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价值

2017-05-12 09:06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结节出血量切口

邹 明

(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湖北 咸宁 437000)



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价值

邹 明

(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湖北 咸宁 437000)

目的 观察甲状腺结节应用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比较。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74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纳入本次的研究对象中,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7例,一组采用传统甲状腺切除术,作为对照组,一组采用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以及并发症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比于传统的甲状腺切除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效果更为显著,安全性更高。

甲状腺切除;传统;小切口;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水平,一般采用的是手术切除来进行治疗。传统手术方法会损伤患者的神经或者血管,在手术过程中或者在手术后会发生大出血,严重者窒息,并发症较多,且因为切口较大,不利于恢复[1-2]。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临床上应用小切口治疗的手术逐渐推广开来,成为甲状腺结节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以下研究报告旨在探讨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与传统的切除方式对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效果比较,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纳入研究对象的为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74例甲状腺结节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别列入对照组和观察组中,每组37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16例;年龄57~76岁,平均(64.48±3.25)岁;病程4个月~3年,平均(1.26±0.27)年;左侧结节18例,右侧结节11例,双侧结节8例。观察组中男20例,女17例;年龄56~75岁,平均(64.17±3.25)岁;病程5个月~3年,平均(1.36±0.31)年;左侧结节16例,右侧结节12例,双侧结节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传统甲状腺切除术)采取全身麻醉,让患者取仰卧位,沿着胸骨切迹横向作切口,长度大约为6~7cm,将皮肤组织逐层切开后观察患者的病变部位,将甲状腺切除,置入引流管,再逐层将切口缝合。

观察组(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采取全身麻醉,仰卧位,将患者的头颈部稍微向前伸,沿着胸骨切迹上2cm处作切口,切口长度约为3~5cm,再逐层将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切开,游离皮瓣,沿着甲状软骨到胸骨上窝纵向将颈白线切开,对甲状腺被膜进行分离,充分暴露甲状腺,对患者的甲状腺病程情况进行观察,如果手术空间不足则需要在甲状软骨水平切断部分胸骨甲状肌。然后将甲状腺峡部切开,分离结扎气管前患侧峡部血管,对甲状腺中的静脉进行离断,根据情况向上牵引甲状腺上下极。对囊内分支进行离断以游离甲状腺下极,保留甲状腺的后被膜。在切断和游离甲状腺上动静脉时紧贴甲状腺上极进行操作,远离甲状软骨侧板,在钳夹上极血管时,血管钳应紧贴着上极钳夹,将腺体一侧的血管钳钳夹在上极的腺体上,若上极比较深并且宽大时可以在上极腺体的实质内分几次对上极进行结扎[3]。之后置入引流管,并缝合切口,手术48h后拔出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在术后一周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情况。

2 结 果

2.1 两组手术各项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有1例吞咽不适,2例声音沙哑,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1%;对照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主要有3例吞咽不适,4例呼吸困难,3例创口粘连,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03%,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3 讨 论

甲状腺供血血管十分丰富,在切除甲状腺时很可能引发大出血,所以应尽量采用小切口切除,避免颈前肌群横断后出现肌肉与颈前皮肤粘连。有研究[4]结果发现,对甲状腺结节患者采用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相比于传统的手术方法,在减少手术创口对患者的伤害方面上显示出巨大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切口小,可减少术中的出血量,减少了止血和处理伤口所花的时间,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大出血现象,降低对重要脏器的损伤,从而减少并发症;而并发症少和切口小能够使患者尽早恢复,减少了住院的时间。本次研究结果与高峰等[5]研究结果相符。但因为本次选取的病例较少,且都是良性结节,对于恶性甲状腺结节尚没有研究。笔者认为,进行改良小切口手术关键要考虑患者的适应症问题,大多数认为对恶性结节最好不要采取小切口,而应行传统甲状腺切除。

综上所述,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手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可以在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同时,减少手术瘢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美观性,相比于传统的甲状腺切除,该术式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患者易于接受。

[1]金中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与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临床对比分析[J].医学信息,2015,28(35):74

[2]陈建立.两种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9):94

[3]白鹏.胸骨上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效果及并发症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7):111

[4]郑锦.研究不同甲状腺切除术在甲状腺结节治疗中的临床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4):25

[5]高峰,吴迟.传统甲状腺切除术与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比较[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6,23(5):514

R736.1

B

2095-4646(2017)02-0137-02

10.16751/j.cnki.2095-4646.2017.02.0137

2017-01-03)

猜你喜欢
结节出血量切口
乳腺结节状病变的MRI诊断
肺结节,不纠结
发现肺结节需要做PET/CT吗?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量的估测方法
体检查出肺结节,我该怎么办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初中历史“小切口”的教学实践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
小切口和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治疗食道癌随机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