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的人格魅力与他的改革开放

2017-05-09 17:12李军
速读·中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人格魅力邓小平改革开放

摘 要:邓小平的人格特质包括积极稳重的粘液质气质,果敢顽强意志型性格,全面发展的综合性能力及影响深远的人格魅力。他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知道如何在正确的时候,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他的智慧与能力,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期,我们甚至有足够理由认为,今天的中国仍处在邓小平时代。

关键词:邓小平;人格魅力;改革开放

一、砥砺致远

邓小平在1920年16岁时就去了法国,在后来法国五年和在苏联的一年,使他比其他中国领导人更了解世界的发展大势,对中国更具洞察力。在法国时,他就加入到一小群为共产主义青年运动思考整体战略的知识分子中,通过这些中国革命的大战略家交往,使他培养起了一种看问题的独特眼光,能够从一个“统领全局”的高度思考如何将理论加以落实,如何用理论来影响社会.。他有机会观察一个现代化国家的工商业,尤其是在苏联的一年,使他得以观察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如何应对现代化的。从法国回来的一批中国人在后来的国家建设中扮演者重要角色,与中共的大多数领导人包括1949年以前从未迈出国门的毛泽东相比,这些法国回来的人有着更广阔的国际视野。

二、深邃睿智

邓小平在长期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养成了一种刚毅的品格,不论愤怒还是受到挫折都不形于色,不让情绪左右自己的决策,而是把他建立在对党和国家需要的认真分析上,他喜欢独自一人静静思索考虑要说什么,当时机一到,他便能清晰明确地表示出来,这些思考伴随了他晚期的政治生涯。在下放到江西的期间,在那一段退出日常政治的岁月,使他能够有对国家的重大和长远目标形成清晰认识,当他在第二次复出后,便开始按照自己的方法不断尝试,寻找破解难题的方法,有充分证据证明,当邓小平离开江西时,他对处理这一问题的基本方式已经成竹在胸。他当时面对的是一项苛刻的、史无前例的任务,当时,还没有那个共产党国家成功完成了经济体制改革,走上持续发展的道路,更不用说这个有着十亿人口,处于混乱的国家。他清楚清楚地认识到“四人帮”的覆灭标志着一个时代结束,一种想通过不断革命和阶级斗争改造世界的希望的破灭,中国人在这种局势的转折中表现出来的兴奋和释然,后来将会成为支持改革开放务实政策的基础。他经常利用自己身居大位的资格,鼓励人们让过去的事成为过去,专心干好自己的工作,他经常用的一句话就是“不争论”,他把很多有争议的问题放到一边,对“文革”可以做一般性的公开讨论,但不要纠缠细节,不然,就会揭开伤疤,加重过去的敌意,机智地避免了意识形态的争论。

三、中流砥柱

邓小平复出时,毛泽东已完成国家的统一,建立了强大的政治体系,引入了现代工业,但中国的科技远远落后于外国,整个体制需要进行变革。但是,如果缺少一个强有力的能够将国家团结起来的领导人,这个目的就不能实现。1978年中国的条件仍不足让这个巨大而混乱的文明转变为现代国家,邓小平作了更好的准备,他将完成近200年来其他人试图实现的使命,即为国家找到一条富强文明之路。

四、提纲挈领

作为最高领导人,邓小平并不认为自己的任务仅仅是提出新思想,更重要的是掌控设计和落实新体制的颠覆性的过程,他承担了最后的责任。邓小平自早年起就享有一种声誉,他善于区分大事小事,将精力集中在能给中国带来最大变化的事情上,制定长期战略,评价可能长期目标成败的政策,争取下级和民众的支持,宣传能体现他想实行的政策的典型框架,在一些重要复杂的领域,例如经济和科技领域,他依靠其他人去思考战略,然后向他说明不同的选择,最后由他拍板,做出正确的判断。他要挑选一个与他共事的核心班子并建立一套组织,在引导这个体制中能够与他们分担责任,使他们能够一起有效地开展工作。邓小的平讲话更是如此,他喜欢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析理平易深刻,行文极其省俭,在针对新情况提出解决办法时,自有一股令人不容置疑的气势,他充分利用个人威望大胆创立了一套运作良好的体制,把一个国家建设得强大繁荣。他尊重实践,敏锐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既继承前人又突波陈规,既借鉴世界经验,又不照搬别国模式,总是从中国的现实和世界发展的特点出发去总结新经验和创新办法,寻找新路子。

五、山高水长

邓小平于1992年退出中国政治舞台,完成了过去中国150年里所有领导人都没有完成度使命,他和他的同事们找到了一条富民强国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他引领了中国更本转型,不论在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的治理结构和社会转型。在他的领导下出现了这种结构的转变,确实可以称为两千多年前汉代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研究组编.邓小平自述[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5年8月版:2.

[2]扬天石.邓小平写真[M].上海:上海辞书出本社,2003年版:55.

[3]舒惠国.红色大地伟人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199.

[4]傅高义.邓小平时代[M].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版:450.

[5]錢其琛.一次极不寻常的谈话[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5月版:35.

[6]谷牧.谷牧回忆录[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256.

[7]杨继绳.中国改革年代政治斗争[M].香港:香港卓越文化出版社,2004年版:235.

作者简介:

李军(1959.10—),男,汉族,重庆市人,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高级讲师,1986.7毕业于贵州财经学院贸易经济系,从事市场营销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人格魅力邓小平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彰显“人格魅力”,提升班主任素养
做一名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语文教师
浅谈中学数学教师人格魅力的内涵
高校辅导员的人格魅力对大学生的影响
邓小平与中苏论战
红色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