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气”为幼儿园转岗教师“送教下乡”把脉

2017-05-08 01:57张艳萍王小红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32期
关键词:教师成长

张艳萍 王小红

摘 要: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的出现是我国面对中小学富余教师过多,而幼教师资匮乏所做出的一种有效的应对策略。自2014年起,张家口学院连续两年承担了“幼师国培”—河北省幼儿园转岗教师“送教下乡”项目培训任务,确定了“以‘三气—接地气、树心气、增慧气为该项目培训把脉的工作思路,取得了显著成果。有效地开启了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专业成长的自我发展之路。

关键词:幼师国培 转岗教师 送教下乡 三气 教师成长

2011年,教育部开始实施“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并在“幼师国培项目”中提出:要对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进行培训,培训合格后方能进入幼儿园工作。2014年,“國培计划”有了重大的变化,主要面向乡村教师,采取送教下乡、置换脱产、网络研修、短期集中、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等有效方式对幼儿园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根据河北省教育厅、财政厅关于“幼师国培”—河北省幼儿园教师培训项目工作的安排,从2014年起,我校连续2年承担了张家口、承德、唐山三市10县(区)幼儿园转岗教师的“送教下乡”项目培训任务。共培训幼儿园转岗教师1608人,参训率超过100%。

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是一个带着过去的职业或专业成长经验、肩负着当前职业挑战又必须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群体,繁重的工作任务和缺乏初步形成的职业认同感使他们的职业生涯处于二难境地。对于这样一个群体,如何开展培训,如何对他们提供帮助支持,如何开启他们专业成长的自我发展之路,无疑,“送教下乡”是最切合转岗教师实际的培训。为开展好“送教下乡”,我们确定了“以‘三气为幼儿园转岗教师‘送教下乡把脉”的工作思路。“三气”即接地气、树心气、增慧气。

一、接地气,走基层,“国培”送教亮点多

“送教下乡”采取高校与县进修学校合作模式,以县进修学校为基地,通过高校设置课程、组织专家到当地开展培训。接不接地气,是幼儿园转岗教师“送教下乡”项目成败的关键。基于此,送教前我们认真做到两个“摸清”:一是摸清涉培区县整体幼教发展现状及各跟岗幼儿园的特色;二是摸清送培对象的基本情况和发展需求,充分了解这一群体所处的区域发展水平及年龄、性别、学科、层次等特点。两个“摸清”为学科送教团队确定培训课程内容、组建合理的师资团队、优化送教方式提供了事实依据,确保了培训的针对性。

培训设计充分考虑基层现实和意愿。为最大限度解决工学矛盾,保证参训率,我们主动与培训所涉及的地市教育局、区县教育主管部门、县教师进修学校以及幼儿园联系,实地考察了所有的涉培县(区)的培训场所、设施及后勤保障,并召开了涉及县区教师进修学校领导、项目负责人和部分幼儿园园长、主任、一线教师参加的研讨会,充分了解各地转岗教师实际并最大限度尊重当地教育部门的意愿,就“送教下乡”的培训目标内容、方式方法、活动日程、培训条件保障、组织保障和其他有关事宜进行了周密细致的研究,因地制宜地调整完善了培训方案。比如针对地域跨度大、时间要求紧的培训任务,培训周期采取了分时段分片区穿插错时开班方式,不仅保证了按时完成任务,而且为授课教师长途上课减少了旅途劳顿,还减少了送培县的工作量,降低了培训成本,受到了各送培县(区)及授课专家的一致称赞。

培训课程充分贴近农村幼儿教育现实。我们遵循教育理论课程设置和转岗教师教育实践改进相结合的原则,无数次深入基层幼儿园,发掘当地的教育资源,因地制宜设计贴近农村幼儿教育现实的课程,开发带有乡土气息的农村学前教育经验和智慧,将在教学实践中学员感兴趣的、操作性强、应用价值高的经验提升到理论高度加以认识,使学员能用所学的教育观念和方法自觉地指导教育实践,帮助他们理解科学理念,掌握科学方法,学会迁移与创新,在整个培训中切切实实地带着学员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动脑、动心、动情,最大限度凸显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在培训中的主体地位。在培训中,每位受训教师深深认识到,乡村幼儿园虽然在资金保障上有所欠缺,但只要有心,就完全可以让自己的教育理念在本土环境上生根、发芽,而接近大自然、充满乡土气息的教学资源更会培养孩子一份得天独厚的灵性。我们专门设置了多种手工制作课程,学员们让农村随处可见的泥土、植物、果实、易拉罐、果冻壳等材料变成生动有趣的玩教具,变成一切对幼儿教育有用的东西。从训后调查问卷数据分析,可以得知这类课程得到了所有参训教师的喜爱和好评。

课程实施随时根据学员实际科学调整。严密关注学员受训效果,及时了解掌握培训的动态,根据实际情况适度调整培训内容和节奏。比如针对前期学员训后问卷反映信息技术基础差、课时少的情况,我们及时调整增加课时,由半天学习时间调整为1天并增加了晚自习辅导;前一轮学员满意率低的授课教师,在后一期培训中及时进行调整替换等等。严密的培训过程跟踪关注并及时适度调整,不仅使学员学到了先进的理念和方法,而且使他们感觉到了“国培”的温暖和贴心。

专家遴选紧贴学员实际需求。我们组建了“理论、经验、实践三位一体”的培训团队,既体现了国家级培训的高规格、高水平,又贴近参训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既严格按照教育部关于省域专家不少于30%、一线教师不少于50%的要求,又紧贴学员实际需求;既有学前教育领域学术造诣较高的幼教专家,又有高深而扎实的理论素养、长期从事幼教教学的大学教授,还有在一线长期从事幼教事业的优秀园长和教学能手。这样的师资组合结构合理,保证了从宏观理念、学科知识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从培训方案到实践教学,都能给学员到位的指导。同时对专家团队的知识结构严格把关,不能出现专家讲理论、教师讲实践的两张皮现象,她们上接天(理论),下接地(实践)的学用通透型讲座,让每位学员耳目一新、获益良多,符合农村教育实际的师资队伍,是保证此次国培项目培训质量的关键。

二、树心气,架金桥,“国培”教育解困惑

项目实施过程中,累计举办专家专题讲座122场,组织名师示范课60节,学员研究课38节,组织说课、评课、交流研讨等培训活动两百多课时。培训过程中,专家们从自己切身的实践经验出发,畅谈了他们在教育教学各个领域的独到见解,讲座内容丰富、模式新颖、形式多样、鲜活生动、学用通透。先进实用的幼教理念、实操具体的案例分析、生动精彩的活动课堂以及学用结合的岗位实践,势必使这次培训突破即时效应,产生一定的生长效应,长久扎根在每位学员的心中,成为他们幼教职业生涯的良好开端。

“师以德为本,育师先育德,培训须培心”,我们把师德课程作为本次培训的起点,放在每一轮培训的开班第一课,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蕴含在生动的案例中,让每位学员深刻领会到真正的师德是与生命伴随、流淌在生活里的一种自然养成。鲜活生动的师德教育在送培地引起强烈反响,有些培训县区,教育主管部门就此组织全县教师前来听讲,受众面达到了数百人。“国培”两个字润物无声,在老师们心中生根、发芽,必将产生强大的带动与“孵化”效应。培训中,无论是学前教育造诣高的幼教专家,理论素养扎实、长期从事幼教教学的大学教授,还是长期从事一线幼教的优秀园长、教学能手,都从自己切身的实践经验出发,畅谈了自己在教育教学各个领域的独到见解,用他们真实的职业经历、充满正能量的职业状态,无言诠释着幼教工作的美好和神圣,学员们的职业自豪感油然而生。

每位受训教师都非常珍惜此次难得的培训机会,遵守作息时间,端正学习态度,集中精力,以高昂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培训的全过程中来。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是他们渴求知识的眼睛,低头做笔记的专注,互动中活跃着他们的身影,休息时和专家下载讲义取经学习;课后还要完成手工作品和节目排练,网上学习、写心得体会等等。大家在繁杂的教学事务中处理好工作、家庭和参训的矛盾,工作日照常上班,双休日坚持培训,连续一个多月没有休息一天:有的学员两鬓斑白仍孜孜不倦,有的学员身患多种疾病,两次晕倒却不放弃,有的老师蜜月尚未过满就赶来参加培训,有的学员腆着怀孕的大肚子,准时出现在教室里,有的老师还带着无人照顾的孩子,还有许多老师不是我们的培训学员,也自愿加入到我们的培训队伍中来……她们说“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交流、提升的好机会,我们实在不想错过。”这些真实的故事,既是学员们可贵精神的写照,也是对此次培训工作的认可,培训教师人数远远超过省教育厅下达给我校培训的参培指标,十县(区)培训的参训率均超过100%。

三、增慧气,汲精华,“国培”务实结硕果

基于幼儿园转岗教师实际需求的培训,不仅要铺路子,更要搭台子,给他们自我发挥、自我展示的舞台;不仅要让他们更新教育理念,熟谙育人技能,更要让他们亲身经历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进而形成对幼儿园教师角色的认同感。

集中授课之后,学员在专家的引领下已经有了一定的幼教职业理论水平,这时迫切需要的是实践的机会和发挥平台。所有涉培县(区)均按培训要求组织学员进入全面跟岗实习,学员们严格按照跟岗的要求和任务,出色完成了全部跟岗内容:比如幼儿园墙饰设计观察与制作、幼儿园公共环境创设、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玩教具设计与制作,每人准备一节集中教育活动公开汇报课等,还开展了不同内容的主题研讨。实习结束后,及时提交了跟岗实习总结报告。通过跟岗,将前期的专业理论学习和实践工作进行了很好的结合,进一步提升了专业素质,增强了学习研究意识和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能力。在整个跟岗过程中,每位学员按时参与实习活动,严格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并完成了所有的任务,取得了预期目的。

培训中,我们还特别重视学员的特长展示,展示的形式多种多样,或培训心得分享,或才艺展示,或小专题讲座,或将学员培训体会编印成册。通过多种形式的展示,不同培训成果的应用,来强化学员的职业幸福感与成就感,启迪学员潜在的智慧,从而推动他们不断走向可持续发展。用学员代表的话评价本期培训:培训设计妙,专家水平高,基地服务好。通过培训更新了观念,转变了方法,开阔了眼界,让每个受训教师都发现了更好的自己,为今后的幼教工作注入了新活力。

在各项目县(区)组织的学员才艺汇报会上,节目有弹、拉、吹、唱,也有粉笔字书写、泥塑、舞蹈、朗诵,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不仅为学员们才艺展示提供了平台,还拉近了学员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为以后的合作、互相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其中、多个县(区)组织的学员才艺汇演及作品展示還在当地电视台新闻栏目中播出,收到了良好社会反响。

接地气、树心气、增慧气,切准“送教下乡”脉搏的培训,满足了转岗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内在需求和意愿,达到了预期效果。在某种意义上,经历了转岗培训的幼儿教师,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播者,而是孩子智慧的启迪者、心灵的陶冶者,这正是我们的培训追求的一种更高的境界。

参考文献

[1]教师【2011】5号,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实施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Z].

[2]教师【2015】10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改革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Z].

[3]教育部师范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余新.有效教师培训的七个关键环节[J].教育研究,2010(2):77-78

[5]杨洁.我国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相关研究综述[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5(11):29-31

作者简介

张艳萍(1972-12~)女汉天津宝坻人 张家口学院.王小红(1967-10~)女 汉 河北张北人 张家口学院。

猜你喜欢
教师成长
新形势下中学数学教师的几项基本素质
深入园本教研促进教师成长的研究
课堂的点滴,用心呵护
幼儿园教坛新手园本培训的实践研究
拓宽师徒结对思路促进体育教师成长的研究
试论微课在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
开发英语校本课程 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以工作室为载体引领教师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