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构建心理健康三色预警机制的尝试与探索

2017-05-09 01:09陆菊芳
速读·中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展示自信心交流

陆菊芳

摘 要:在數学教学中,我遇到过很多这样的孩子,他们不与老师、同学交流,不愿意争取发言的机会。长此以往,他们就成为了班级上的“隐形人”,被大家遗忘。为什么孩子们不愿意回答问题,是因为他什么都不懂吗?恐怕不是这样。

关键词:孩子;自信心;展示;交流

目前,校园危机事件越来越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在普通高中学校构建校园三色预警机制也日益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校园心理健康三色预警机制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针对心理危机学生根据其行为表现的严重程度划分为红、橙、黄三个预警等级,班级心理委员、班主任、德育导师、心理辅导室定期或不定期的与危机学生联系,及时提示与预测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以期果断采取防范措施,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各方形成合力来预防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保证学生心理健康良性发展的一种机制。其中,“心理危机”是指学生在遇到某一事情或境遇后,无法用自己的资源和能力去应付和解决,而出现情绪情感、认知和行为方面的功能失调,比较极端的表现是自杀、轻生、他伤等,给学生的成长及家庭、学校社会带来较大的损失和影响。“预警”是指当发现学生出现心理危机及心理问题时,各级相关人员要预先发出警报,并给予及时的保护和干预。

一、普通高中构建校园三色预警机制的原因

1.普高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普高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身心发展正处于由动荡逐步转向成熟、稳定的关键时期,由于自我认知能力较低、情绪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差,加上青春期的叛逆心理,普高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其身心的健康发展。例如对我校高一年级4个教学班运用SCL-90、SDS及SAS自评量表对他们进行检测,发现有中度以上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占13.6%,有抑郁倾向的占19.0%,有焦虑倾向的占21.0%。因此,对普高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培养他们良好的精神状态、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已成为普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2.普高学校危机事件时有发生

总体来说导致校园危机事件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家庭原因,目前社会日益增长的离婚率给学生造成很大影响,他们生活在一种焦躁不安的环境里会有一种不安全和被抛弃感,在这种环境教育下成长的孩子,在个性上会沉淀一些弱点,如:自私、自卑、嫉妒、暴力倾向或压抑自闭。第二个是学业原因,普高学生对学业的态度一方面积极上进,企图通过自身努力考入一所理想大学,但另一方面由于自身学习能力有限,当未能取得理想成绩时他们更容易自暴自弃,我校曾有多次因学习成绩落后而导致的危机事件。第三个原因是男女生之间的不正常交往,普高学生恋爱问题已经成为管理者头疼的事,由于中学生年龄的原因,他们还未能理智处理恋爱中的关系,一旦恋爱失败,内心痛苦万分,有些甚至因此走上极端。

二、普通高中构建校园三色预警机制的意义

1.可全面有效的了解在校学生

三色预警机制的确定途径主要有:新生入学时通过原初中毕业院校德育处获取信息;新生入学时做全员性的家庭情况普查,获取家庭情况信息;通过校内的电子成长档案系统对在校学生进行成长跟踪,筛选有问题的学生;通过前任和现任班主任在担任其班主任期间的综合考评;通过心理辅导室的日常记录反映的问题学生;根据班级心理委员日常观察的反映。这些途径可帮助我们全面有效的了解每一位在校学生性格特点及行为表现。

2.更有针对性的帮助、辅导学生

在三色预警机制中,心理辅导室重点关注红色预警学生,与他们定期谈话、交流,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班主任重点关注橙色预警学生,如发现问题严重可求助心理辅导室。德育导师重点关注黄色预警学生,通过与这些学生的沟通交流获取他们的思想状况。因此三色预警机制每位成员分工明确,同时又相互合作,提高了辅导学生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可将危机事件扼杀在萌芽状态,创建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

在三色预警机制中,班主任、德育导师、各班心理委员、心理辅导教师作为心理危机的可能发现者,负有向学校德育处领导汇报的责任。班级心理委员每两周至少一次向学校心理老师汇报班上学生的心理状况,并填写《班级心理动态报告》;心理老师每周一次向学校德育领导汇报学生心理健康变化情况。如发现学生心理问题迅速恶化或新发现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班主任和德育导师会将情况上报心理辅导站,第一时间通知心理老师。心理老师对可能发生的心理危机事件及时处理,并将处理情况及时向领导汇报。这种处理模式可将危机事件更好的扼杀在萌芽状态,避免了危机事件的发生,保障了校园安全。

4.有效缓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不够雄厚的问题

越来越多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管发现,心理教师人手不够。同时,很多中学的心理教师也有这样的困惑:自己一人担负着整个学校的“心育”工作,要照顾到每一个学生,有些力不从心。心理教师精力的有限性与学生需求的无限性产生了矛盾。三色预警机制的构建可有效缓解这一矛盾,因为三色预警的辅导成员包括班级心理委员、德育导师、班主任和专业的心理辅导人员。

三、普通高中构建校园三色预警机制的具体实施办法

(一)三色预警人员的确定

1.三色预警人员的构成

我们把可能发生各类心理问题的学生统称为特异学生,主要包括离异家庭子女、单亲家庭子女、贫困家庭子女、父母感情不合的子女、特异体质学生、曾经发生过打架行为有暴力倾向的学生、有早恋倾向的学生、曾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人际交往困难的学生、学习压力表现特别大的学生、言语处事较偏激的学生等等。

2.三色预警人员确定途径

(1)新生入学时对原毕业初中学校进行调查,主要是通过原毕业初中学校德育部门进行摸底调查,以及和原毕业初中学校的学生进行座谈,从中获取信息,从而发现问题。

(2)新生入學时做全员性的家庭情况普查,获取家庭情况信息。

(3)通过校内的电子成长档案系统对在校学生进行成长跟踪,筛选有问题的学生。

(4)通过前任和现任班主任在担任其班主任期间的综合考评。

(5)通过心理辅导室的日常记录反映的问题学生。

(6)根据班级心理委员日常观察的反映。

3.三色预警人员的动态更新

除了要对现有的的三色预警人员持续辅导与跟踪外,对其他有可能成为潜在的特异学生也进行细致的摸排。通过重大家庭变故学生汇报、重大危机学生汇报、每周班级心理状况晴雨表等途径去发现近期内表现较特异学生,如情况严重,则将其列入三色预警人员。

(二)三色预警学生的划分标准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经班主任、年级组、心理辅导室、政教处商议确定红色、橙色、黄色三类:

1.“红色”预警,对近期发出下列警示讯号的学生,列为“红色”预警的干预对象:

(1)讨论过自杀并考虑过自杀方法,包括在信件、日记、图画或乱涂乱画的只言片语中流露死亡的念头者。

(2)不明原因突然给同学、朋友或家人送礼物、请客、赔礼道歉、诉说告别的话等行为明显改变者。

(3)情绪突然明显异常者,如特别烦躁,高度焦虑、恐惧,易情感冲动,或情绪异常低落,或情绪突然从低落变为平静,或饮食睡眠受到严重影响等。

(4)有严重心理疾病且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患有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癔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等疾病的学生。

2.“橙色”预警,近期发出下列警示讯号的学生,列为“橙色”预警的干预对象:

(1)在心理健康测评中筛查出来的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或自杀倾向的学生。

(2)遭遇突然打击和受到意外刺激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有如下情况:①家庭发生重大变故(亲人伤亡、父母离异或分居、父母失业、家庭暴力等)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②身体发生严重疾病(传染性疾病,如:肝炎、肺结核等;费用很高又难以治愈的疾病等)后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③遭遇危机后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④感情受挫(失恋、单相思情绪失控等)后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⑤受辱、受惊吓(当众受到羞辱、受到严重惊吓,如看恐怖片情绪失控等);⑥与他人发生严重人际冲突(被多人排斥、受到歧视、误解等)后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3)学习压力特别大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4)性格内向、经济严重贫困且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性格内向、不善交往且交不起学费的学生。

(5)出现严重适应不良导致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6)“红色”预警的异常心理学生经过系统治疗和专家评估后可以返校进行学习的。

3.“黄色”预警,近期发出下列警示讯号的学生。列为“黄色”预警的干预对象:

(1)由于现实生活的压力、学业压力、经济困难、人际交往困惑等因素产生内心冲突,并且有不良的情绪。

(2)不良情绪不间断的持续一个月,或不良情绪持续两个月仍然不能自行化解。

(3)不良情绪仍然处于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学习、生活、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

(4)自始至终,不良情绪仅仅局限于引发的最初事件,即使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事情也不能引发此类不良情绪。

(5)在心理健康测评中筛查出来一般心理问题的学生。

(6)“红色”及“黄色”预警干预治疗结束的学生。

(三)三色预警学生分色辅导办法

1.“红色”预警,由心理辅导室牵头

(1)实施24小时监护。

(2)及时报告上级领导及心理咨询中心。

(3)联系家长,由心理咨询专家组进行危机评估。

(4)转到正规的精神科医院进行系统诊断与治疗。

(5)办理休学或退学手续。

2.“橙色”预警,由班主任牵头

(1)及时报告上级领导、学生家长。

(2)需安排专人每天关注,如有危机情况及时上报。

(3)关注人员应每周向班主任进行反馈。

3.“黄色”预警,由德育导师牵头,班主任协助

(1)每月定期上交《心理健康状况月报表》至心理辅导室。

(2)德育导师每两周至少谈心一次。

(3)联系家长,说明情况,引起家长注意。

(4)如有异常行为及时上报。

四、普通高中构建三色预警机制的成效

案例1:每班设有男、女各一名心理委员,并定期给他们作一些心理学知识介绍,让他们稍微懂一点心理状态及现象,每周填写心理状态晴雨表,并对有异常言行的同学及时向心理老师汇报。

2014年4月期间,发现高二某一女同学说话很不切实际,比如“为什么会有人这种奇怪的动物”“人是很残忍的动物”,在课堂上该女生会莫名其妙的大笑。心理委员根据三色预警机制的运行流程,马上把这一异常情况报告心理老师。经过班主任、年级组、以及心理辅导老师的多方接触,总体表现这位女同学有如下特点:联想力丰富,交谈增加,自我感觉良好,自我评价过高,易兴奋,常常心情愉快。注意力易分散,焦躁不安,易激动。然后及时联系家长,建议到专业医院就诊。后经医院诊断为青春期躁狂,经过专业医生连续两个月的治疗和家长的精心照料,有明显好转。

案例2:寝室长发现有异常言行及时报告生活指导老师(兼心理老师)。

2014年10月高一某女生,性格很内向,平时话不多。近期,该同学教室里仍很少说话,回到寝室总是自言自语的,话语很多。寝室长根据这一情况及时报告了生活指导组(兼心理老师)。后经交流,感觉有抑郁症状,当晚便携同家长送富阳第三人民医院,果不其然。经医生诊断后,直接住院治疗。虽然到目前为止,该生还没有能够复学,但从班主任的随访当中已经了解到病情有了明显的缓解。学校也从而避免了潜在安全事故的发生。

案例3:班主任会在第一时间把本班学生有异常言行的同学及时汇报到心理辅导室,然后心理辅导员及时进行辅导和干预。

2015年11月份,高一某班主任发现本班有个男同学,原本较活泼开朗的,但这一星期很安静,同学都说他很努力学习了。可他发现,在上课时这个同学老走神,下课后问他,有没有事,他说没有。班主任马上把这事向心理辅导老师汇报,后在心理老师的辅导过程中,他说出在20天时间里他最亲的外公、外婆相继去世,没有好好地发泄悲伤。经过老师和家长的及时开导,学生逐渐地走出了心理阴影,恢复了原有的阳光。

案例4:心理老师的手机收到了求救短信,及时进行干预和辅导。

2015年12月18日晚00点13分心理老师的手机接到了一条这样的短信“陆老师,你好!赵梦婷(化名)的父母关系不好,现在在闹离婚,他们俩经常吵架,而赵梦婷的性格又很极端,很多事情都闷在心里。她今天居然割脉了,老师,我现在真的能想到的就是你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帮她,可以让她不这么乱想,不这么极端,你可以下周找她聊聊吗?”发这条短信的是一个名叫张剑的同学,张剑跟赵梦婷在高一时是同班,高二时也分在同一个班,两个人关系比较好。

心理老师在收到这条短信后立马与该生所在的班主任联系,并将情况上报德育处领导。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这一危机事件,一方面派专业心理老师与赵梦婷同学沟通,稳定该生情绪,另一方面将赵梦婷家长请到学校,由校长室、年级组、班主任和心理老师共同组织开展赵梦婷家长沟通会,希望家长能妥善处理夫妻之间的关系,尽可能的不要影响孩子,多给孩子一些關心和爱护。家长表示由于夫妻之间的矛盾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以后一定会在生活中注意。通过随访,目前该生与父母相处融洽,学校将该生列为红色预警学生,会持续关注该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变化。

五、普通高中构建三色预警机制的注意事项

1.稳固与学生的情感联系,建立彼此的信任关系

这是整个预警系统建设成功与否的基础和出发点。这种信任关系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交往一点一滴积累和体现的。这就要求辅导教师包括家长掌握如何与学生交往的知识和技巧。在交往过程中,“大人”应该主动表达我们对学生的关切和在意,并在“困难”时帮助他们。比如说,对于性我们以前是谈虎色变的,基本上不跟学生或者自己的小孩交流这方面的问题,但美国家长就会跟小孩子讲这些问题,而且妈妈还会叮嘱一句,有什么烦恼就告诉我,妈妈会在餐桌前随时为你等候。经常进行这样高质量的沟通,家长与小孩子之间就会建立起稳固的情感联系,小孩子信任妈妈,在困惑时首先想到的是向妈妈求助,而不是逃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应该是这样的。

2.对教师和家长进行培训,建立教师、家长与心理教师之间的联系

很多教师对学生很粗暴,但他们自己并未意识到,而且更不知道如何去化解他们与学生之间的冲突。但只要去学习,看看心理咨询师的讲解与示范,应该是可以很快掌握的。在此基础上,家长还需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根据学生的心理征兆,给予及时的回应,提供最初的援助,并把心理教师介绍给他们,同时联络心理教师寻求专业援助。与心理教师之间经常交换意见,这有助于提高教师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3.以心理教师为核心,组建完善预警系统

心理教师是学校心理预警系统的中枢。心理教师应该明确自己在系统的建立、建设、完善和领导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心理教师就要具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心理教师的工作主要包括:建立与一般教师及家长的联系,明确各自的责任与作用,并给予适当的培训;取得学校及家长的支持;通过心理健康课等途径向学生传达这方面的信息,必要时需要开展一些课外的宣传活动,比如散发印有相关信息的传单、出板报等;学校心理教育的各方面要协调进这个系统,使各方面组成一个有机整体。

参考文献:

[1]于海涛,张建平.构建中小学学生心理危机分级预警机制[J].心理教育研究,2008(02).

[2]许红艳.学校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的初步构建[J].教育科学研究,2008(03).

[3]俞水.心理危机下的抑郁青春[N].中国教育报,2009.

[4]杨镇涛.中学生自杀行为的心理社会因素分析及预防[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0.

[5]吴文君.学生心理危机监护分级预警制度[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4.

猜你喜欢
展示自信心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刍议商品展示与陈列的基本原则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
培养初中学生自信心与英语教学的相关性
硫粉与铁粉化合的实验改进
在积极展示中张扬学生的个性化数学思维
“导——展——练——评”课堂教学模式之我见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