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疍家服饰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2017-05-10 08:08王昭旭许浩丰黄伟展
商场现代化 2017年7期
关键词:服饰开发

王昭旭+许浩丰+黄伟展

摘 要:疍家人因常年生活在海上,其服饰文化深受水环境影响,具有明显的海洋特质,在疍家文化逐渐被关注的背景下,咸水歌和水上婚礼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传承和利用,然而疍家服饰虽极具特色开发利用程度却仍不明显。本文以海南疍家服饰文化为切入点,旨在探讨其旅游开发价值,以期为海南疍家服饰文化传承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疍家;服饰;旅游价值;开发

服饰是一个群体在一定时期的文化标志。海南岛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服饰,其中黎锦技艺具有上千年历史,而作为汉族中特殊的族群--疍家人生活在海洋大环境中,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独具海洋特质的服饰文化,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疍家人的生活习惯、生产方式、群体性格和审美个性,为海南本土服饰文化增添了光彩,然而,目前却很少宣传疍家服饰、市面上更是少见疍家服饰相关商品,如何更好地将疍家服饰与旅游活动相结合,发挥其应有价值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海南疍家服饰旅游资源概述

1.海天一色的服饰

(1)日常服饰

海南疍家人的服饰同两广及福建等地的疍家人以及汉族大群体基本相同,旧时主要以唐装为主,但源于对海洋的敬畏,融入了海洋的元素,主要以蓝黑色为基调,如三亚疍家不论男女都穿短而宽的开襟粗布上衫,长可及膝,黑色是老人用,蓝色是妇女用,灰色是男人用,疍家女衣襟袖领上镶有一寸余宽的黑色布条,平时围围裙。裤则短而肥大,方便劳作时把裤脚卷起裤头打结,裤子后部往外翘,避免下海捕鱼时弄湿;老人着狗头裤,儿童穿斓孵肚。此外,三亚疍家女会在喜庆时在腰上系银腰带,以示隆重,同时还起到护腰、保健作用。

(2)喜庆服饰

疍家人结婚时,亲友会制作疍家衣作为贺礼,家人会送六尺衫布作为嫁妆。新郎新娘均以高领唐装为主,配以长裤。虽然旧时疍家人衣服以蓝黑色为主调,但美丽是每个人都向往和追求的,贫困疍家人在喜庆时也穿着红色的衣裳,疍家人摘取松籽果等汁液是红色的果实,将汁液榨出,将布料浸泡染色蒸煮晒干制作红色布料。如1970前的三亚疍家新娘着高领丝绸红衫,领口约41厘米,头纱长近脚腕(长123厘米,宽127厘米),上面镶嵌金色亮片,帽顶镶七彩绒球,帽檐处垂挂彩珠,穿黑色裤子。新郎着高领黄色丝绸唐装,戴黑色帽子,穿灰色裤子,胸前佩戴大红花。

新中国成立初期,疍民曾被动员改装,不穿两色衣,但疍民认为这是他们的固有服饰,不愿改变。随着离海上岸,疍家人受陆上文化的影响,主要以时装为主。

2.精美实用的配饰

(1)海南疍家人喜欢的首饰与汉族大群体基本相同,疍家女更偏爱碧玉和翡翠。以碧玉或翡翠雕成直径为2厘米左右大小的单孔圆环,配上3克左右的细金链作为耳坠。

(2)疍家女四季都喜戴上高下宽的筒式竹笠,此款竹笠做工考究,项上直径为10厘米、高8厘米,下半部为直径40厘米、高为4厘米,外部刷上一层金黄色的海棠油,既美观又起到保护作用。现今,在海南岛沿海地区,不仅疍家人而且当地人也都爱戴这类筒式竹笠。笠带则更为别致,由红、橙、黄、白、紫、蓝、黑等彩色胶丝配上贝壳珠类编织而成,佩戴时笠带勒于下巴处。

(3)海南疍家人束发髻也有自己独特风格。为了方便捕捞,疍家人把头发结发髻或裹上头巾,这是疍家女特有的标志之一,妇女结发髻尤为普遍。清代诗人李文藻在《迎春》中有:“春在东山山上头,鸟啼草绿夹鸣驺”诗句,说明沿海一带疍家人结发髻现象普遍存在。如三亚疍家、临高县调楼镇疍家妇女多梳田螺状的发髻,发髻上插上价值不等的髻珥饰物,如银簪、剑鱼骨簪、旗鱼刺簪、蚝尾针簪。疍家女少女时期留辫,12岁起斓围裙。作业时,疍家女还爱包一条方格花纹的方布,又名红鱼头巾,将前额露出,两侧交结在下颊,脑后留出方巾一角,冬天海风中起到保暖作用。此外,疍家人因生活区域的有限,常年活动于船里,疍家人不穿鞋不穿袜。

此外,心灵手巧的疍家女还擅长制作各种生活所需的饰物,如手工绣制方格与花纹相间排列、颜色错落有致的儿童精美背带,背带是疍家女出嫁时细心的娘家人为其准备的礼物,用于疍家女劳作时将孩子包住背在身后腾出双手劳作,背带中间配布袋,背带上方留出一部分布料用于半捂孩子头部使用;编织长约25厘米宽约7.5厘米、高约5.5厘米的方形手提布袋;绣制花朵图案的红色长枕套;自制新娘蚊帐及门帘以及船上遮风挡雨用的罩帘;用渔网自制孩子睡觉的摇篮等。

二、海南疍家服饰文化旅游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

(1)海南疍家服饰文化面临着海南岛国际旅游岛建设浪潮洗礼的同时也深受海南岛日渐成熟的岛服文化的影响。随着疍家人离海上岸,现代文化的冲击,缤纷多彩的服饰样式以及竞争力强大的服装市场对疍家服饰的传统传承都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2)疍家后代越来越多接受高等教育,接触了主流文化,对于传统服饰手工艺的传承大多失去兴趣,随着疍家老一辈相继辞世,造成了传统服饰技艺传承发展的断层危机;(3)疍家人旧时被认为是“贱民”,“上岸低头行”,作为身份标志的蓝黑色传统服饰在疍家人看来是上岸后被排挤的一大阻力,随着时间流逝,多不愿穿着;(4)服饰文化内涵的发掘和展示不足,宣传力度不够。外地游客到海南岛接触的更多是自然风光,对于本土文化知之甚少,留下来的海南疍家服饰文化记忆自然就缺乏。

三、海南疍家服饰文化的旅游开发及价值对策

海南疍家服饰文化作为疍家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俗文化旅游的重要内容,有别于汉族大群体和海南黎苗族服饰文化,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

1.可以成为旅游观光和增长知识的一部分

海南疍家服饰是疍家人生产生活中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是海南海洋文化旅游中的一朵亮丽奇葩,是海南疍家文化符号的物化表现,通过原真展示,导游及讲解员客观讲解服饰文化,可以向游客展示除了黎苗族以外不一样的海南本土服饰文化。在这过程中,游客可以观赏到疍家人海天一色的服饰、精美使用的配饰等,感受到疍家人审美的个性,体会到海洋文化。而这些价值的实现需要借助民俗陈列馆等载体以及各界人士参与等环节。首先,需要政府牵头,联合相关部门,对海南疍家文化进行统一普查和调研,成立疍家文化陈列馆,展示包括疍家服饰在内的传统民俗文化,如三亚疍家陈列馆是较为成功的典例,应该向全省推广,进而在昌江海尾、临高、琼海潭门等地建立专门展出疍家服饰乃至疍家民俗文化的场所。其次,加强宣传和教育,培养疍家人自觉宣传疍家服饰文化意識,如在重要节日如元宵节和端午节等大型活动庆典主动穿戴疍家服饰;再次,在各列动车、观光车等区域开辟疍家文化特别是疍家服饰宣传专栏,向观众宣传海南疍家特色服饰,让游客入岛时即能对疍家文化产生第一印象,也增加对疍家服饰文化的了解。

2.可以成为旅游参与和体验的一部分

疍家服饰同疍家建筑一样,是游客可以直观感受和获取的旅游文化符号,当游客身临海南民俗文化大环境下,疍家独特的海洋风俗与海上风光巧妙结合,可以更好地吸引游客,如果融入体验式的活动,游客将对疍家文化产生更为深刻的印象。可以利用海南岛的“欢乐节”、疍家祭海仪式、疍家文化交流会等开展服饰制作互动体验活动,向游客介绍疍家服饰的原材料取材、服饰主体制作过程、服饰上的纹路绣制过程以及每个袖口、领口等的深层文化内涵,游客参与制作和穿戴疍家服饰,增强趣味性。

3.可以成为旅游购物和旅游纪念的一部分

海南旅游产品以椰风海韵为主打,留住游客的是自然风光和黎苗族文化,带走的是椰壳海贝黎锦等手工艺,而疍家文化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将有利于丰富海南旅游纪念品,推动旅游购物消费。首先,应保留海南疍家服饰文化旅游纪念的原真性,充分发挥疍家服饰的独特、神秘的文化属性,推出具有纪念性服饰旅游产品,给离岛的游客以知识的启迪和收藏的价值。其次,创新设计,融入时尚元素,流水生产出易携带的服饰纪念品,体现海南本土疍家特色服饰文化的艺术性、实用性,作为离岛游客馈赠亲友的礼物。同时引导和鼓励旅游企业对疍家服饰文化旅游纪念品进行宣传和销售。

四、结论

海南疍家服饰文化深受疍家生活环境、生产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影响,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服饰文化,发掘和利用海南疍家服饰文化,将有利于推动海南民俗文化走向世界,促进海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服饰开发
去海边吧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猜朝代
浅谈动力总成骡子车开发方法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
在线投稿与编辑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
Wearing 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