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对市域经济增长贡献率分析
——以合肥市为例

2017-05-12 03:36余保华李恕洲
宿州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市域合肥市存量

余保华,何 刚,李恕洲

安徽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淮南,232001



人力资本对市域经济增长贡献率分析
——以合肥市为例

余保华,何 刚,李恕洲

安徽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淮南,232001

以合肥市为例,构建出人力资本等要素与经济发展的函数模型,采用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利用合肥市2003-2014年数据,计算得出人力资本对合肥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小。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是市域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其中人力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6.53%,人力资本水平的贡献率为15.76%,但也明显低于物质资本(63.1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据此提出加大人力资本投入、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健全市域人力资本制度等建议。

人力资本;经济增长;贡献率;C-D生产函数

1 相关研究与问题提出

市域经济介于县域经济和省域经济之间,具有明显的地区特色和优势,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1],因此研究人力资本对市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具有长远意义。合肥市是安徽省省会城市,其GDP从2003年603.64亿元高速增长到2015年5660.3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20.73%,高于安徽省年均增长率。合肥经济发展如此之快,与其人力资本的促进作用息息相关。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人力资本将会成为市域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然而,近年来,国内外经济问题不断出现,经济增长缺乏动力,各省市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下滑,众多的不利因素被释放出来[2]。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核心作用是推动市域经济增长的关键,为此,本文利用C-D生产函数,以合肥市为例,计算人力资本贡献率,并据此提出相关建议,为该地区制定经济发展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自经济学家舒尔茨正式提出人力资本概念后,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就成为国内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李海峥等以代表不同发展水平的六省市为例,利用Jorgenson-Fraumeni收入法和Mincer模型,构建人力资本度量指标体系和相应指数,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上海人均人力资本最高,广东总人力资本最高,而甘肃则在最后[3]。王弟海研究了健康人力资本与长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利用扩展的Ramsey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福格尔型中人力资本能显著促进于经济增长,且会导致经济中出现多重均衡[4]。张桂文等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出产业结构演进与人力资本存量间的关联度,结果表明两者之间耦合度不强,但有较好的耦合关系[5]。杜伟等以发达的技术水平为边界,利用中国各省市数据,研究了人力资本作用于经济增长在地区上的差异,结果表明人力资本作用于经济的直接效果一般,但间接作用效果好[6]。钱雪亚等提出了“差分回报”法,用以计算全国和部分有代表性省份人力资本社会收益,结果表明,1995-2009年以来,人力资本社会收益额增长缓慢,并且收益率呈现下降趋势[7]。

综上可知,国内学者利用不同的方法研究人力资本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取得的成果丰富,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国内相关研究较晚,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尚未完整形成,基于此,本文采用C-D生产函数,探究经济要素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利用合肥市2003-2014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2 模型建立

为了研究合肥市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本之间的关系,本文引入改进后的C-D生产函数,建立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本等要素的函数关系,得到计量模型,模型方程见(1)式。

Y=AKαH1-αhβ

(1)

式中,Y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出,用来表示经济增长;A是技术进步;K表示物质资本存量,α为其产出弹性;Η是有效劳动投入,用以表示人力资本存量,1-α为其产出弹性;h表示人力资本水平,β是h的产出弹性。

为了计算各要素对经济增长(GDP)的影响率和贡献率,对(1)式求解模型的差分方程,得到的差分方程如(2)式所示。

(2)

式中,ΔY/Y表示GDP的年平均增长速度,ΔA/A表示技术进步的速度,ΔK/K表示K的平均增长速度,ΔH/H表示H的平均增长速度,Δh/h表示h的增长速度。进而可以得出:α×ΔK/K表示物质资本对GDP增长的影响率,(1-α)×ΔH/H表示人力资本存量对GDP的影响率,β×Δh/h表示人力资本水平对GDP的影响率,它们分别除以ΔY/Y就能得到各自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为了便于计算和应用SPSS软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将(1)式两边取对数得:

lnY=lnA+αlnK+(1-α)lnH+βlnh

(3)

为了方便计算α和β值,再将(3)式进行适当变形,得出:

lnY-lnH=lnA+α(lnK-lnH)+βlnh

(4)

最后,在进行SPSS分析时,以lnY-lnH作为因变量,lnK-lnH和lnh作为自变量来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其中α和β分别为两个自变量的系数。

3 要素选取与度量

3.1 经济增长

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在一段较长时间内的产出水平不断增长的过程称为经济增长,目前衡量的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GDP)[8]。由于GDP在计算过程中没有考虑中间产品环节,直接计算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因此更加具有合理性和准确性。本文用合肥市2003-2014年GDP数据来表示经济增长,具体数据见表1。

3.2 物质资本存量

物质资本是指长期存在的生产物资形式,如机器、厂房、建筑物等,在经济增长中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9]。众多经济学家认为物质资本存量是由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组成,但在查找流动资本数据时,由于统计资料缺乏,本文采用前人研究方法,直接用固定资产投资来表示物质资本存量,这样可能会降低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但不会影响人力资本的贡献率,因此可以忽略不计[10]。具体数据见表1。

3.3 人力资本存量

目前,度量人力资本存量的方法较多,国内学者通常采用受教育年限法,即人力资本存量的数据用从业人员数量和平均受教育年限乘积来表示[11],如(5)式。

H=L×h

(5)

其中,H为人力资本存量,L为劳动力人数,h为人力资本水平,用平均受教育年限表示,可由公式h=(α1+α2×6+α3×9+α4×12+α5×16)/(α1+α2+α3+α4+α5)计算得到,α1到α3分别是不同层次的学历人数,对应的乘积数值表示不同层次学历的权重。合肥市人力资本存量和水平经计算整理后见表1。

表1 2003-2014年合肥市各要素值

注:数据来源于安徽统计年鉴、合肥统计年鉴。

4 实证分析——以合肥为例

4.1 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检验

表1是各个要素的时间序列数据,现需计算出公式(4)中三个变量,通过对各要素取自然对数,计算整理后得到表2所示的变量对数值。

表2 2003-2014年各变量对数值

采用SPSS软件,对变量对数值进行分析,将表2数据导入SPSS软件中,完成相关操作后,输出结果见表3和表4。

表3 模型估算结果

表4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构建的模型是否科学合理,需要通过检验模型的统计学性质来确定,对方程和参数估计值的检验主要包括拟合优度(R2)检验、方程和变量显著性检验[12]。从表3可知,方程的R值为0.988,调整后的R2值为0.971,两者的值均大于0.95,表明模型的拟合度好,模型因变量的97.1%可以由自变量来解释。在模型自由度为2的情况下,通过查找F检验临界值表,可得F(2,2)=19,模型估算结果中的F=185.375≥F(2,2),且F统计量显著性值为0.000≤0.05,说明方程通过了F检验。从表4可知,lnA、lnK-lnH和lnh的Sig.值分别为0.016、0.000和0.043,均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对应的系数分别为2.362、0.416和1.305,据此可以得到A=10.612,α=0.416,1-α=0.584,β=1.305。综上分析,合肥市C-D生产函数可写为:

Y=10.612K0.416H0.584h1.305

4.2 要素对GDP贡献率计算

为了得出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先要计算各指标的平均增长速度和影响率。经过计算得出2003-2014年合肥市GDP增长平均速度为21.78%,K的平均增长速度为33.05%,H的增长速度为9.89%,h的平均增长速度为2.63%,进而可得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率,分别为13.75%(0.416×33.05%)、5.78%(0.584×9.89%)、3.43%(1.305×2.63%)。根据这些数据,可以计算出各要素对GDP的贡献率,如表5所示。

表5 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4.3 结果分析

从各要素对GDP增长贡献率来看,人力资本存量的贡献率为26.53%,人力资本水平的贡献率为15.76%,说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具有重大作用,能明显推动合肥经济发展,但同时两者都低于物质资本(63.13%)的贡献,表明合肥市2003-2014年的物质资本投入要高于人力资本,在短期内可能会出现明显的效益,但长远来看,这对提高合肥市人口整体素质和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利的。

5 对策与建议

综上所述,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有明显的正效应,对促进市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合肥市人力资本不容乐观,对市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远不及物质资本,因此,要重视人力资本,充分发掘人力资本的巨大潜力,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合肥市是中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有良好的科教氛围,而人力资本积累的主要途径就是劳动者受教育的过程,因此,要提高全民的受教育水平,加大教育投资是基础,政府应当把投资重点放在基础教育和公共教育上,加强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同时拓宽人力资本投资方式,利用丰富的科教资源,把人口资源规模优势转化为质量优势。

(2)优化人力资本和产业结构。合肥经济持久发展的核心点在于人力资本,过去依靠物质资本等发展方式难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潮流,因此要优化人力资本和产业结构。近年来,合肥市三大产业发展在不断优化中,但也存在众多结构性问题,其中有产业结构与人力资本结构不匹配,缺乏专业化的人力资本,远不能满足产业需求,因此需要加大创新型、专业型人力资本的开发力度。

(3)健全市域人力资本制度。一个完善的制度是保证人力资本合理流动的基础,合肥市地处安徽中部,优秀人才缺乏且流失现象严重,为此,政府应当健全人力资本相关制度,减少本地人才流失,加大优秀人才引入力度,降低发达地区人才到本地的流动成本,为优秀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和舒适环境,以此提高人力资本利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曾浩,余瑞祥,左桠菲,等.长江经济带市域经济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5(5):25-31

[2]何刚,朱艳娜,杨军,等.基于SEM的创新型人力资本对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影响研究[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9-13

[3]李海峥,贾娜,张晓蓓,等.中国人力资本的区域分布及发展动态[J].经济研究,2013(7):49-62

[4]王弟海.健康人力资本、经济增长和贫困陷阱[J].经济研究,2012(6):143-155

[5]张桂文,孙亚南.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演进耦合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4(6):96-106

[6]杜伟,杨志江,夏国平.人力资本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4(8):173-183

[7]钱雪亚,李雪艳,赵吟佳.人力资本投资的社会收益估算[J].统计研究,2013(6):3-10

[8]张亚斌,范子杰,冯迪.中国GDP出口分解及贡献新测度[J].经济研究,2015(9):21-38

[9]孟望生,王询,李井林.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对增长贡献的变化:逻辑推理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6):56-66

[10]刘坦.安徽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J].中国市场,2014(26):72-77

[11]黄维海,袁连生.1990-2010年期间人力资本存量测度、分布与增长质量分解[J].江苏社会科学,2014(4):62-71

[12]周晨,冯宇东,肖匡心,等.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东北地区需水量分析[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4(1):118-123

(责任编辑:周博)

10.3969/j.issn.1673-2006.2017.02.009

2016-10-09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资助项目“创新型人力资本对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及支撑能力研究”(14YJAZH029);全国统计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015lz21)。

余保华(1991-),安徽安庆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F240

A

1673-2006(2017)02-0035-04

猜你喜欢
市域合肥市存量
醒狮
送你一盆小多肉
存量时代下,房企如何把握旧改成本?
市域(郊)铁路功能定位与系统制式选择分析
合肥市朝霞小学
市域铁路信号系统互联互通方案研究
吉林存量收费公路的PPP改造
腐败存量
盘活存量与扩大增量齐步走
准移动闭塞系统针对市域快线的适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