫困调查表”时故意将家庭收入填得远远低于实际水平,虚报父母的工作职务,甚至有些学生会利用家中的社会关系开虚假贫困证明。二是,评选过程中拉帮结派。为了体现出国家奖助学金评定的公正、公平和公开,很多班级在评选中会采取学生投票的方式选取,而有些大学生为了获得更多的选票会在私底下拉拢同学为自己投票,更有学生会在投票之前为了拉帮结派而请客吃饭。三是,恶意拖欠助学贷款。助学贷款具有利率低、金额高和稳定的特点,为此很多大学生为了减缓家庭的经济负担在入学时会申请助学贷款。但是大部分学生在申请贷款时会表现的非常积极和配合,但是到了毕业工作之后总会想尽一切办法故意拖欠还款,甚至会根本不把贷款这件事放在心上,往往会在学校和银行的多次催款情况下才会去办理还款手续。

二、贫困生诚信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高校对于诚信教育的忽视

学校的诚信教育对于大学生道德素养的形成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贫困生诚信问题的引发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由于高校对诚信教育的忽视而导致的。部分高校对于诚信教育的认识较为片面,个别校领导认为诚信教育应当是基础教育的任务,而不是高校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在职称评定的过程中的个别弄虚作假的现象也会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起到负面的影响作用。

(二)大学生自身道德修养不高

大学生由于受到社会方面的一些负面影响,过于看重英语四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等各种证书的获取,并将其视为立足于社会的基本条件。在完成大学学业的过程中,大学生往往会想尽一切的办法去努力获得他们所认为的那些“硬件条件”。而诚信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却是可有可无的,在追求利益的面前,很多学生会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抛弃诚信,例如考试作弊、贫困生认定中弄虚作假等现象。

(三)高校资助体系的不健全

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贫困生的资助体系,为家庭困难的大学生带来了经济上的帮助,但是评价体系的构建中仍存在很多的问题。对于贫困生的认定上形式较为单一,缺少对学生家庭和生活方面深入的考察,此外缺少必要的学生信用评价体系,例如学校缺少完善的监督举报机制,对于在贫困生认定中弄虚作假的学生没有可行的处罚措施。

三、解决贫困生诚信问题的具体对策

(一)通过多种途径大力开展诚信教育

为了避免贫困生诚信问题的发生,高校应当通过多种途径来大力开展诚信教育。首先,应当将诚信教学融入到学生的课堂教学和生活中,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去感知诚信的重要性。其次,身为教师应当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诚信榜样,在教师职称评定等工作中如实汇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诚信行为。最后,注重学生诚信实践主题活动的开展,例如组织诚信缺失有关的辩论赛、情景剧和拓展培训等活动。

(二)加强学生自我诚信教育,努力提升自身道德素养

学生是诚信的主体,只有不断地完善自身才能够彻底地从根源上解决诚信问题,为此作为大学生应当不断地加强自我诚信教育,努力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知行统一”是大学生养成道德素养的必要条件,为此大学生应当在认识诚信对于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的同时,还应当在不断地自身实践中去努力做到诚实守信,认识与实践相统一。

(三)不断地完善高校资助体系

高校资助体系制度的完善对于避免贫困生诚信问题的发生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完善的制度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去约束大学生的道德行為,进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首先,应当完善学校对于贫困生家庭经济状况的调查,例如,通过与生源地所在学校和父母单位进行电话沟通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其次,建立学校的奖助学金评选监督举报机制,确保奖助学金评定过程的公正、公平和公开。最后,对于在评选中弄虚作假的大学生学校应当采取一定的处罚措施。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反应除了整个社会的道德风气,而诚信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贫困生诚信问题应当引起学校和社会的关注。为了更好的使得大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促进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作为学生应当加强自我的诚信教育努力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学校应当通过多种途径大力开展诚信教育,同时还应当不断地完善高校的资助体系。

参考文献

[1]柴林林.高校新资助体系下的诚信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3.

[2]李释然,沈玉婷.高校学生资助体系下大学生群体诚信问题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01:262.

[3]田晓刚.高校资助体系下贫困生诚信问题研究[J].才智,2014,19:228+230.

猜你喜欢
贫困生诚信高校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