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高学段古诗词学习的指导策略

2017-05-09 11:46罗莉
关键词:指导策略古诗词小学语文

罗莉

【摘 要】古诗词是小学语文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诗词中优美的意境、精炼的语言表达及丰富的思想感情对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古诗词教学也面临相应的挑战,多集中在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对此本文则从科学指导学生诵读、合理运用情境教学及运用比较阅读等方法分析小学高学段古诗词学习指导策略,望给予语文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高学段 古诗词 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147-0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教育也随着迎来各项改革,其中语文作为基础学科,要求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语言感知能力。但对语文教师调查得知,古诗词教学是让大多数教师感到最力不从心的环节,因为小学生实践经验不如初高中阶段学生,所以引领学生进入优美的古诗词意境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十分困难,学生也认为古诗词学生较为拗口,因此分析小学生高学段古诗词学习指导策略对提高教学效果和促进学生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科学指导学生诵读 渲染课堂教学气氛

曾有学者说过,古代诗人最大的本领就是常常出其不意,诵读诗词的作用就在于跟着诗人描述的方向去想象自己无法看到的情境。可以说诵读对于体会古诗词内涵和感悟诗人思想感情表达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古诗词不同于语文其他教学题材,属于音乐和谐、句式整齐、语言简练、节奏鲜明的音乐性语言,学生经反复诵读后能从古诗词的字、词、句等方面全面感知作者的深层情感,有利于增强语感。通过水平诵读能详细琢磨诗词中的韵味,想象诗人描摹的情境,甚至能品味出古人的喜怒哀乐,因诗人之乐而乐,之悲而悲,激发学生不断追求真、善、美的欲望。首先语文教师可以先示范诵读,因为小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教师就紧抓学生这一特质为学生树立诵读榜样。或者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优秀名家的诵读视频让学生感悟他们的语调和语气,以此对照自己诵读中存在的不足并查漏补缺。其次选择循序渐进诵读古诗词;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才能正确指导学生朗读古诗词。在音读方面,如《清平乐 村居》中有句经典名言“白发谁家翁媪”中的“翁媪”二字,多数学生都会读错,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做到不漏字和不添字,发音正确。在意读方面可介绍诗词背景或解释字词含义,有利于把帮助学生附带感情朗读。

二、合理运用情境教学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

古诗词教学中最有效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情境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应以古诗词体裁特点为参考并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情境。情境教学即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性的创设情境,通过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引起学生情感阅读。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运用情境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深入了解古诗词和感悟诗词意境,体现学生主体作用,优化语文课堂。例如某小学高学段语文教师就选择运用音乐渲染,在讲解《赠汪伦》一课时,就借助现代多媒体设备播放家喻户晓的歌曲《送别》,让学生在熟悉的音乐中回忆以往学过的有关送别的诗词,从而能带有感情的领悟诗人传递的送别忧伤情绪。再例如学习《早发白帝城》一课时,某语文教师就选择搭配一首古筝曲,学生在明快的乐曲中诵读诗歌,同时闭上双眼想象猿声嗷嗷、大山与河流的巧妙融合以及飞流直下的小船等美丽景象,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走进诗人的情感天地。此外某小学高年段语文教师还选择运用呈现画面方式,借助图画重现古诗词情境,使诗词更加形象化和具体化。学生在图画中能迅速感知诗词的内容以及其蕴含的美感,更能感受到作者将其变成文字的卓越才能。例如在学习《江雪》一课时,语文教师就运用幻灯片构建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情境,放佛看到一位老翁在没有飞鸟和行人的冰天雪地中独自坐在孤舟上默然垂钓。

三、善于运用比较阅读 实现有效拓展延伸

在古诗词学习中指导学生拓展阅读能帮助其将视野扩展到课外,一旦学生有了阅读积累后就能和其他诗文一起对比阅读,激发强烈的学习欲望,逐渐提高阅读品味。学生在此之前已经通过诵读诗词了解全诗,因此教师就应紧抓这个机会及时帮助学生补充诵读面,并和其他诗词对对比诵读,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首先比较相同主题作品;很多诗词背景在小学阶段都不同,但唯一相同的点是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爱国,陆游的《示儿》则是诗人告诫自己的孩子,即使自己死了也要在祭奠自己時告知他王师北定的捷报,此时就可拿李清照的《夏日绝句》与《示儿》做对比,以此表达作者对英雄的赞叹,同时也体现对祖国坚定的拥护。其次比较相同诗人作品;通过对相同诗人比较从横向对学生的诗/词人储备量进行拓展,也能让学生感受相同诗人不同语言风格。例如某语文教师在讲解李白的《峨眉山月歌》时就比较同样是李白的《夜宿山寺》和《静夜思》,在于比较作者在不同诗中如何对“月”这一意象描写。其中《峨眉山月歌》中的“月”是营造诗人在月色中前进,《夜宿山寺》则描写月光,《静夜思》则是物化“月”当做家乡诗人思念自己,进一步思考作者写作感情。

四、结语

总之,古诗词就像一杯陈酿的葡萄酒滋养着炎黄子孙,紧紧连接着中华儿女的命脉。语文作为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学科,学习古诗词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教师应善于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指导学生诵读,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课堂情境下入情入境,同时善于运用比较阅读,实现有效地拓展延伸,争取让古诗词教学成为小学语文高学段特色,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崔兴君.提升小学生古诗学习有效性的思考[J].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3(10).

[2]黄立莹.小学古诗词学习现状研究——以金阊新城实验小学某班学生为例[J]. 新课程·小学, 2016(5).

[3]潘蓓.以学定教,关注生本课堂——浅谈提高小学古诗词学习的策略[J].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 2014(2):117-119.

猜你喜欢
指导策略古诗词小学语文
踏青古诗词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大学生思想行为偏误与指导策略研究
小学生记叙文习作课堂指导策略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