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少教多学”回归本色语文

2017-05-09 06:54杜串串
速读·中旬 2016年11期
关键词:少教多学学生主体

杜串串

摘 要:践行“少教多学”的理念,回归本色语文教学,立足于文本的理解,指向语言的品味,语言的综合运用。只有遵循语文学科的独特规律扎扎实实地教和学,从实处着眼,才能真正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色。

关键词:少教多学;本色语文;语文规律;品味语言;学生主体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学就是为了寻求一种有效的方法,使教师因此而可以少教,学生因此而可以多学,学校因此少一些喧嚣与劳苦,多一些闲暇、快乐与坚实的进步。”可见“少教多学”符合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是对新课改的精神的透彻理解。

随新课程改革和“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推行,各种语文教学模式也应时诞生:讨论式教学,活动式教学,多媒体教学,学案教学等,有的学校甚至以是否用多媒体、是否用学案来考核教师是否合格。这些“热热闹闹走过场,轰轰烈烈搞形式”做法已经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曲解了“少教多学”的教育内涵,也背离了语文的本色。现在“语文课到底该怎么上?怎样践行“少教多学”的教育理念?

笔者认为语文课必须以语言为核心,必须以语文学习活动为主要形式,体现语文的本色。什么是本色语文?本色语文,就是必须把语文当作语文教,语文的教学方法就像茶艺师泡茶,在课堂上教师像茶艺师,用技艺把“语言”的茶泡开后,就要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品味语言之茶,这种引导学生“品茶”,直至让学生学会“泡茶”的过程,正是“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所倡导的。“少教多学”的内涵与核心就是以学生为根本、中心和主体。

下面我就结合具体的课例来谈谈语文课如何践行“少教多学”。

今年4月份我校有幸请到全国优秀教师黄厚江教师来我校做课。黄老师做课前我校三位教师分别做课《五人墓碑记》《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鸿门宴》(当然这三节课都是事先打造好的,这三课后面分别简称《五人》《祖国》《鸿门》)。《五人》课用的纯学案教学,学生围绕学案设计的词义理解、语句翻译、文本探究等问题热热闹闹讨论一节课;《祖国》用的是学案教学加多媒体教学,先是学生围绕学案上有关拼音和意象的问题展开轰轰烈烈的讨论,然后听多媒体诵读,最后齐读;《鸿门》用的是戏剧化教学模式,几个同学在台上演,大多数在台下当看客。这三节课可谓充分展示了我校几年来的“课改成果”,学生热热闹闹讨论、表演一节课,教师轻轻松松看课过程中偶尔插几句话,总之整堂课教师的话加起来用时不到五分钟。黄厚江老师做的课是《蜀道难》《阿房宫赋》,黄老师两文教学都以诵读为主,以《蜀道难》为例,黄老师重点是指导学生品读三个“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先让一个小组分别读,其他小组点评,点评完学生再自由读、展示,黄老师点评、范读;最后黄老师巧妙地以拍蜀道的广告专题片为抓手让学生对诗歌进行排版,这就由课内拓展到课外,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整堂课黄老师整堂课都参与课堂,重视提高学生诵读能力,在诵读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得以提高。黄老师整堂课中没有学生热热闹闹的讨论,也没有学生的表演,更没有多媒体的诵读,但他的课始终能让人感受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黄老师不标准的普通话不仅没有影响他的诵读,相反学生从他的语言中感受到浓浓的语文味。另外黄老师的两节课都拖堂了,学生非但不厌烦反而觉得意犹未尽,因为下课时学生是唱着各种腔调的“蜀道难”离开课堂的。这就是本色语文,这节课也很好的践行了“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黄老师没有赶时髦用各种课改新模式来组织教学,但学生受到语文启迪是我校老师那三节课中所没有的。

“为师不识语文味,教尽经典也枉然”,黄老师的课使我豁然开朗。“少教多学”的高效语文课堂并不是教师是否按时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是否按时完成了学案上的問题,不是死守教师只能讲五分钟的教条规定,更不是教师放手任由学生自由讨论。教师用自己的教学艺术让学生在课堂上领悟到了“原色、原汁、原味”的本色语文才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真谛,才是“少教多学”的高效语文课堂,语文课的“少教”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学习的的适度引领,“多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课堂上的思维畅游。一堂好的语文课,语文味应当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上,圈点批注、摘抄录记的“写味”上,品词析句、咬文嚼字的“赏味”上。

践行“少教多学”的理念,回归本色语文教学对教师提出哪些要求?首先要正确理解“少教多学”多学的内涵:“少教”,并不是传统中任务量的少教,任何课程的教学,都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更应该重视教材的多样性,教学方法的多元性,语文课的“少教”是指教师要对语言文字进行必要慢品、细读、沉潜,从中感悟语言的魅力,要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体现出十足的语文味道来。要对语言因素挖掘,特别是对看似普通、平淡的语言进行必要的挖掘;学生“多学”并不是多多读书,多背书,多背教材。而是从知识的广度入手,学生必须懂得怎样学,学什么,要有所为而学,带有目标性的去学习,这是需要教师培养的,也是“少教多学”的关键。语文课的“多学”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读原著,一字一句地疏通,一篇一篇地老老实实地读,弄清原义、原意,培养学生细读文本的能力和习惯。”其次教师不要把教学环节设计得过于复杂,也不要使教学方法花样翻新,更不要让课件充斥课堂,喧宾夺主。

总之,践行“少教多学”的理念,回归本色语文教学,要求教学实践回归到语文学科自己的领地中来,立足于文本的理解,指向语言的品味,语言的综合运用。只有践行“少教多学”的理念并遵循语文学科的独特规律扎扎实实地教和学,从实处着眼,才能真正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色。

猜你喜欢
少教多学学生主体
“少教多学”与古诗词教学的整合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少教多学”在中职计算机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学生主体在高职《经济数学》中教学改革
高校中长跑运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立足高考下优化高三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有效讲评浅析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