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饰与空间塑造探析
——以瑞士苏黎世湖畔的Villa Ensemble建筑为例

2017-05-14 01:00谢志霞
关键词:路斯佩尔饰面

谢志霞

(南京艺术学院 设计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现在建筑因为装饰而有了光滑的表面,在突出技术与结构重要性与清晰性并把这种重要性与清晰性加以表现,这种类似人身体的建筑方式骨与皮的分离,在突出骨架的同时也在事实上暗示着“表皮”自身的独立。“表皮”成为现代建筑用词,经历过几代大的理论家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戈特弗里德·森佩尔研究的“Bekleidung”理论。

“Bekleidung”最早是由森佩尔在其建筑理论中提出的。就“Bekleidung”的构成来说,动词Kleiden的字面意思为“穿衣”“打扮”。在英文中“Bekleidung”这一概念通常有两种表达:“Cladding”和“Dressing”。路斯与J.H史密斯倾向于前者,而马尔格雷则更倾向后者。森佩尔对于这一概念的第一次使用是Faebenbekleidung,意为“彩色的衣服”或者“彩色的图层”,而这显然不能理解表达成“彩色的贴面”。最后在英文中,把Bekleidung译为dressing更为符合森佩尔的本意。基于在英文中的讨论,将“Bekleidung”放在建筑语境中讨论,史永高先生将其译为中文“面饰”。

在森佩尔1860年的《技术与建构艺术中的风格问题》则是把这个围合要素进一步发展为他的“饰面原则”,指出建筑的本质在于其表面的覆盖,而非内部起作用的结构。之所以如此,乃是因为对于空间的维护和限定而言,真正起作用的是前者,二结构在此时只具有工具性的意义。此前,虽然在19世纪40年代的德国就有关于围合的讨论,但只是到了森佩尔这里,空间的围合方才成为建筑的基本属性。

一、材料 ——表面的真实性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森佩尔的面饰理论在很大程度上被大家遗忘,甚至可以说是忽视;直到现代建筑大师路斯的出现,森佩尔的面饰理论才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森佩尔的建筑四要素“动机——形式——记忆——材料”的内在关联如今在“表皮——材料——空间”的当代建筑学命题中获得了新的意义。路斯继续使用了森佩尔的面饰理念,但是在新的技术条件下,路斯的关注点显然已经不在是其丰厚的人类学含义,而是寻找其在新的现代技术条件下饰面的材料对空间建造的关注。在针对“环形大道”项目上的建筑外饰面材料的模仿,路斯是断言“粉刷可以做成任何装饰,但是除了一种——那就是粗糙的砖墙……总之,任何以及所有用来覆盖墙体的材料——墙纸、油布、织品、绣帷——绝不应该企望成为砖墙或者石墙的再现。”如果说森佩尔的饰面是象征,那么,在路斯这里,饰面则是材料,一种有着具体物质和知觉属性的材料。

Villa Ensemble建筑位于苏黎世湖旁边,在这里可以俯瞰苏黎世湖,建筑身处雕塑般的混凝土建筑群中。建筑的外立面采用裸露的预制混凝土板,作为建筑的架构与表皮。混凝土作为一种知觉属性材料,是建筑大师安藤忠雄最常用的材料;他把原本厚重、表面粗糙的清水混凝土,转化为一种细腻精致的纹理,并以一种绵密、近乎均质的质感来呈现。Villa Ensemble建筑,采用光滑如丝的混凝土,使得墙体围合成的空间有着一种独特的表现力;混凝土并不给人一种实体感和重量感,它们形成一种均质化的轻盈表面,墙体的表面变得抽象,消失的是墙体的物质性,为人的知觉所留下的只有对于空间的限定。

这两栋建筑墙面的开口可以用任意一种材料或者玻璃来装饰,临时安装的灰木板和活动窗户,让这两栋建筑有一种灵活的模块化的感觉。建筑的外表面不加修饰略显粗糙和荒凉,与室内豪华的装饰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两栋建筑体现了路斯的面饰原则,装饰就是罪恶,去除了建筑表面一切多余的东西,只剩下混凝土预制板既是结构支撑又是饰面(图1—4)。

二、结构——材料与空间的匹配

(一)材料与空间的结构性

在森佩尔的面饰理论之下,路斯发展出两个极端的装饰原则:一是路斯极力去除建筑外表面的的装饰,将其简约为挖了方洞洞的白墙;二是在室内,路斯却又有不一样的装饰原则,路斯把材料本身作为一种装饰。只要在条件许可之下,路斯的建筑内部,都会使用各种条理清晰、色泽华美的材料:大理石、黄铜、马赛克、木材和彩色玻璃等。

从路斯的米勒宅,我们不难看出,路斯钟爱那些透着一种固有美的自然材料,而在Villa Ensemble建筑的室内,设计师显然沿用了路斯的饰面原则。Villa Ensemble建筑地下游泳池使用泛绿色的大理石作为装饰面料,晶莹剔透,墙面独特的开窗方式让光线自由进入;在水、光、大理石的结合之下整个游泳池波光粼粼,充满着光与材料的美感。盥洗室使用白色的大理石饰面,碎裂的花纹材质与游泳池材料在表面有所区别,但是与室内主要你面饰材料一致(图5)。Villa Ensemble建筑的室内,以材质的区分而达到对于空间的区分。

图1 -4

楼梯(图6)保留了与建筑外立面材质的一致性,楼梯即是楼梯又是柱子,柱子作为建筑中结构要素的存在,以柱来承重解放墙体,形成多重空间区域的渗透与模糊性以及由此带来的空间流动感。路斯以对材料最质朴的美作为他装饰的美学原则,在这里楼梯的装饰美学却是路易斯·康的装饰美学,即在材料之上又留下施工的痕迹成为建筑中独特的“装饰”。

(二)内与外的分离

从森佩尔的面饰原则,到路斯的装饰原则,到最后早期现代主义大师柯布西耶大白盒子建筑,在对材料的讨论与认识过程中,大师都形成了个人所具有的独特代表理论与实践。柯布西耶接受了路斯关于人越是文明装饰便越少装饰的观点,而装饰的剥离正是一个把建筑净化的过程,于是这道白色的涂料,便成为柯布西耶建筑发展最终驻足的地方。白盒子理论在Villa Ensemble建筑也有所体现,Villa Ensemble建筑的室内大面积的使用白色作为面饰,就建筑的本体论意义来说,白墙是反映了现代建筑一个矛盾的侧面,它直接表现在材料与空间的内在冲突。切开Villa Ensemble建筑的外墙,里面光华洁白的表面之下,隐藏着的是混凝土预制板的裸露墙体。事实上,面饰不仅仅是隐藏了真正的材料以及它的建造方式,而且,用来隐藏实际构筑材料的却恰恰是一种去除肌理和色彩的独特材质即白色的乳胶漆。白色的涂层让人对空间从感受空间变成观赏空间;白色统一了空间,遮蔽了空间中的杂乱隐秘了空间的不足,形成开阔、透明、流通的大空间,保持了建筑结构的纯粹性。

图5

图6

图7

三、光影——建筑空间塑造

多米诺体系(Dom-ionn System)通过把柱的结构意义独立出来,赋予了墙体充分的自由。墙体不仅是分离的也是断裂的,而它所塑造的空间不仅是流动的还是无限的;随意挖洞的墙体,将自然光以随性的方式引入空间,塑造着空间的光影意义。在Villa Ensemble建筑面饰的讨论中,除了材料与材质之外,不可少的还有光的讨论,光对面饰与空间氛围的塑造具有重大的意义(图7)。

安藤忠雄第一个混凝土建筑小筱邸(Koshino House),建筑的室内首先被经验为一抹抹泻入的光线;光线照射在墙体上,墙体变得抽象化,它的物质性被否定,达到空间的终极界限。此时墙体失却了它的实在性,只有它们所包围的空间给人以真实的存在感。倾泻而下的顶光凸显了墙体表面那轻微而又细腻的波动,在光线之下几乎要荡漾起来一般。

Villa Ensemble建筑外立面保留了混凝土材料的本真性,内部以白色统一,不似小筱邸的内部纯粹性,但光仍然是塑造空间的一个重要的元素。Villa Ensemble建筑一层大厅竖立面墙体有两个很大的平开窗,光线从这个窗子进来,沿着地面、墙体漫射进入大厅。二楼浴室在屋顶上设置一个大的天窗,从剖面上开,从这个天窗进来的光线穿过那个开口,斜向射进浴室,完成其在这个空间中光之旅。游泳池这个空间的光线组合最为多变,剖面屋顶开有天窗,竖立面开有平窗,平窗的切口大小相互组合,光成为了空间的塑造者,光自身的穿行似乎已经足以成为所有开洞和剖面的缘故(图8)。从图形学来分析Villa Ensemble建筑进光的方式可以分为三种形式,图9是二层房间的主要进光方式,在屋顶剖面开口,自然光倾泻而下,漫射空间。一楼的大空间(图10)采用立面墙体开洞的形式,独立的柱子解放了墙体,开洞不再受重力的局限,大面积的挖洞开窗,光成为塑造空间的推手,谱写着一楼光影的故事。第三种进光方式(图11),是利用顶部开洞与侧面开洞相结合的形式,原本灰暗的空间,因为光的雀跃变得生动活泼,具有生机。

四、面饰与空间的思考

空间在20世纪成为建筑的核心概念,阿德里安·福特指出“空间”这一概念在起源上与德国19世纪哲学的关系来说,有两种思想要区分开来说:一是从哲学而不是建筑传统来发展出建筑学的理论,它以森佩尔为中心;二是始自19世纪90年代的心理学——美学取向,这与康德哲学有一些联系。阿德里安·福特进一步指出,在将“空间”引入并成为建筑的一个主要概念的过程中,戈特弗里德·森佩尔的饰面理论与建筑四要素具有重要的作用。

建筑空间概念最先从森佩尔饰面概念所暗示的空间,到了路斯那里则表达得更为明确的空间围合:“建筑师的根本任务在于创造一个温暖宜居的空间。毯子便是一种温暖而宜居的材料。由于这一原因,建筑师便决定在地面铺上一块,并在边上挂起四块,从而形成四面墙体。”在森佩尔的概念中,饰面已经具备了维护和表面的双重含义,那么,这种二重性在路斯那里则发展和表达得更为清晰,即它是空间的围护物的整个厚度,又是这一围护物与空间相接触并定义这一空间的表层。对于森佩尔面饰概念中的空间意图的研究与发展,路斯并不是第一个人。1878年,康纳德·费德勒首先探讨剥去古代建筑饰面的外衣,而探索墙体作为建筑要素的限定功能;其后施马索夫在1893年的演讲中对于面饰的装饰性的完全弃绝而专注于建筑空间的创造;最后最具影响的就是路斯的装饰法则。

森佩尔最初从“织物”所具有的两种功能,即绑扎与覆盖出发,随后他分析了受到材料本身以及材料的处理方式决定的风格问题,提出了“Bekleidung”理论。森佩尔由现象到本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后来者例如路斯,他根据当时的技术水平发展出新的饰面的律令。那么在新的技术条件之下,饰面与空间的关系会发展到哪一步?这是我所好奇,也很期待的新的面饰理论与建筑空间之间的关系。

结语

图9

图10

图11

Villa Ensemble建筑在材料运用上,是现代建筑材料的综合体表现。清水混凝土、白墙、玻璃、大面积的墙体挖洞、柱子,现代建筑的设计方法结合现代建筑建立的结构体系,让Villa Ensemble建筑空间塑造更加地自由、开阔、透明。森佩尔、路斯、柯布西耶等一代建筑大师兼建筑理论家为现代建筑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当下的建筑发展更是将材料、面饰、结构融合在建筑发展中,同样空间、建构、技术也同样成为当下建筑关注的重点。Villa Ensemble建筑却一反常态,是一种对建筑本质的回归,回归到只有空间、光、材料的建筑美学中。

参考文献:

[1]史永高.材料呈现[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2]詹和平.空间[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3]卫东风.室内空间设计与实训[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路斯佩尔饰面
木饰面在住宅空间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阜平辉绿岩饰面石材矿废石利用简析
《何西阿书》对《傻瓜吉姆佩尔》的原型意义
山东莱州三个饰面用花岗岩项目顺利通过评审
哈斯佩尔成为美国中情局首位女局长
澳警方起诉梵蒂冈“三号人物”
《浸渍胶膜纸饰面胶合板》等9项人造板标准通过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