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策略

2017-05-09 00:49张素芬
速读·中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转化学困生小学数学

张素芬

摘 要:任何先天性缺陷,加之教育环境等后天因素的影响,导致很多小学生不能严格要求自己,行为习惯较差,学习上有障碍,进步较慢,学习成绩较低地数学学困生,指在正常的教学要求下,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感到困难,计算慢正确率低,记忆力弱,成绩低的学生。

关键词: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其中也包括学困生,他们由于心理、教育行为、环境等诸多原因,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不能达到预期目的。这类学生目前在不断的增多,转化学困生的工作迫在眉睫,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其形成原因,从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努力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一、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一)内部原因

(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学困生自控能力较差,上课不能专心听讲,学习不能持之以恒。

(2)缺乏自信心。学困生内心深处缺乏学习信心,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

(3)学习方法策略运用不当。学困生往往课前不预习,课堂上也不会及时做笔记,课后不复习巩固,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外部原因

(1)社会因素。社会对学生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消极因素对那些自控能力差的学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造成学生厌学、弃学等。

(2)家庭因素。部分父母离异或外出,爷爷奶奶只知溺爱,不知关心其学习,造成他们学习日趋困难,或部分父母文化程度低,教育观念陈旧,对其子女在教育管理上方法欠妥,致使这些孩子产生学习困难。

二、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变策略

(一)尊重“学困生”,帮助学生重拾信心

“学困生”普遍存在自卑心理,在班集体中长期得不到尊重,不能为师生所接纳。要转变数学“学困生”,需要教师尊重每一位“学困生”,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重拾学习信心。首先,数学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不能一味地责罚“学困生”,要学会尊重“学困生”,在课堂上不能歧视“学困生”,要深入“学困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帮助“学困生”查找原因。其次,教师要以热情感化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根据“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和教育规律,以慈母般的关爱、百折不挠的精神,艰苦细致地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所以,做好“学困生”教育转化工作的关键是感化,目的是转化。教师一个鼓励的目光、一句温暖的话语往往会激起学生内心的波澜,能有效拉近师生的距离,从此改变一个“学困生”的命运。第三,要进行赏识教育。小学生喜欢得到别人的肯定,尤其是“学困生”,教师要善于发现“学困生”成长过程中的进步与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肯定。赏识的阳光会使他们重拾信心,走出心理与学习困境。第四,教师要善于运用目标激励。我们要根据“学困生”的现有知识水平与数学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制定成长目标。学习目标的制定要切合学生实际,既要有激励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动力,又要有可控性,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能够实现目标,通过目标唤醒学生的数学学习意识。

(二)课题新颖,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主动进行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当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而且学习效率和效果会大为提高。在小学数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合理设置课题。一个新颖独特的课题名称或者提问方式,能够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理,摆脱厌学情绪,从而能够聚精会神的进行听讲。例如,在学习小数乘除法相关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出内容:“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做一个小数点搬家的游戏,好不好?”学生们听到小数点搬家,立刻就会产生好奇的心理,小数点怎么搬家?小數点为什么搬家?搬向哪里?众多问题在小学生的脑海里浮现,激发出了学习兴趣,自然就会认真听讲,防止其在课堂上出现不专心听讲、走神儿等现象。

(三)以情育人,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很多知识较为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许多学生由于没有调整好学习心态,在遇到难题时就会放弃研究与探索,久而久之,会恶性循环,使学生丧失了对数学学习的信心,此时教师要采取情感教学方式。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增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学习困惑点,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看法,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教师在不断提升自我素养的基础上,要认识到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挣脱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心理障碍的束缚,通过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帮助学生克服数学学习中的困难和难题,从而使学生树立起数学学习的信心。

(四)优化合作机制,达到共同进步

学生受其年龄特征的影响,对数学产生的兴趣往往不稳定,因此,教师要组织开展各项数学活动来巩固兴趣,如:“口算比赛”“小小诊所”“聪明小博士评比”“一帮一”“阳光小组”等,可把学困生分成小组。分组尽可能做到“一优二良带一差”,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让每个学生都要有所收获,实现教学相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能思路清晰,语言表达到位,证明他已经熟练掌握了新知识,同时对其他学生暴露出的错误能引起高度重视,在学的过程中,能够将自己不懂的问题弄清前因后果,同时能够借鉴其他学生的学习方法,一举两得,达到共同发展。

作为数学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还会遇到很多的学困生,只要我们有爱,只要我们有信心,一定会让这些孩子得到属于他自己的成功体验。一直以来,我深深体会到教学的成功既有教师、家长、学生和谐愉快地情感投入,又要靠为了一切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和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更要靠学生自身的努力。只有让学困生全面参与在互帮互学的氛围中主动学习、积极学习、有兴趣的学习,才能全面促进数学学困生数学能力的发展,有效地实施学困生的转化。

参考文献:

[1]陶兴模.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分析及对策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04(02):42-45.

[2]钟媚.过程性评价:概念、范围与实施[J]当代教育科学,200(14):44-47.

[3]刘德汞,李广洲.“分类教学”:实现有效教学的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6):42-45

猜你喜欢
转化学困生小学数学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