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式转变 地位转变内容转变 意义转变

2017-05-09 13:04诸斌斌项清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人生观队列思想品德

诸斌斌 项清

在实施科教兴国、素质教育的今天,德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及日常生活,体育教学中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来得到思想品德教育,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及深层次的表现。其内容不仅有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还包括情感、意识、行为、个性等多方面特征。当前的在校学生,正是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一方面对社会、人生和自我开始有所认识,另一方面,其个性心理并不成熟,在诸如人生观、道德观、审美观等方面渴望得到有益导向,德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是对学生以社会主义为核心的政治、理想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方向广等特点,它可以对学生进行纪律严明、文明礼貌、团结合作、艰苦奋斗、个性发展、爱国主义等思想品质的教育,同时发扬遵纪守法、团结拼搏等优良的品德,在增强体质的大前提下,完成德育的目标,进一步渗透德育,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前提下,只求成绩、不顾品德的教育理念显然已经不合时宜,“德育为先”变成了教育的主流,新课标的实施,使学校体育工作也有了重大的调整,在体育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较之以前也有了许多转变,具体有:

一、德育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标准》在强调学生活动过程中得到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更注重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并在课程目标中提出: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将:(1)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2)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3)发展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在学习领域目标中提出:(1)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2)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3)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式调控情绪;(4)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体育教学已经不仅仅是育“体”的一种手段,也是育“德”的一个过程,通过体育教学与学生练习,使学生掌握必备的体育技能,身体得到充分的锻炼,转变教条式的教与学,以“德”将师生、教学紧紧联系起来,让学生既增进了健康,更学到了团结合作、坚强勇敢等重要的意志品质,学生也更为主动,体育与德育也更得心应手。

二、主体地位的转变

旧的体育教育材上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教材内容应充分考虑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对体育的爱好。小学生对体育活动具有广泛的兴趣,喜欢游戏,善于模仿,愿意在教师的带领下参加集体活动。这段话是对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学习的旧理念的真实写照。大量事实证明,被动的学习只会使学生产生排斥心理,而得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新课程标准》很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体验,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在课程评价中突出了这一点:《标准》把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情感表现与合作精神纳入学习成绩评定的范圍,并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同样如此。体育教学中,既要完成体育技能的传授,也要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更要渗透德育,让学生的生理、心理得到发展,看似复杂的目标,其实是对体育教学内涵的总结,将课堂交给学生,精讲多练,让学生发挥自我创新、通力合作的精神,变被动为主动,这样的体育课堂既生动,又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德育内容的转变

近几年,国家级各省市对《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准则》做出了修改,与之前删除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这一条时引起的全国大讨论不同,现在的修改显得更加贴近时代的发展。教育专家一致认为,这样的做法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适合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体现了更多的人性化,是正确的。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随着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的改变,思想品德教育也有了较大的改变。比如说,以前在体育课上,比较强调队列练习,在队列练习中也渗透了德育,有教师也对此作了阐述:“队列和体操练习不仅对学生身体姿势和空间知觉的基本训练,同时也是一项严格的集体活动。它要求学生在共同的口令下完成协调的动作,从而培养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集体主义精神,发展应变能力。”在其中,强调了队列练习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纪律性这和《新课程标准》中淡化技术、技能以及队列练习的新理念有些不同,也和现今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平等的教育方式相左。纪律的教育只是体育教学的一部分,是德育教育的一部分,仅仅以这个对学生进行训练显然是不够的,只能是作为全部课程的一个环节,毕竟体育课的根本目标仍是掌握技能,增加健康,所有的环节必须紧紧围绕在这个目标周围,德育也是一样,让德育与体育教学完美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的“体”与“德”得到升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对体育有更深刻的认识。

四、德育意义的转变

由于在《新课程标准》中,把心理健康领域作为学习领域之一,从而更有利于思想品德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不仅能体验、学习到传统思想品德教育所具有的遵纪守法、助人为乐、勇于开拓、关心集体、友爱同志等良好品格,而且还拓展到了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爱护动植物以及更高层次的承受挫折、陶冶情操、个性发展、自我实现等方面得到熏陶,使得学生在上体育课时不仅生理上得到了锻炼,在心理上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教育。使得学生今后走上社会后,不仅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更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体育教学中的德育不再是纸上谈兵,从技能的传授到练习,始终贯穿其中,让体育教学更加深入,从身体进入意识,让德育也更加实际,不是空口说出的某某精神,而是通过行动得到可验证结果的实践,让学生体验到体育的意义、德育的意义。对学生来说,教学目标明显了,针对性加强了,学习内容丰富了,德育在体育课上的渗透也变得更轻松了。

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依然是体育教学始终不变的主题,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深入与实践,体育的内涵将更丰富,德育的渗透将更全面,强壮的体魄与健康的心理也将成为学生最宝贵的财富。

【作者单位: 苏州工业园区斜塘学校 江苏】

猜你喜欢
人生观队列思想品德
梁漱溟的“力性”人生观
队列里的小秘密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在队列里
苏轼所写墓志铭与祭文里的人生观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丰田加速驶入自动驾驶队列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