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改革反思

2017-05-09 00:20阙发清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教学反思新课改

阙发清

【摘 要】随着初中语文新课改的逐步推进与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语文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技术对初中语文老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在这一要求下,初中语文教师增强反思意识,在反思中促进自身成长,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便成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中的一个关键点。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新课改 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049-01

教学反思促进了教师的成长,合理的反思是衡量教师水平的主要因素。教学反思还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每一个教师都应认识到教学反思的作用,认真开展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对课改的推进有重大影响力,对于当下存在的问题,教师应积极改进,加强教学反思,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完善教学方式,使初中语文课堂展现其独有的魅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从而奠定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同时为国家未来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

一、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特点的反思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时,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也在有序地进行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亦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尊重,教学现代化趋势得到了进一步彰显,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教学差异化原则得到了进一步的落实,教学立体性框架得到了进一步构建。这是一个可喜的形势,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成长,有利于语文教学的整体发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在这种理念下的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语文教学中主动参与知识构建的教学主体,学生需要依靠自己的努力来实现学习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充当引路人。随着教学观念的不断改革,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现代化教学媒体已经走进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其中多媒体手段的加入让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迈入了信息化的轨道,海量的教学信息能够形象地展示在课堂之中,为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发挥了促进作用。新课程改革中,教学工作应当面向全体学生,兼顾每一位学生的差异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长足的发展。许多教师进行差异教学有效适应了学生的发展差异,并為他们的整体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现代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向课前和课后有效的延伸:在课前进行有效的针对性预习,在课后通过生动丰富的课外活动来延长课堂教学环节,巩固和深化学生的语文学习成效,促进语文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

二、师生关系的反思

教师的亲和力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增加情感投入,与学生搞好关系,这样不仅有利于课程的开展,更能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处理人际交往,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深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以及课下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放下身段,真正融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课堂质量。例如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加以佐证,从而得到学生的认可,提高教学质量。

三、语文教学目标精细化的反思

初中语文教师要制定的多维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手段与模式,通过启发式、情境式、角色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注重传统教授过程与现代教学媒介的整合利用,实现师生之间快乐的“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除了实现以成绩为主要结果导向的教学目标外,初中语文教师还要注重德育、心理、团队意识等目标的教学。(1)德育教学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功能正在受到越来越普遍的认同与应用。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对课本内容进行深浅适度的引申和发散教育,通过课文中的典故联想到相关典故,再由故事性向思想性进行升华,完成德育之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2)心理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和内容。由于该目标更具抽象性和不易测量性,初中语文教师在实践中,要结合课文内容,辅以课外读物,通过现代教学媒介,创新教学方式,注重教与学的交互性,并要注意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3)团队教育 在社会生活中,团队意识作为一种协作精神被大力提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也要体现团队精神的培养,除了借助语文课文内容灌输相关理念外,教师更要注重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比如分组辩论等具体教学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但是,无论教学目标如何多元化,这些目标在实践中都应该有机联系在一起,不能简单地分解目标,孤立地进行单一目标的执行。在教学目标执行过程中,要注意建立详细的教学反思档案,记录在各阶段、各目标实施过程中完成成果、工作创新等。

四、语文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的反思

语文教学是一门向学生渗透文学素养的学科。一个合格的初中语文教师要做到的不仅仅只是把课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给学生打下扎实的文学底蕴,更多地应该是让学生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做到扎扎实实读书、写作,提高文学底蕴。语文教师还要在业余时间,加强专业文化的学习,了解更多的理论知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熟悉掌握其操作技巧,学习更多先进有效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并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呈现出一个有学识素质、有文化底蕴、有智慧、有思想的语文教师形象。

五、促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成长的反思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彰显学生的学习主人翁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功能和目标都要为了学生的发展服务,为学生成才服务。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再将学生当做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要努力为他们创设载体,引导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教师只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启发者,在语文教学中只给予必要的指点引导,侧重于在重难点方面对学生开展思维方式的点拨,基本型学习内容全部交给学生自己来完成,学生可以通过独立思考、相互交流的方式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体现自己的启发引导作用,和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有机结合,既要让学生充分开展学习交流,对学生无法解决的难点方面也要给予必要的指点,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共同完成教学目标。

(2)因材施教,使学生人人成才。语文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能力差异,性别差异,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因人而教,因材而教,区别对待,力求使每个人在自己的基础上都能获得提高,从而从整体上提高语文教学的成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教师要着眼于优秀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分别给予相应难度的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提问、语文练习、语文考试等方面都要照顾到每个人的感受,使全体学生在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得到最大化发展。

总之,初中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学好其他学科的根本保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学好语文关系到每一个人是否能够全面发展,关系到每一个人能力和素质的整体提高,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增强反思意识,在反思中探索初中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提高语文教学的能力,丰富语文教学的手段和内容,初中语文教学才会让学生学而知味,从而产生足够的迷恋。

参考文献:

[1]李长青.浅谈钱理群的语文教育观[J].基础教育,2010(03)

[2]刘艳荀.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改革中教师的教学反思[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5(02)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教学教学反思新课改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兴趣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见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