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际收支结构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

2017-05-10 19:30陈雨亭
商场现代化 2017年7期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

摘 要: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人民幣国际化进程不断推进,成为广泛关注的重点。本文基于国际收支的角度,在人民币国际化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基础上,通过对统计数据的整理分析,运用定量的分析方法,建立线性回归方程,研究国际收支结构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影响。通过研究,笔者认为,国际收支结构对人民币国际化有着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国际收支结构;双顺差

一、引言

自2001年中国入世以来,人民币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发生着超乎想象的变化,2009年开展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打开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新纪元。2015年人民币国际化更是不平凡的一年,人民币以10.92%的权重,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中的一员,这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又一里程碑。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提升人民币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的影响力是政界与学界热议的话题。人民币国际化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阻碍,如何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促进国际收支结构更加合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国际收支对人民币国际化影响的理论分析

1.经常项目顺差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

国际货币的职能主要是支付手段、记账单位和价值储藏。货币一般是先用于贸易结算,之后才能在国际市场上产生投融资和储备的需求。经常项目顺差对于人民币输出进行海外循环有促进作用。虽然有学者认为人民币大额净流出会损害币值稳定,依靠经常项目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较慢,但是,我们应该考虑到人民币国际化所处的阶段,目前,我国人民币国际化还处于起步阶段,从美元、日元、英镑的国际化历程来看,在国际化初期,也长期处于经常项目顺差状态,这对于货币的国际化有推动的作用。另外,经常项目的顺差带来了充足的外汇储备,使我国成为债权大国,这对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地位有着巩固的作用,此外还提高了清偿能力,进而提高人民币的国际信誉。

2.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

目前,资本和金融项目开放程度还不高,在2012年40个子项目中,还有3个项目处于禁止状态,较2011年的4个禁止项目,有1个项目在逐步放开,但相对于经常项来说,我国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远远低于实体经济。这样的管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资本输出。现今,人民币的输出主要是依靠与东盟、非洲等地区的直接投资和援助贷款,2015年底亚投行正式成立,这对于人民币的资本输出提供了重要的契机。资本和金融项目对于人民币国际化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后期,人民币国际化初期主要依靠经常项目,当人民币国际化达到一定程度时,需要过渡到资本和金融项目,资本管制逐步放开,与人民币国际化相辅相成。

三、国际收支对人民币国际化影响的实证分析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利用2001年至2013年的数据建立线性模型来分析国际收支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构建如下方程:

Y=α+β1X1+β2X2+β3X3+ε

Y表示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即估算的人民币国际化指数,参考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编制的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II)估算得出;X1表示我国经济规模,即我国GDP与世界GDP之比;X2表示经常项目差额规模,即经常项目差额与当年GDP之比;X3表示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规模,即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与当年GDP之比;ε表示随机误差项。

第一步,ADF检验。考虑到时间序列经济变量往往具有非平稳的特征,利用Eviews软件对进行单位根检验,得到如下结果:时间序列Y、X1、X2、X3为非平稳序列,一阶差分序列D(Y)、D(X1)、D(X2)、D(X3)非平稳序列,二阶差分序列D(Y,2)、D(X1,2)、D(X2,2)、D(X3,2)为平稳序列。

第二步,格兰杰因果检验。运用Eviews对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与我国经济规模、经常项目差额规模、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规模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进行检验,得到如下结果(表):

从表的格兰杰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在滞后两期的情况下,我国经济规模的变化、经常项目差额规模变化、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规模变化会使人民币国际化水平随之变化。但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变化对我国经济规模、经常项目差额规模、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规模的影响不显著。

第三步,回归分析。方程回归结果如下:

Y=0.21+2.07X1+0.89X2-0.33X3

(2.81)(9.93)(2.47)(-0.29)

R2=0.9312 R2=0.907 F=40.17

可决系数为0.931,修正后的可决系数为0.907,说明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解释程度较高,F检验值为40.17,模型整体具有显著性。

通过单位根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回归分析,验证了国际收支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GDP规模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最大,其弹性系数为2.07;其次,经常项目差额规模对人民币国际化也有正向的拉动作用,规模扩大1%,人民币国际化指数增加0.89%;然而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规模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出现了反向作用。

四、结论和政策建议

通过理论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是,我国经济发展规模的扩大对人民币国际化具有很大的正向推动作用;二是,经常项目差额与人民币国际化呈现正相关;三是,资本和金融项目与人民币国际化呈现了负相关,影响不显著,说明我国资本开发程度还较低,制约了人民币国际化发展。

基于以上分析,对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优化产业结构,稳步发展经济。强大的国民经济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坚实基础,但我国还需进一步调整对外贸易结构,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力。第二,调整出口结构,适当保持经常项目顺差。目前,人民币国际化还处于初级阶段,适当保持经常项目顺差有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但应该调整出口结构,鼓励高新技术的产品出口,有效规避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减少贸易摩擦。第三,逐步推动资本项目开放,鼓励资本走出去。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稳步有序推进,逐渐放宽管制,加强监管和调节。同时,积极鼓励企业利用人民对外投资,拓宽流通渠道,提高人民币在境外的流通规模。

参考文献:

[1]魏伦,翟东升.大国货币[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4:95-108,18 4-204.

[2]成思危.人民币国际化之路[M].中信出版社,2014.2:7-50,310-340.

[3]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2014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与发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7:13-140.

[4]巴曙松,吴博.人民币国际化元年[J].中欧商业评论,2009.6.

作者简介:陈雨亭(1993.08- ),女,汉族,云南寻甸人,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学

猜你喜欢
人民币国际化
深港通开启能助推股市上涨吗
人民币加入SDR对我国货币政策的不利影响及其对策
发挥离岸人民币债券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升级推动作用
关于中国国际储备需求问题的研究
“一带一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论述
日元国际化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
论“新汇改”及汇率贬值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
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旅游业影响的对策分析
沪港通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互动机制研究
新常态视角下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及发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