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2017-05-10 17:52李艳
商场现代化 2017年7期
关键词:县域发展对策农产品

摘 要:县域农产品外贸的发展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改善和调节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农产品外贸的作用入手,分析了县域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现状,然后给出了县域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对策,最后给出了结论,其内容对于县域农产品外贸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农产品;发展对策;县域

一、引言

自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内对外的经济贸易便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趋势。县在国内的经济体系中处于比价重要的环节和地位。县域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地方的民生,影响地方人民的生活水平。县域农产品的对外贸易的发展直接影响农民的收入,因此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农产品的贸易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一环。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经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主要涉及就业、家庭收入等,还关系到国家经济增长、社会和谐稳定等宏观方面,因此,研究农产品贸易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农业国际化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产物,农业竞争格局已经由单一的市场化竞争转变为区域协同竞争。加快农产品对外贸易经济发展,有利于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同时,对于丰富国内农产品市场,增加外汇入,实现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等均具有重要作用。深入研究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现状,通过研究找出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而找出解决的措施和对策,才能促进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遵循这一思路本文对县域这一特定区域的农产品的对外贸易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

二、县域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1.“小打小闹”与“单打独斗”现象普遍存在

在许多县域农产品的对外贸易经营中,资金不足、技术不配套等因素导致县域农产品的对外贸易的发展小打小闹,无规模经济效益,普遍存在单打独斗、各自为政的现象,往往是简单依托“一家一户”的生产模式,导致的单打独斗,没有形成产业化经营和集约化生产。这一般情况下严重制约了县域农产品的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建设进程。

2.在农产品对外贸易中简单依赖原产料的出口,缺乏加工环节,无法形成产业链

一些县域在农产品对外贸易中简单依赖原产料的出口,缺乏加工和深加工环节,无法形成更长的产业链,导致农产品出口贸易缺乏竞争力,在国际贸易中占据市场份额往往偏少,并且依赖简单的农产品原产料的出口,赚取的利润被大大限制,更多的利润反而被农产品原产料的进口方通过深加工赚取,导致出现了“为他人做嫁衣”的现象。

3.在农产品对外贸易中没有充分利用电子化平台

在农产品对外贸易中没有充分利用电子化平台的优势,导致一些县域在农产品对外贸易的成本高,速度慢,且市场狭窄,没有有效的市场营销和推广。导致长期依赖过固定客户客户,市场开发和增长缓慢。严重影响了农产品对外贸易的交易额增长。主要原因在于县域贸易企业对在农产品对外贸易中充分利用电子化平台的优势认识不足。长期固化的运营平台模式导致发展方式的单一化。

4.没有形强有力的品牌

长期缺乏品牌经营,导致品牌竞争力和影响力不足。通过产品品质和服务形成的品牌力量将形成长期的竞争力,将提高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竞争力和利润率。县域企业对提升企业品牌竞争力的认识有待提高,导致相应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缺乏、对消费者的影响力不足、品牌经营规模小、品牌影响力可持续性差。

三、县域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对策

1.加快建立农业产业集群

农业产业集群是在相对集中的区域范围内,根据区域布局、产业经营和专业生产的要求,具有关联性或互补性的农业企业及其他机构群,以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为对象,通过产业链集聚发展形成的有机群体。紧紧围绕县域经济发展和建设目标,大力发展和实施农业产业集聚工程,重点培植壮大若干农业产业集群。以县域本地经济为特色,进一步推进县域经济聚集产业平台覆盖全县各所农业产业,并逐步向偏远和穷困地区渗透,助推全县形成农产产业聚集保障体系,同时为农村产业聚集进行体系产业化、系统化的提升服务。我国县域农业产业集群可以形成如东北的县域玉米产业集群、大豆产业集群,沿海的海产品产业集群、一些地方县域的水果产业集群等。

2.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努力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促进农民增收,有效的开展农产品对外贸易,必需促进农产品深加工业取得长足的发展,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加快全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进程。因为大部分情况下原材料的出口贸易赚取的利润比不上深加工能够赚取的利润。将农产品深加工业作为实现农业产业链延长和农业增效的重要举措,在对外贸易中,农产品深加工一端连着农地,一端伸向国际消费市场,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必要措施。县政府要对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进行重点的政策支持,对深加工技术进行创新和改造,拉长农产品对外贸易的产业链。同时应该联合食品研究所和高等院校对农产品深加工进行进一步的研发,创造更多的種类或口味,促进农产品深加工的进一步发展。

3.充分利用电子化贸易平台开展县域农产品对外贸易

充分利用电子平台的对外贸易功能,提高县域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开展对外贸易的能力和水平。鼓励县域企业利用电子化平台开展对外贸易,有利于降低农产品对外贸易的陈本,加快农产品对外贸易的速度,推动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提高县域产品对外贸易的整体发展水平。重视并充分利用电子平台开展农产品对外贸易,有利于县域主动适应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新趋势,促进县域农产品外贸的稳定增长。应充分利用第三方电子平台,将减少县域自身资金的投入,在农产品外贸注重资源整合和引入,促进县域农产品外贸的积极开展。同时充分加大对外贸易的电子化平台的人才的培训和引进,促进人才和县域农产品外贸产业生态的形成。大力发展外贸新型商业模式,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

4.大力进行县域外贸农产品的品牌化建设

以农产品的品牌化发展为重重点,大力扶持特色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进行品牌化经营,同时促进农产品标准化,加快建设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推进特色农产品标准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同时加强品牌宣传和推广,推动品牌持续健康发展和壮大,不断提高品牌价值,锻造品牌的持久力和影响力。结合农产品的深加工,不断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农产品深加工基础上的品牌经营和建设。

四、结论

县域经济的良性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县域农产品的外贸是其中重要的内容。从县域农产品对外贸易的现状可以看出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针对这些不足文章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相关内容对县域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和研究具有很好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蓓.河南省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6,(10):67-72.

[2]仲玉洁,张吉国,胡凤久.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1,(03):8-10+36.

[3]徐诗蕾,陈晓菊.浅析宁波市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及对策[J].现代化农业,2016,(02):48-49.

[4]夏建海.发展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经济的对策研究[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0,(01):44-48.

[5]杨柳,张艳超.黑龙江农产品对外贸易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外资,2013,(01):66.

作者简介:李艳(1977- ),女,馆员,研究方向:经济与贸易管理、经济管理类实验管理

猜你喜欢
县域发展对策农产品
论提升县域环境质量的现状及治理思路
基于融媒体环境的县域媒体技术创新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县域高中文科数学生态课堂的“三味”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国家十项举措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