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视野下民族类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2017-05-09 19:16于丽坤
速读·下旬 2016年8期
关键词:民族院校多元文化校本课程

摘 要:多元文化教育是以尊重不同文化为出发点,而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构成的国家借鉴多元文化教育思想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尤其是在民族性的学校中,学校会考虑到各民族的文化特点和民族特色,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上会更加丰富多彩,更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本文以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为例,抽取其中一个班级作为样本,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其校本课程实施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其现状及产生的问题,并结合相关文献查阅,对相关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多元文化;民族院校;校本课程;对策建议

一、校本课程的概述

校本课程最早出现在西方国家,近现代逐渐影响到我国经济教育发达地区。它打破了传统的课程编制定制理念,以学校和教师为核心进行课程开发,力图真正的在最大程度上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在课程开发决策各个方面要求社会、学校、家长及学生共同参与,进行课程评估与测量。校本课程并不是一种课程名称或者类型,它实质上是一种课程管理体制,是国家现在推行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重要一环。国外校本课程与国内校本课程相比,在课程开发与实施及方法上不尽相同。具体表现在国外校本课程开发以实证研究和个案分析为主,理论方面的分析建构较少;在观点或者结论上以体现校本课程开发模式的居多,在时间上国外校本课程研究主要集中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90年代中后期呈减少趋势。

校本课程在国内的发展相对来讲起步较晚。总的来讲,我国校本课程开发在理论、政策及实践上都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与探索。其中在理论上,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的层次对校本课程进行了一定的探索;政策上,保障了学校教师拥有制定开发课程的权利;实践上,就义务教育阶段来讲,很多小学、初中及高中都认识到了校本课程开发的严肃性,并对于“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这样的政策做出了不同的回应和反映,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综合来讲我国的校本课程开发仍然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当前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国广泛的发展,校本课程作为其中一个亮点及重要突破点在新课程改革中得到了空前的重视。以北京为例,校本课程的不仅走入了高中的课堂,很多民办的中小学也积极的参与并加入其中,走上了课程改革的前列。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颁布,从政策角度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和支持。

二、民大附中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

本研究选取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为例,该校作为一所具有民族特色的学校,它的校本课程建设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以高一(8)班作为个案,经过调查我们发现,该班级每星期都有两节的校本课程,课程名称为《唱三歌》,即国歌、校歌和民歌。《唱三歌》既丰富了校园生活,又展示了民族风采,既诠释着各美其美,又演绎着美美与共;《唱三歌》既唱祖国的山川草原、基层边疆,又唱民风民俗民情;《唱三歌》既唱过去的同舟共济,又唱现在脚踏实地,更唱未来仰望星空。纵所周知,民大附中的学生来自祖国各地的少数民族地区,是来自56个民族且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的未成年人,所以通过《唱三歌》可以有效的抚慰他们思乡之情,唤起民族责任感与使命感。

我们以高一(8)班的学生作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6份,收回52份,问卷回收率93%。其中包括男生27份,女生25份,少数民族学生50份,汉族学生2份。该问卷一共设计了8项客观试题,2项主观性试题。并随机选取其中三名学生进行访谈,深入了解他们对校本课程的认识。

虽然民大附中开设了关于校本课程的相关科目,但通过整理问卷我们发现大多数同学并不是非常了解校本课程,它们仅是知道学校开设了相关课程,但是并不知道为什么开设这样的课程。另外我们还发现,大部分人喜欢学习校本课程的相关内容,并且高达85%的同学有意愿参与到校本课程的建设当中。并有70%的人认为开设的校本课程对自己有很大提高,仅有4%的人认为校本课程对自己没有提高。在“您认为阻碍校本课程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一题中,有15%的人认为是学校、教师不够重视,23%的人认为是经验不足造成的,有62%的人认为是没时间、经历不够阻碍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发展。

三、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上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目前民大附中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方面整体情况较好,学校和老师已经意识到了校本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建设中的重要性,但是在开发和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分析。

(一)相關概念认识不清晰

当我们问及“你是否了解校本课程”时,很多学生甚至老师的第一反应是校本课程是不是兴趣课程、校本课程是不是实践课程等等。这样的理解可以说是对校本课程认知的一种极大的误解。另外,对“多元化”的理解的存在偏差,认为“多元化”与“一元化”相对应,因而很多人会产生误解,认为“多元化”就是没有重点的发展,这是对概念的极端认识,是一种扭曲的理解,这也是很多学校排斥新鲜事物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考试制度存在的弊端

校本课程开发的根本原动力是为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同时也能够体现学校的特色办学。然而在大环境高考制度下,受到应试教育体系影响,传统教育过于重视学生成绩、升学率的提高,学校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高考进行的。尤其是在高中,课程压力比较大的环境下,与高考不相关的课程一向不受重视,校本课程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推进的。在此背景下,无论是学校老师家长还是学生本人,都有意无意的把专业课的学习放在了第一位,教师在课程安排中很容易出现偏差,制定校本课程最原始的目标难以得到实现。

(三)课程开发专业性有待考究

校本课程的顺利推行,要求学校和教师成为课程开发制定者,切实参与到课程研制过程中。通过在民大附中的调查我们发现,很多老师并没有实际参与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更多的是被动的接受学校安排的课程。另外有些老师缺乏多元文化知识能力,课程开设之前缺少相关培训,很多老师还是凭借着之前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教学。另外,部分学校虽然开设了相应的校本课程,但多半是为了应付上级的考核,并没有从根本上领悟校本课程的理念,多数校本课程只是套上了一个新鲜的外衣,而内在的“干货儿”还是原来的课程体系。

(四)缺乏评价标准

缺乏适应实际需求的评价标准,套用原有的课程评价体系,一定是不符合课程发展需求的。虽然课程改革一再的强调要多方面、多元化的评价学生,但学校经常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即学生的成绩决定一切。学校以此标准要求老师,老师又不得不对学生严加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课程评价过程中过多的关注了对成绩的需求,而忽略了课程的实际应用性,校本课程如何在学校中立跟立足显得尤为困难。

四、对策建议

(一)加强对核心概念的理解

校本课程是一种课程的管理体制,不能单纯的把它理解为课程的实施形式,这是它与活动课、兴趣课的最本质的区别。多元文化的课程体系并不是没有核心的发展,一方面它强调在中华文化的核心下各民族文化共同发展。我们仍以民族类学校为例,在课程开发的时候应该注意体现出民族特色,我国是一个包容性的文化大国,用“百花齐放”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在课程选择时应该注意对经典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综合考虑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文化背景,注意民族传统文化的建设发展。

(二)课程目标与教育体制相结合

我国现在推崇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并非只会考试的机械型“人才”。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满足不了现在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多元化的看待问题已经显得尤为重要了,而校本课程的开发在某种程度上正可以满足这个需求。另外各学校应该注意区分校本课程和兴趣课程,丰富校本课程开发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三)培养教师校本课程开发专业性

教师是课程的主要开发者,是中坚力量。教师的理念决定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向,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转变教师和领导者的课程观念。适当的为教师提供一些培训平台及交流等,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以及对课程的敏感性,能够更好的调动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和热情。通过对教师进行培训可以不断地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培养更多的多元化校本课程建设的理念,不断推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使其更加科学化合理化,适合学习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应试教育的基本要求。

(四)建立多元化校本课程评价体系

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要实现多元化,但综归一点,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目标。评价内容也要多方面综合考量,不仅包括课程实施的效果,也要包括在實施过程中各方面力量的支持及不同群体对待课程开发的态度。校本课程作为一种相对新型的课程设置,课程目标设置不同,它的评价标准与传统课程相比应该存在差异,就学生成绩而言,我们不仅要局限于最后的一纸试卷,而更多的要参考学生在平时的课程学习中的参与和互动。

参考文献:

[1]崔允槨,秦冬梅.如何建立健全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N].中国教报,2008(07)

[2]钟启泉等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以新余一中高中英语校本课程开发为例

作者简介:

于丽坤(1991~),黑龙江齐齐哈尔人,中央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少数民族教育。

猜你喜欢
民族院校多元文化校本课程
论教育与多元文化的关系
浅析BJD人偶的艺术性
现代室内设计的多元文化表现探究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