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你还不谙世事

2017-05-10 09:27粲然
孩子 2017年5期
关键词:冲破小弟弟勺子

粲然

汤姆有个新的小弟弟,大人们都说小弟弟太可爱了,要吃掉他!但汤姆大喊:“不要吃掉宝宝!”

三五锄幼儿园是一个能让大人吓一跳的地方。

比如说,只要孩子双方事先说好规则,它允许打架。

打架时,老师们会以“袖手旁观”的姿态在旁边观察。要不要喊“停”,也取决于孩子自己的意愿。

又比如说,三五锄每周都有一个“拉斯维加斯日”。园里摆满一桌一桌的桌游,老师们当“庄”,孩子们推牌掷骰,吆五喝六。许多五岁的孩子,都已是三国杀老手,到了六岁,则已初通围棋、卡卡颂、拉密,连麻将都上桌摸过了几把。

再比如说,对于幼儿园来说,孩子们有一些规则上“明令禁止出入”的地带。第一个,就是厨房。可是,虽然老师和阿姨都虎着脸说,“小朋友绝对不能进去”,但厨房门边依然有一个“很容易被打开”的柜子,里面散落着一些糖果点心。每一年,都有一些自命长大了的“大孩子”,无师自通地召集起大家伙来,去“厨房偷吃”。回家孩子们会很兴奋地和爸爸妈妈说,“今天我们去厨房偷东西吃了!”爸爸妈妈大吃一惊,夜里到家长群里一说,就会有老家长安慰他们说:“去年我们的孩子也‘偷吃过。”可第二天,老师照旧虎着脸,叉腰站在厨房门口,大声说:“小朋友绝对不能进厨房哦!”

说这些,并不是想说规则是可以打破的,而是说,人世之中那么多禁忌、条约、规则、制约,终人一生,如影随形。然而人性之中,依然也有那么多无所禁忌冲破桎梏的力量,需要流泻,需要倾注。就像黑夜和白天,灼热和寒冷一样,需要被心灵收纳,需要被大地呈现。

这些东西,有时候是超越日常语言,超越界限的。因其特殊,因其突破常规,所以,需要一个特殊的“包裹物”,一个像潘多拉盒子一样打开的“仪式”。而最适宜的“特殊容器”,就是“故事”。

“故事”里,孩子可以自然而然、又安全地投射自己。可以得到“你卓尔不凡”的鼓励,可以尝试“不乖”,甚至试一试“和可怕的大人对抗”……这些成人平时没有力量与孩子倾诉的关乎世界另一面的事,那些我们想对孩子说的话,通过故事就能传递给孩子,为的是让不谙世事的孩子能听到那些——我们希望他们听见的事。

《勺子》

《勺子》是一本孩子们一看就会哈哈大笑的书(把日常的东西画上两个眼睛在地上走,就是孩子们哈哈大笑的“点”)。

勺子生活在一个热闹的大家族里。但他最近闷闷不乐,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他的朋友们是怎么想的呢?总能发现别人优点的勺子,最后发现自己的长处了吗?

这本书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日常视觉,一个孩子可以轻易驾驭和理解的比喻,来和孩子讨论“每個人的特殊与卓尔不群”。

《玛丽太乖了》

这本书描写了一个非常非常有特色的孩子——一个乖得让人着急的孩子。

玛丽很乖很乖,乖到让人着急:女士的皮包打到她的头,给一位先生让路,她都会有礼貌地说“抱歉”,甚至别人还未必听得见。她想要的小熊,还没等她说完话就被人拿走了;看中的鸭子也不见了,她却为了礼貌,使劲按捺心里的失望。

无论什么个性的孩子,每一个孩子,都经历过这样的内心天人交战。最后,是什么让他们的自性勃然而出?是什么,让玛丽在大人面前大声为自己的权益说话?在这个故事里,最后的答案,是爱。

《不要吃掉宝宝!》

《不要吃掉宝宝!》说的是一个大人和孩子认知隔绝的小故事——

汤姆有个新的小弟弟,大人们都说小弟弟太可爱了,要吃掉他!但汤姆大喊:“不要吃掉宝宝!”这是一声孩子的呐喊,对抗成人的看似残忍、实则充满爱意的表达;也是充溢了爱的呼喊,其中饱含着对小弟弟的爱护之情。怎样在孩子面前做出恰当的表达,怎样呵护孩子的情绪,怎样让全家人情意互通、其乐融融,这本书通过令人捧腹的爆笑故事,为大家提供了范本。

三个故事,三个冲破禁忌、冲破规则、冲破阻碍和隔绝的表白。它们都在守护着孩子,确保孩子在不谙人事之时,就知道自己永远不会无路可走。

猜你喜欢
冲破小弟弟勺子
做木勺子
吃面
B站冲破圈层
夹在杯子上的勺子等
王喆:温柔所及是你
冲破次元壁
好想变成小弟弟
七岁少年勇救小弟弟
我的小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