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吃”行为事件概念及语言形式表征的认知研究

2017-05-12 03:36王玛玲
宿州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层级框架经验

王玛玲

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长沙,410081



汉语“吃”行为事件概念及语言形式表征的认知研究

王玛玲

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长沙,410081

从行为事件框架理论角度出发,拟构建汉语“吃”行为事件框架。结合行为事件层级跳跃对汉语“吃”相关语言现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汉语“吃”行为事件存在一定的逻辑层级性和内部关联性;汉语“吃”行为事件非常规语言形式表征的主要概念层面的理据是行为事件层级的跳跃,跳跃的层级越多,语言的可理解性越差。

“吃”;行为事件;单位表征;层级跳跃

1 问题的提出

“吃”是人类生活的基本行为之一,它对延续生命、传播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内对汉语“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义视角、句法结构和认知加工三方面。房战峰[1]、熊学亮[2]等人挖掘了“吃”与不同名词搭配时的语义生成和扩展路径,陶红印[3]、邵琛欣[4]从论元结构、工具宾语等句法视角对汉语“吃”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聂亚宁[5]、王东山[6]从隐喻、转喻认知模式分析了汉语“吃”相关的语言表达。这些零散的研究,虽然解决了相关问题,但缺乏从概念角度对汉语“吃”的概念元素进行逻辑而全面的考察。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单位是以经验为基础,以概念为形式存储在大脑中的[7]。从概念角度出发研究语言现象,能宏观、系统地接触到语言本质。因此,本文从行为事件概念框架理论出发,对汉语“吃”行为事件框架各个层级的构成元素进行分析,结合行为事件层级跳跃对汉语“吃”元素表征进行描述和解释,进一步研究语言本质现象。

2 行为事件概念框架辨析

框架作为语言学中特定的术语可以追溯到Fillmore的格语法,经过发展,在框架语义学中得到详细的阐述。Fillmore[8]认为框架是经验或知识结构的图式化,表征于概念层面,存储在人类的长期记忆中。换言之,框架是建立在相互联系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经过认知加工的一种知识结构。基于框架理论在国内广泛的应用,廖光蓉[9]聚焦于历时词的概念框架来讨论概念的语言表征,提出了行为事件概念框架理论,并对事物和行为事件的语言表征进行探究,进一步丰富了行为事件概念框架的应用。

框架里包含不同类型的范畴和事件,按照概念内容来分类,事件可分为行为事件、领属事件和存现事件。框架是知识表征的基本方式,结构层级具有逻辑性,是动态的。行为事件框架是建立在人类各种各样行为经验的基础上,以与行为事件相关的语言表达为线索而构建的。随着人类行为经验日趋丰富,行为事件框架的内容不断刷新,人类在现实生活的推理过程中可以利用行为事件框架来获得新的论断。行为事件框架里的三大最基本的构成元素是“施事”“行为”和“受事”,它们共同支撑行为事件的顺利进行。其中,这三大元素本身也可充当框架,并且其元素可以进行层级划分。“施事”框架包含有意志并可以执行行为的生物元素,例如“人”“动物”等。“行为”是行为事件框架中最复杂的元素,它的框架基本构成元素包括行为进行的“时间”“场所”“目的”“状态”“过程”“来源”“方式”“动因”“结果”和“工具”。因为“行为”框架的这些构成要素本身也可以充当框架,所以理论上来说,元素的层级可以无穷无尽地划分。

行为事件概念框架内的元素与元素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任意的,而是通过范畴内的成员以固定的结构相互关联的,Barsalou[10]将这种关系定义为框架内的元素结构不变量。例如,汉语“吃”这一概念下包括“吃饭”“吃菜”“吃水”等同一层级元素间的结构不变量,而“吃菜”这一元素与其包括的下位层级元素“吃荤”“吃素”之间关系属于跨层级的结构不变量。在汉语“吃饭”这一概念中,有意志的生物(人或动物)实施“吃饭”这一行为的关系不受具体行为主体,如张三、李四等影响的这种结构关系,均称为元素结构不变量。

3 汉语“吃”行为事件框架的构建

根据概念的内容分类,汉语“吃”可以划归为行为事件概念框架。该概念框架内的构成要素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性和层级性,共同组成了“吃”行为的事件链,用下面的图式拟构汉语“吃”的概念框架,讨论其元素层级性。

“吃”概念框架是一个行为事件概念框架,内含复杂的概念链,从中可见框架逻辑结构层级的复杂性。它共有十个层级,即“吃”行为事件构成要素——“吃”行为构成要素——“入口”——“咀嚼”——“吞咽”——“进入肠胃”——“消化”——“吸收”——“排出”——“排出物”。由于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它们之间由于某种客观的、内在的、固有的关系而被联系在一起。

为了便于观察和理解,本文将汉语“吃”行为事件概念框架分为三个图进行描述和解释,图1为“吃”行为事件总概念框架图,图2为汉语“吃”行为事件受事子概念框架图,图3为汉语“吃”行为子概念框架图。

图1 汉语“吃”行为事件总概念框架图

汉语“吃”行为事件概念框架的第一层级至少由三个元素组成:“施事”“吃”行为和“受事”。它们是行为事件框架中最重要的三大元素,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缺一不可。当然,这三大元素本身也是框架,“施事”框架里的元素不太明确,所以没有进一步展开。“受事”框架里的原型元素是“食物”,根据“食物”的状态这一标准,“食物”框架可以分为“液体食物”和“非液体食物”。“液体食物”框架下又可包括“水”“酒”“饮料”等元素,在此不展开讨论;“非液体食物”框架下也可继续展开,可包括“饭”“菜”等元素,“受事”子概念框架如图2所示。

图2 汉语“吃”行为事件受事子概念框架图

在汉语“吃”行为事件概念框架中,“行为”框架应该算是最为复杂的,如图3所示。

“行为”框架由“吃”行为构成要素组成,至少包括“时间”“场所”“目的”“过程”“状态”“来源”“方式”“结果”“动因”“工具”等元素,它们处在“吃”行为事件概念框架的第二层级,共同作用,支撑行为的完成。它们本身也是框架,其中“目的”框架中最基本的目的是“生理需求”,在满足了“生理需求”的基础上,可有“精神需求”的框架元素。“状态”框架下可根据“行为”实施的难易程度分为“费力”框架和“轻松”框架,它们都处于“吃”行为事件概念框架的第三层级。“来源”框架可根据“行为是否付出体力劳动”这一标准分为“付出体力劳动”和“不付出体力劳动”的元素框架,它们都处于“吃”行为事件概念框架的第四层级。“方式”框架可根据“行为的参与人数”这一标准划分为“集体”和“个人”框架;根据“行为的付款方式”这一标准划分为“自付”和“他付”框架。“过程”框架是“行为”框架中最复杂的一部分。

图3 汉语“吃”行为子概念框架图

“过程”框架根据对“施事”作用后的状态这一标准来划分,可分为“入口”→“咀嚼”→“吞咽”→“进入肠胃”→“消化”→“吸收”→“排出”→“排出物”框架,它们之间是相互关联的,遵循一定的逻辑先后顺序,分别处于“吃”行为事件概念框架的第三至第十层级。一般说来,食物首先从口腔进入,通过牙齿的咀嚼后,进行吞咽,再进入肠胃,通过肠胃的消化再对营养物质进行吸收,通过人体的器官将吸收后的废物排出体外,最后便有了排出物。当然,这其中的每一个元素本身也是框架,若对每一元素进行展开,框架系统将更为复杂,本文展开的是主要的框架结构。

从以上框架图可以看出,汉语“吃”行为事件概念内部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存在一定的逻辑性和层级性的。每一层级与上下层级都遵循一定的关系,同一层级之间也遵循某种联系,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共同支撑行为事件的完成。

4 汉语“吃”语言形式表征的理据

认知语言学认为经验是概念的基础,语言是经验的载体。基于人类经验基础之上的概念结构近似等于语言形式单位的语义结构。由于人类与外部世界互动时,依靠感觉器官的作用与加工,身体内部有感觉输入,形成了知觉。经历的积累便有了经验,通过大脑对经验的处理和加工,运用对比、比较、判断、抽象和概括等手段,以认知经济的原则,将其储存在大脑中。人类再将经验和语言形式单位进行配对,并用语言形式单位进行表达,在表达的过程中涉及语言的抽象化和概括化。

一般说来,同一语言社区成员拥有相似的经验结构(概念知识结构)和经验处理器官(大脑),所以相同经验的语言形式单位表征的概念基础是类似的。因此,“吃”行为事件语言形式单位表征也是受制于“吃”的行为经验的。行为事件概念框架属于概念知识结构(经验结构),它是研究语言的生成和理解的最大支撑。

汉语中有关“吃”的语言表达比比皆是,类似于“吃饭”“吃水饺”这样的语言表征可理解性强。可是对于外国人来说,像“吃父母”“吃食堂”“吃土”这样的表达就有些不可思议了。语言的生成是基于说话人的生活经验,运用一定的认知机制进行加工而来的。在“吃饭”“吃水饺”“吃面条”这些语言表征中,“饭”“水饺”“面条”是作为“吃”真正的受事,它们处于行为事件概念框架中的第一层级,没有涉及层级跳跃,因此可理解性强。然而,在语序灵活的汉语中,还有很多非常规的语言表征。

例1 大米、面粉仅够全市吃半个月。

“半个月”是对“吃”行为进行的“时间”的表征,是行为的构成要素,处于行为事件的第二层级,用来指代“面粉的量可供吃的时间为半个月”。行为的构成要素“时间”用来替代行为本身“吃”,层级跳跃一级,因此“吃半个月”在例1的语境中是可以理解的。

例2 可到头来,整天吃食堂,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地吃食堂。

“食堂”可以是“吃”行为进行的“场所”,也可以是受事“食物”的烹饪场所,处于行为事件概念框架的第二层级。在例2中,显然“吃”的是“在食堂里烹饪的食物”,由食物的烹饪场所指代食物——“受事”,层级跳跃一级,由于“食物”和“烹饪食物的场所”之间具有邻近性,因此可理解性强。

例3 不能再给国有企业吃小灶了。

“小灶”是烹饪食物的场所,以“烹饪食物的场所”来指代“食物”,层级跳跃一级,可理解性强。然而,在例3语境下,目标概念域不再是“吃”行为域,而是“关照”域,基于“吃了在小灶烹饪的食物后,营养更好”这一相似性,例3实现了概念隐喻映射,衍生出“国有企业受到特殊待遇”这一隐喻义。由于经历了在“吃”行为事件概念框架中层级跳跃一级,并实现跨域的隐喻映射,因此“吃小灶”的可理解性差。

例4 去你的,把你孔家吃成讨饭鬼才好呢。

“成为讨饭鬼”是“吃”行为的结果,处于行为事件的第二层级。例4中,由于“吃”的食物量过多,以致于“孔家家产不保”,由“吃”行为替代行为的结果,层级跳跃一级,在借助语境和行为事件概念框架的基础上,可理解性较强。

例5 这个工作真是太具挑战性了,我吃不消。

“吃不消”是对“吃”行为事件的第七层级元素“消化”的表征,指在“吃”行为过程中,行为进行到“消化”这一环节时,无法继续进行了。以第七层级元素“消化”来指代“吃”行为本身无法进行,层级跳跃六级,可理解性极差。同时在例5中,“吃不消”不是用于“吃”行为域,而是工作域,属于跨域的隐喻映射,意为“工作压力太大,不能承受”,因此,必须借助已有的知识结构,运用认知机制,才能很好地理解这一语言表达。

例6 毕业后,你不能成天吃父母,喝父母啊。

在例6中,施事吃的并不是自己的父母,而是“不付出体力劳动”,“吃”父母提供的食物,意为“依靠父母生活”。“父母”是“吃”行为来源“不付出体力劳动”的构成要素,处于行为事件框架的第四层级。用“行为来源”的构成要素来指代行为本身,层级跳跃三级,因此这一语言表征可理解性差。

汉语“吃”行为事件框架是汉语“吃”相关语言表达的根本,利用“吃”行为事件框架,并结合具体语境,能更好地对汉语“吃”语言表征进行生成和理解。

5 结 语

从行为事件概念框架理论入手,研究汉语“吃”行为事件概念框架的构成元素,一定程度上论证了汉语“吃”行为事件语言形式单位表征的概念理据是行为事件层级的跳跃。本文的研究让读者对汉语“吃”行为事件概念框架的了解更深入,能帮助语言学习者更好地对汉语“吃”进行生成和理解。为达到对“吃”行为事件概念更深入、全面、系统地观察、描写、分析和解释,还需在此基础上从多语言和历时的角度以及语言形式单位表征的主要概念化手段——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等角度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1]房战峰.英汉语中有关“吃”的隐喻性词义的生成和演变[J].中西部科技,2008(17):71-92

[2]熊学亮.“EAT/吃+NP”表达的语义拓扑假设[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6):1-7

[3]陶红印.从“吃”看动词论元结构的动态特征[J].语言研究,2000(3):23-24

[4]邵琛欣.汉语工具宾语的次范畴及其形成机制:从“吃大碗”的再考察说起[J].语言科学,2015(6):579-588

[5]聂亚宁.从体验论看汉语“吃”的转喻和隐喻认知模式及其特点[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15-116

[6]王东山.“吃/Eat **”结构中的实体隐喻:基于语料的汉英对比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10):49-51

[7]Evans Vyvyan, Melanie Green.Cognitive Linguistics:An Introduction[M].Edinburgh: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2006:164

[8]Fillmore Charles. Frame semantics[C]//Linguistic Society of Korea. Linguistics in the Morning Calm. Seoul: Hanshin Publishing,1982:11-37

[9]廖光蓉.词概念框架元素的语言形式表征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42

[10]Barsalou L. Frames, Concepts and Conceptual Fields[C]//Lehrer A,Kittay E.Frames,Fields and Contrasts. Hillsdale, NJ:Lawrence Erlbaum,1992:30

(责任编辑:胡永近)

10.3969/j.issn.1673-2006.2017.01.013

2016-12-15

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汉语‘吃’行为事件概念及语言形式表征的认知研究”(CX2016B197)。

王玛玲(1993-),女,湖南衡南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

H10

A

1673-2006(2017)02-0052-04

猜你喜欢
层级框架经验
框架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广义框架的不相交性
职务职级并行后,科员可以努力到哪个层级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任务期内多层级不完全修复件的可用度评估
关于原点对称的不规则Gabor框架的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