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国学经典诵读 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017-05-11 19:11魏刚
教育界·上旬 2016年6期
关键词:学情语文素养习惯

魏刚

[摘要]国学经典蕴含了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优秀诗词歌赋,浓缩了汉语韵律、辞章之美,主旨上寄寓着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追求和审美理想,闪烁着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主义光辉,展现出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高尚情怀。国学诵读不仅利于优化学生人格,重振人文精神,而且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国学诵读 语文素养 学情 习惯 环境氛围

从国学诵读的意义看,国学经典蕴含了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优秀诗词歌赋,浓缩了汉语韵律、辞章之美,主旨上寄寓着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追求和审美理想,闪烁着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國主义光辉,展现出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高尚情怀。诵读这些经典,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材料,而且保证了材料的质量,从优秀诗文中获得的一流的语言材料,会在学生的言语活动中焕发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一、了解学情,使选择的经典适时而降,春风化雨

结合我校阅读现状,语文教师可帮助选择具有代表性、篇幅文字适合学生的内容诵读。国家语委主任郝平也说:“我们今天诵读的经典,应该包括从古至今中华的诗文精品,既要有经典的古诗古文,也要有与民族精神和中华传统美德一脉相承、脍炙人口的现当代经典名篇。”笔者了解了甘肃省语文课外教材在各年级的经典诵读教材,不仅有《老子》《大学》《中庸》《论文》等,还有唐诗宋词,也加入现代的诗歌、散文名篇。我们语文教师可以结合语文教材、书后附录诗、语文单元活动等,根据不同学段特点选编经典篇目作为校本教材。

二、培养一种好习惯。把握好一个“度”

国学大师南怀瑾说:“硬记不是背诵,背诵像唱歌一样,不用动脑筋。现在的教育,是用脑筋强记,把脑筋都记坏了,这不是背诵。背诵,是小孩念‘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是什么内涵,并不知道的,就是会唱、会念,这个叫背诵。背诵是脑子表层的作用,比如一个小孩子学普通流行的歌曲,随便一听就背来了,他不要用心的,就永远记得了。”

追溯传统的教育方法,语文的诵读是轻松愉快的,古人所说“弦歌不绝”,是让儿童们在歌唱舞蹈的气氛中,达到文化教育的水平。配乐高声“朗诵”,那更是最高明的方法,让儿童不用绞尽脑汁去背记,自然而然地进入记忆,一生到老也不容易忘掉。

我们要创设高声朗诵这种记诵的氛围,老师可以领背,以自己明朗的音调感染学生的情绪,还可齐读和接力读、个人自读、男女生交替读、配乐朗读等,但都要高声朗诵。朗读多了,自然懂得言语与文字的音韵学,也懂得文字和语言之间拼音的学问。高声朗诵,读的时候有了起伏感、节奏感,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语感。

读背中要把握好“度”。因为国学经典中的一些篇章在大学语文中还会出现,基于学生的理解能力考虑,诵读中不必强求记诵,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也不必要求他认得每个生僻字。有时,徜徉在那种美妙的语境与语感中,孩子就会得到极大的启发与愉悦,等他长大之后,重读这些典籍,会有“回到外婆家”的亲切感,他在文化传承上开始的寻根之旅,自然就是收获。著名学者作家余秋雨先生就说:“我本人10岁左右时背诵了不少诗文,直到40岁能够较深地回味这些诗文的含义时,禁不住以万里漫游来寻找这些诗文的述实地和写作地,真实感受无限。”

三、随文解读,探究、收获写作知识技能

国学是博大精深的,它不仅能给我们以心灵上的抚慰与精神上的支持,更重要的,篇篇都是文章中的精华,它开拓了我们的思维,对写作大有裨益。我们要有国学赏析课,对经典的主旨、内容和表达特点,进行学习欣赏借鉴,让学生探究收获到写作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我市已有教师在这方面做过有益的尝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见到一位初中七年级语文老师,曾引导学生赏析国学经典中的写作手法,学生的发言颇为精彩:“《孝经》的‘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运用了排比法,使句子富有气势。”“《孝经》的‘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运用关联词,是关联法。”“《三字经》中的‘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是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三字经》中的‘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是举例法。”

在一堂课中,学生找到的写作上可借鉴的方法有十八种之多,多是自己起名字,提倡自悟。常做这样的赏析训练,学生的诵读之余就多了份冷静,多了份思考,写作时不再盲目,而老师有意识的引导则功不可没。

四、创设环境氛围,营造诗意人生

我们可以在书香长廊、墙壁、黑板报、每日格言、课前活动、课间音乐、校园广播、语文单元活动等方面,以绘画、书法、歌曲、游戏、短剧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渗透经典的元素,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与每日诵读的经典亲近。要保证诵读时间,还要组织开展诵读比赛。要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在小组中、班级中、学校中开展演讲赛、接龙赛以及擂台赛等多种多样的诵读比赛,会大大激发学生诵读积极性。

推动国学诵读,必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点,早有学者说得透彻:“语言能力的提高,取决于一个基础问题,那就是语言材料的丰富。一个人语言贫乏,必然带来思维的贫乏;而随着思想的丰富,必然伴随着语言的丰富。不论思想还是语言,都要靠积累才能丰富起来。思想和语言的积累都是终生的事,积累的途径也是各式各样的。诵读优秀的书面言语作品,无疑是语言与思想同步积累的最好途径。”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好配备的国学教材读本,借力于经典国学诵读,优化学生人格,重振人文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与素养。同时,这也是我们乡村语文教师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大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学情语文素养习惯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基于学情调研的鲁迅单元教学研究
习惯
上课好习惯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学情分析有效服务教学的实践探究
好习惯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