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课程背景下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7-05-09 00:42张建新
关键词:教学观初中物理教学新课程

张建新

【摘 要】就初中物理学科而言,根据新的课程标准,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物理基本知识,更要为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提升和将来的发展提供与时代进步相适应的物理学基本能力和基本方法。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如何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提高自身业务素质,适应新课程、新教材的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新课程背景下的物理教师应该如何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呢?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 新课程 教学观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130-01

1.更新教育理念,树立科学的教学观。

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新课程必须强调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因此,中学物理教师应要求学生会学习,善发现,广博通识,开拓进取,敢于标新立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时刻注意观念的信息化,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及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同时,初中教育是基础教育,是为未来的社会和人的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因此,初中物理教师还应具备正确的学生观和科学的育人观,关注学生的创造性、潜在性和差异性。克服以往物理教学中追求完全趋同、整齐划一的弊病,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良好发展,使各个层次学生都学有所得。

2.集体备课要做好、做足。

备课是上课的起始环节,“备课”意义非比寻常,它是教师围绕教学所进行的一系列准备性活动,是教师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教学设计的再创造。备课深入透彻,才能在上课过程中挥洒自如,使教学充满活力和生机。也只有如此,才能出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良好局面。然而,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无论自己如何绞尽脑汁备课,到上课时总有不足的感觉。这时,就需要用到集体智慧了。“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强调的正是集体智慧与力量。集体备课正是通过发挥教研组的群体力量,互取所长,使组内教师资源共享,能取得较好成效的一种备课方式。

3.进行物理课案例研究。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件,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

4.实验教学要研析实验,在课前准备上下工夫。

实验课前作充分的准备,肯花时间精心钻研教材,不仅要做到心中有实验,教师在授课之前,在探究实验的基础上,全面而系统地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抓住实验课的教学目标,抓准实验重点和实验难点,结合自己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实验的再处理,对实验内容做适当的补充、拓展,还应当面向全体学生精心设计好实验中要提出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记录,学会处理数据。有的放矢地寻找实验课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教学,课堂才会由此变得更精彩、有效。

例如:利用铅笔就能很好地进行实验的再处理,对实验内容做适当补充、拓展。两手指压住一端削尖的铅笔两端,可验证压强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手压铅笔,手指感到疼痛,可验证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手握铅笔,使之竖直静止,可验证摩擦力存在说明二力平衡;铅笔在光的照射下出现影子,说明光的直线传播;将铅笔横放在手指上,使之水平静止,可找出铅笔的重心位置。

5.讲故事可以缓解课堂压力,调节气氛。

在讲电学时,老师问学生:“你知道什么是电阻,什么是电源吗?”学生回答道:“店主(电阻)就是商店的老板,店员(电源)就是商店的伙计。”牛顿年幼时,曾一面牵牛上山,一面看书,到家后才发觉手里只有一根绳;看书时定时煮鸡蛋结果将表和鸡蛋一齐煮在锅里;有一次,他请朋友到家中吃饭,自己却在实验室废寝忘食地工作,再三催促仍不出来,当朋友把一只鸡吃完,留下一堆骨头在盘中走了以后,牛顿才想起这事,可他看到盘中的骨头后又恍然大悟地说:“我还以为没有吃饭,原来我早已吃过了。”学生感到很轻松,紧张的情绪很快就得到缓解,继而精神饱满地投入到教学的下一个环节当中。

6.教学内容情景、生活化。

让物理知识走进生活,让生活演绎物理知识。丰富的社会生活为物理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而教育的现代化使这些零散的生活素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发挥它的教育功能提供了有利条件。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现代教育手段的生动性、形象性和直观性,创设与教材内容相符合的教学情境,搭建优质课堂教学平台,营造一种学生能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的氛围,使学生从活动中受到启发,激发情感、提高认识、得出结论。物理教材的声、热、光、力、电等每个物理知识点都有来自生活的写照,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在宽广的人文背景中展开,使学生感觉更加亲切、丰满和人文化,更有利于学生认识立体化的物理,丰富生活常识。其实教材的设置就是来源于生活的写照,书上的一幅幅画面,都是生活中发生的,举不胜举。在实际教学中,遇到比较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也转化为生活中的事例帮助学生掌握。比如,机械能守恒和能量守恒,学生很难掌握,可以这样理解:“能”有好几个儿子,机械能、内能、电能、光能等都是“能”的儿子;而机械能又有两个儿子动能、势能,如果只是机械能两个儿子之间的转化,没有摩擦和空气阻力,机械能就不变;如果有摩擦和空氣阻力,机械能就要转化为他的弟弟——内能,通过这样比较,学生容易掌握,而且印象深刻。

7.讲解要注意详略适当,做到既讲清,又不全讲清。

所谓讲清,是指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概念和规律的确切含义,规律的适用条件,关键性的问题,等等。所谓不能全讲清,是指要给学生留有余地,要他们自己钻研。这类问题可以是:某些对理解概念和规律有益的扩展性问题;简单的推导和论证;前后知识的对比及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对知识的归纳,在更广阔的背景下进行概括和理解知识;运用知识时应注意的问题,运用知识的方法,等等。要教育学生通过自我开拓、举一反三,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使自身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得到提高。

猜你喜欢
教学观初中物理教学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及其简评
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创设及应用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探析高中语文“实用说”教学观对学生的濡润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