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王皓的技战术分析①

2017-05-10 17:40李莎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9期
关键词:王皓斜线接发球

李莎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广东 528329)

对我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王皓的技战术分析①

李莎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广东 528329)

该文采用文献资料发、录像观察法和三段指标评估法等研究方法,对王皓2008年奥运会男单决赛、2009和2011年世乒赛的男单决赛三场比赛中的技战术运用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王皓的发球抢攻段的总体使用率还是较低,对手接发球控制得都较好,王皓能够马上就上手抢攻的机会不多。(2)王皓在接发球抢攻段的实力很雄厚,但属于慢热型选手,也即他进入比赛状态比较慢。对接发球控制以摆短、劈长为主要运用技术,争取为了第四板的进攻争得时机。其接发球的直接抢攻是以反手台内横拉技术为主,取得比赛的主动,并且其在比赛中的抢攻后的正手进攻失误也是过多。(3)王皓在相持段较前两段的发挥较差,在相持过程中,出现了正手回击稳定性较低、发力不足、并且主动的回击失误偏多的缺点。同时对局末的关键球上得分能力比较差。

乒乓球 运动员 战术

该文就王皓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单决赛、2009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单决赛和他在2011年世乒赛的男单决赛3场比赛中的技战术运用情况,分别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其不足和优势特征,为其训练和比赛提供一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文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单决赛王皓对马琳,2009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单决赛王皓对王励勤,2011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单决赛王皓对张继科的四场比赛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该文利用笔者所在院图书馆的CNKI数据库并翻阅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天津体育学院学报等学报、刊物中的相关研究,收集资料并且分类、整理、分析。

1.2.2 录像观察法

作者就王皓在北京奥运会决赛和两届世乒赛等四场的比赛录像资料进行观察和整理。

1.2.3 三段指标评估法

该文借鉴吴焕群等的三段指标评估法,将王皓在比赛中的技战术分为3个阶段,也即发球抢攻段、接发球抢攻段和相持段,并对这3个阶段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统计,得出相应的数据,最后整理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单决赛中王皓的技战术特点分析

2.1.1 发球抢攻段分析

从表1中王皓在发抢段的得分率为54.5%不及格,使用率也只有23.2%,不在正常范围内。王皓对马琳比赛中的发球主要是中路的短球,为了限制马琳的强行侧身抢攻,王皓还结合少量的正手位长球。在发球抢攻段中王皓很少运用发球抢攻战术,原因可能是双方太熟悉对方,马琳对王皓的发球控制得比较好,使王皓很难有上手的机会。这一阶段的技战术的运用:对马琳正手位和中路的上手进攻,王皓还是以被动的防守为主。正手拉斜线是王皓抢攻的主要得分手段;以直拍横打作为中路进攻最主要的技术;以直拍横打直线和斜线作为反手位主要抢攻技术,同时配合少量的防守技术。另一方面也说明对手马琳对王皓较为熟悉,对他的发球控制得较严密,为了避开王皓反手位的直拍横打,马琳在接发球时也很刻意向王皓正手去摆短球,造成了王皓发球后很少能有上手抢攻的时机,从而造成了王皓发抢段得分率不是很高。

2.1.2 接发球抢攻段分析

从表1中王皓在接抢段的得分率为54.2%,超过了接抢段的上限,使用率25.3%,也超过了接抢段的上限。王皓在接发球抢攻段的使用率较高,无论是正手位的抢攻、抢拉,还是反手位的挑打,比赛中使用的频率都较高。王皓此段技战术的运用:正手以及中路的接发球还是防守技术为主,第四板抢攻在正手位是以拉斜线技术为主,是直拍横打斜线配合以侧身作为中路抢攻的主要手段,反手位使用较多的技术则是直拍横打斜线。

表1 王皓在比赛中的三段指标分析(王皓VS马琳)

2.1.3 相持段分析

从表1中王皓在相持段的得分率是40.8%为不及格,使用率51.6%较高。在相持球中王皓正手位的对拉和反手对拉失误较多,在关键球的把握上不是很好,得分率比较低。王皓在这一段的技战术运用:王皓在正反手的攻守还是比较平均的,拉斜线是他最为主要的进攻技术,在中路还是以进攻为主,正手位拉直线最为主要技术,线路主要是右路和中路。使用较多手段为反手位进攻,使用次数最多的依旧是侧身位的拉斜线技术,结合直拍横打的直线和斜线,还有侧身位拉直线和杀高球成为其重要的得分手段。

2.2 2009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单决赛中王皓的技战术特点分析

2.2.1 发球抢攻段分析

由表2得知,在发抢段,王皓的得分率为69.2%,接近优秀,使用率为16.6%,低于下限。这说明王皓在发抢段的发球抢攻运用得非常积极,成功率也高。王皓的发球还是以正手位的低抛下旋球、右侧上为主,为了扰乱王励勤的上手抢攻,王皓发球落点的选择则是以中路的短球为主,结合了正手位的短球。

2.2.2 接发球抢攻段分析

由表2中得知,在接抢段,王皓的得分率是36.8%,刚及格,使用率为24.3%,接近上限。这说明王皓在接抢段虽然成功率较低,但抢攻运用得非常主动。王皓的接抢段技术以摆短为主,结合运用正反手的挑斜线。

2.2.3 相持段分析

由表2可知,在相持段,王皓的得分率为62.5%,超过优秀,其使用率是59.1%,高于相持段的上限。王皓正手位的进攻是以拉斜线为主,其反手位是以侧身拉斜线和直拍横拉斜线为主,结合使用了侧身位拉直线技术。

2.3 2011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单决赛中王皓的技战术特点分析

2.3.1 发球抢攻段分析

从表3中王皓在发抢段的得分率为60.7%,刚及格,使用率为23.5%,低于发抢段底限,说明了王皓发抢段的抢攻不算高。王皓的发球少量运用了发左侧的上旋球来打乱对手。发球的落点控制则是以中路的短球为主,结合使用了发斜线的小三角区和正手位的近网短球,以抑制对方的上手抢攻。

表2 王皓在比赛中的三段指标分析(王皓VS王励勤)

表3 王皓在比赛中的三段指标分析(王皓VS张继科)

2.3.2 接发球抢攻段分析

从表3中王皓在接抢段的得分率为42%,是在良好以上,使用率为42%,也超过了上限。王皓对接发球的主动积极,使用率也是明显地加强了。虽然是主要以摆短,结合运用反手位挑斜线和正手位的挑斜线技术。

2.3.3 相持段分析

从表3中王皓在相持段的得分率为43.9%偏低,使用率为34.5%也低于底限。在正手位的进攻是拉斜线为主,反手位则是以运用侧身拉斜线和直拍横拉斜线技术,结合使用侧身拉直线的得分手段。

3 结论

(1)王皓的发球抢攻段的总体使用率还是较低,对方面对王皓的发球比较熟悉,也就对接发球控制得都较好,留给王皓能够马上就上手抢攻的机会不多。

(2)王皓在接发球抢攻段的实力很雄厚,但属于慢热型选手,也即他进入比赛状态比较慢。对接发球控制以摆短、劈长为主要运用技术,争取为了第四板的进攻争得时机。其接发球的直接抢攻是以反手台内横拉技术为主,取得比赛的主动,并且其在比赛中的抢攻后的正手进攻失误也是过多。

(3)王皓在相持段较前两段的发挥较差,在相持过程中,出现了正手回击稳定性较低、发力不足、并且主动回击失误偏多的缺点,同时对局末的关键球上得分能力比较差。

[1]张博.对直拍快攻打法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4):97-99.

[2]赵霞,李金亮.新规则对世界乒乓球运动技术发展趋势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12(5):32-33.

[3]苏丕仁,赵霞.对新规则下直拍进攻型打法发展趋势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25(1):40-42.

[4]蔡学玲,郝哲.第28届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半决赛柳承敏技战术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0(3):258-260.

G846

:A

:2095-2813(2017)03(c)-0026-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9.026

李莎(1992,2—),女,汉,广州人,本科,研究方向:乒乓球训练与方法。

猜你喜欢
王皓斜线接发球
我是小小绘画家
非同一般的熊猫
樊振东和林高远乒乓球接发球技术比较分析
提升网球接发球教学效果的策略研究
李莉 请来王皓做客《一路畅通》
网球训练的接发球技术与训练方式研究
对瓦尔德内尔、张继科2/3右半台短球接发球的研究
王皓国画作品
疯狂的游戏
趣味数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