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园林专业学生语文阅读课程资源现状调查分析

2017-05-10 12:54韦芳
文教资料 2017年6期
关键词:园林专业现状调查中职

韦芳

摘 要: 园林专业是理工类学科中的一个小分支,针对该专业开发的成系统的语文阅读课程资源较少,单一的语文教材无法满足该专业学生学习的需要。学生语文阅读课程资源的获取途径是什么?有何特点?学生需要怎样的语文阅读课程资源?这些都是本文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中职 园林专业 阅读课程资源 现状调查

一、概念的界定

1.课程资源的概念。

从春秋时期开始,中国的文人已经开始自觉地创造和利用课程资源了。《论语·里仁》篇里,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這里的“游”包括“游学”这一特殊的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活动源于孔子的周游列国。孔子历经十四载,讲学论道,虽然自己的政见不被采纳,但回国之后他对学术思想的总结,这行程数千里的历练是他理论成熟不能绕开的重要经历资源。之后,“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又成了中国文人的座右铭,那时的中国文人就已经认识到人的知识获取途径不能局限于书本,要在实践中体会、运用书本上的旧知,在学习游历中获得新知。离开熟知的环境,到一个新环境里游学、游历,不是单纯的学习,更不是纯粹的旅游,而是要在新的社会环境中开阔视野,体验人生,历练自己。此时所经各处,所遇个人,所看各景俱是资源,能扩大知识面,也为曾经获得的书本知识增加丰富的注释。昔日徐霞客“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知未知”,他所“达”所“探”的各种人文地理、动植物、社会百态,并以此形成的《徐霞客游记》,何尝不是获取资源之后,又反馈到书本中,为已有书本的内容扩展提供了自己的素材资源。尽管我国文人很早就开始自觉地利用课程资源,但一直以来都是一种自发的原始状态,并没有形成系统性的理论。在美国人泰勒提出这个概念之后,我国的教育学家们才开始有意识地对这一理论进行探索研究,他们对课程资源研究的方向与程度不同,对概念的界定也各有不同。

“课程资源”说法的首次提出是在泰勒于1944年编著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我国的教育学家们随之对此进行研究,他们对“课程资源”有着不同的解释:

“课程资源是指富有教育价值的、能够转化为学校课程或服务于学校课程的各种条件的总称。”①

“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②

“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课程编制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它具有多样性、潜在性、具体性和多质性的特点。”③

以上是几种对于课程资源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论述。第一种说法可以作为一个定义,但没有一个具体的指向性,较为笼统。第二种说法与第一种说法相似,只是将定义的范围拓展了。第三种说法指向性较为明显,不仅课程资源涵盖的内容有具体指向,还指出了课程资源具有的特点,是较为容易理解且较为准确的归纳概括。显而易见,课程资源应该包括所有能够为学校课程服务的教育教学资源,涵盖面十分广泛。

学校各个学科教学中所使用的教材,编写时不仅要考虑学科特点、教学规律,还要考虑学生的基础和接受度,之后在各类资源中选取最具代表性的范本放进课本,因此课本上的资源无疑是较为适合该年龄段学生学习的经典范例。但正因为已经过层层的挑选,加上课本的容量有限,能够进入课本的资源较少,大多数能够佐证课本内容或与课本内容没有直接关系的间接资源素材是无法放入课本的。这部分课程资源从课程的设计规划、实施方案、评价体系再到能构成课程的各要素,涵盖面广,延展性强,具体可感,内容十分丰富,体现了极强的包容性,这就是上文所说的课程资源有“多样性、潜在性、具体性、多质性”特点的体现。当然并不是所有素材都能简单地归纳到课程资源里,课程资源必须经过搜集整理,筛选挖掘,将其中蕴含的对课程教学有帮助的内容提炼出来,并运用到教学中,实现功能化,才能称之为课程资源。

2.语文课程资源的界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在《2013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中,对语文课程资源是这样表述的:“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方面的语文课程资源,应积极利用和开发。”④

新课标明确地将语文课程资源分为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两大部分,还明确地指出语文课程资源的众多载体。课堂教学资源覆盖面较窄,因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时间、内容、教学实施计划等都有严格的规定,所以它所能容纳的要素要少一些,这些要素是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和任务的需要配备的。课外的学习资源内容就丰富得多,几乎涵盖了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学校、家庭、社会都是这些资源的载体和来源。

语文学科是人文社会科学里一门重要的学科。简单来说,“语文”包含“语言”和“文学”。“语言”突出的是学科的工具性,“文学”则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文史哲不分家”,这样的表述也许不够准确,但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中国的文学,不仅仅是诗歌散文等艺术形式,还包含更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文化典籍浩如烟海,借鉴西方的图书分类法修订的“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都无法将这些典籍全部概括归类。四部分类法的产生和使用,就是中华文化丰富内蕴的体现。“四部”即“经、史、子、集”,“经”收儒家经典,如十五经及相关著作;“集”是诗词文的总集和专集,这两部分是纯粹的文学内容。“史”部涵盖的史书(主要为二十四史)和“子”部诸子百家的典籍,都是中国经典的文学作品。因为所有著作都需要语言文字准确精练地加以表达,要文饰和内涵兼具,所以不论是哲学、名学还是兵学、法学、天文学,大部分典籍都具有文学作品的天然属性。文学的社会性和真实性使得进入文学领域的资源异常丰富,而以文学作品为主要内容的语文课程资源,涵盖面之广,内容之丰富可见一斑。

二、桂林林业学校学生获取语文课程资源的现状及分析

1.桂林林业学校语文课程资源获取途径问卷调查。

语文课程资源非常丰富,学生如何获取这些资源呢?笔者对桂林林业学校两个年级共五个专业教学班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投放问卷153份,收回问卷153份,有效问卷151份。

为了更好地开展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现面向桂林林业学校园林专业班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希望通过调查,能够充分了解学生对语文课的看法及语文课程资源的获取途径。

表 桂林林业学校语文课程资源获取途径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2.調查问卷分析。

(1)部分学生对语文课无感或不喜欢语文课,他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语文基础很薄弱。他们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认为语文课没用,对专业学习也没有帮助,加上对老师的讲解不感兴趣,因此听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语文课本的内容对学生没有吸引力,这些内容既对专业的学习没有帮助,又没有好听的故事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可以看出,学生对语文学习不重视,不仅是因为语文课本上的内容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认为语文学习对专业课学习没有帮助。

(2)学生的语文阅读课程资源获取途径比较广泛,包括校内语文课程资源和校外的语文课程资源。校内的语文课程资源,以语文课本为主,主要从语文教学中获取。课外的语文课程资源主要是信息化资源,也包括部分文字资源和实物资源、活动资源。学生获取资源的途径主要是电子类设备,他们更感兴趣的是娱乐类信息。碎片化是学生课外获得资源的特征,他们不会主动地在课外获取对专业学习有帮助的各种资源信息,这就导致他们获取的课程资源不完整、不成系统。

三、中职园林专业语文阅读所需课程资源构想

1.以语文教材的知识系统为总纲。

从以上调查得知,中职学生获取的语文阅读课程资源有限。尽管随着科技的发展,获取课程资源的途径越来越多,但中职生并不会主动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课程资源,他们获得课程资源的主要途径还是语文教材。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语文教材的知识体系不断改进,如今已经较为完备。各出版社的语文教材既立足于整体,又有鲜明的职教特色,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一应俱全。各出版社的教材都分为“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这些相对独立的模块式教材,较好地形成互补,对学生的文化素养、专业技能和终身发展能力的培养训练较为全面,是当前较为合适中职生学习的课程资源。中职园林专业的学生非常需要教材提供的知识体系,对他们进行系统的知识传授和能力训练,因此中职园林专业语文阅读课程资源,必须以现有的语文教材为骨架构建知识系统。

2.以园林艺术构成要素为切入点,完善语文阅读课程资源。

现在的语文教材,范文、导读、知识、作业四大基本系统齐备,自成一格,分为不同的独立模块,也有不同的侧重点。就与专业学习关系较为密切的职业模块而言,选文不能将理工科类的专业都照顾到,因此所选文章多侧重于对学生良好职业素养和道德的培养,这样的范文系统对于园林专业的学生来说并不适用,不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对园林专业科教学的辅助作用。

世界园林体系分为东方园林、西亚园林和欧洲园林三大体系,中职园林专业学生学习的主要是东方园林体系的内容,它以中国古典园林为典型代表。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华文化的结晶,它扎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之上,蕴含多种艺术门类,有独特的意境,在世界园林中自成一体。中国古典园林崇尚自然,讲究源于自然,高于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因此构成中国古典园林的景观要素都是自然界的各类景观物体。在中国文学作品中,有大量的对自然界景观物体及其组成的景观小品进行赏析的诗词文,这些诗词文所蕴含的精神恰恰能与课本中传达的某些精神相应和、印证。因此,完全可以将它们进行适当选择后,作为阅读课程补充资源,编入中职语文教学中。

3.以中职生的学习基础和需要为出发点,进行语文课程资源内容选择。

古今中外描写园林的文学作品非常多,但语文阅读课程资源的开发有一定的篇幅限制,不能囊括所有描写园林的诗词文章。此外,中职园林专业语文阅读课程资源,必须以中职园林专业学生的语文学习需要与基础为出发点。桂林林业学校园林专业的学生,专业学习的重点是中国古典园林。能将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林理念与园林艺术理解得透彻深入,除了中国古代的文人外不作他想。与现在人们去古典园林只是进行观赏活动相比,中国古代文人不仅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创造者,还是参与者,不仅参与建造园林,还在园林里生活,进行各种文学活动,因此他们对园林意境的体会尤为深刻。可以说要深刻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内涵与精髓,莫过于阅读中国古代文人的各类作品。对于中职园林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在专业课的学习当中能将园林设计的各种技巧学得熟练,但对中国古典园林中蕴含的内在精神品格和审美旨趣的理解却是短板,这是他们专业课学习的瓶颈。因此,中职园林专业语文课程资源在内容选择上以古代诗词文为主,间杂有现当代的著名诗词文,这样的选择,既是从中职园林专业学生的基础出发,又满足了他们的学习需要。

中职生的基础不好,语文水平不高,选文以简单为要,尽量选取一些短小精悍的古诗词文。从小学到中学,学生学过许多古代诗词文,但多杂乱,且并不以园林要素分类,学生没有进行系统化的学习,体会不深。选文时,学生学过的熟识名篇优先进入文章编排序列。让学生从另一个视角学习这些熟识的古诗词文,必定另有一番体会和感悟。在不打乱语文教材授课思路的同时,补充课程阅读资源可以帮助缓解学生阅读量少、知识面窄、文化常识积累不足的问题。

4.“双学科”适用原则。

中职园林专业语文阅读课程资源,在内容设计上以园林艺术构成要素为切入点,因此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可以作为教学内容的拓展资料,直接进入园林专业的专业课教学,不存在使用不方便和资源零散难以翻找的问题。专业课教师在教授园林景观要素内容时,可以直接用此资源作为教学内容的佐证材料,使用方法和应用程度由专业课教师自行把握。

作为语文教材的补充,中职园林专业语文阅读课程资源选取的都是文学类作品,因此能直接应用在语文课教学中,为增加学生阅读量和学生的文化常识积累起到积极的作用。

注释:

①范蔚.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J].教育科学研究,2002(3):32.

②吴刚平.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全球教育展望,2001(8):24.

③徐继存,段兆兵,陈琼.论课程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J].学科教育,2002(2):1.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园林专业现状调查中职
园林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典型模式研究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园林专业教学中的尝试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