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捐出了父亲王琪壁的毛毯

2017-05-15 03:25王民培
中华魂 2017年5期
关键词:毛毯抗战教育部

文/王民培

未能忘记

我捐出了父亲王琪壁的毛毯

文/王民培

我们的父亲王琪壁是教育部的离休干部。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时,他正在西安。当得知日寇公开发动了血腥的侵华战争时,他立刻找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要求投身革命,报名参加八路军,抗击日寇的侵略。那时,他还不满18岁。他的请求很快得到了批准,并被送往山西的民族革命大学学习、培训。次年毕业,分配了工作。他参加革命后的第一个职务是连指导员。他深知自己连一天兵也没当过,就直接当了“官”是组织的信任,也是肩上的重担。所以特别努力。他当时不懂得到了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就是参加革命的开始,只以为是民族革命大学毕业正式参加工作才算参加革命。所以他填写的档案中参加革命的时间一直都是1938年。实际上应该是1937年的7月份,当然是“七七事变”以后。此事他后来虽然明白了,但他从未要求组织更改。

父亲参加革命并担任指导员后,拍了一张戎装照片,照片上的他一派青春勃发,英姿飒爽:腰里系着皮带,皮带上还别着手枪。腿上打着绑腿,显得格外利落。那照片镶嵌在硬纸板上,父亲在这硬纸板的背面写下了这样的誓言:

世界正黑暗重重,

全赖我辈来扫清;

黑暗净尽之日,

乃我辈成功之时。

这誓言伴随着父亲冲锋陷阵,勇往直前,奋斗终生。

父亲被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批准参加革命后,组织上就给他们发了包括安置费、路费在内的几块钱的补贴。他从中拿出三毛钱,买了一条毛毯。那毛毯是用粗毛线编织而成,两头还留有毛穗穗,由绿色、粉红色、灰色构成最朴素的格子图案。父亲有了这条毛毯,甚觉富足,开心。于是,不论行军、打仗、生产、工作,他都不离开它。那毛毯为他御寒,为他防潮,或铺或盖都方便。打起背包来也简捷,体积又小,被父亲视若宝贝。

抗美援朝时期的王琪壁

有一次,一个战士感冒了,还发烧。父亲就让他躺在炕上休息。又给他端来开水。然后又把自己那条毛毯拿来,叠成两折压在他的被子上。随手把四角掖严实。说,多喝开水,再盖得厚厚的,捂出汗来就好了。那个战士不好意思地说,指导员,毛毯是你的宝贝,我不能盖。父亲笑着说,它能把你的病治好了,才算宝贝呢!类似的例子还很多,到底有多少人铺过、垫过、盖过、披过、裹过这条毛毯?真说不清。

还有一次,部队行军,夜宿在一个破庙里。那庙已经破得四下里漏风,更要命的是连窗户都朽垮了,寒风长驱直入。父亲就把自己的毛毯拿出来,叫了几个战士,一起把毛毯固定在窗框上,毛毯成了破庙破窗上的厚窗帘。别说,还挺顶用的,风顿时小多了。大家好歹能睡个安稳觉,能熬过这个寒夜,而且没有人冻病。

又有一次,几个人一起出去执行任务。不料半路上下起了雨。四下无处避雨。父亲又是拿出了自己的毛毯,把两个角固定在树叉上,另两个角人拉着,形成个斜坡状的雨篷子,七八个人挤在“篷”下,大家稍微避一避雨,不至于都淋成落汤鸡。

抗战期间,有战斗任务就去打仗。没有战斗时,部队就练兵、学习文化,提高知识水平。毛主席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正因为学习文化如此重要,所以抗战期间我父亲不但自己在大学学习过,而且还当过联校的校长呢。当时的小报上表扬他是模范校长,还特别举例说,他竟然教一个哑巴孩子学会了说话。我们曾问他是真的吗?他笑着说,实际上哑巴还是说不好话,但我确实教会他认识了600多个字。我们说,这也了不起。为了坚持抗战,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不论在延安还是在太行山,都响应毛主席“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号召,搞大生产运动。我父亲他们种的南瓜、土豆、茄子、豆角都丰收了。收获的时候,大家一起干活。当然也有筐子、口袋可用。但是大家齐上阵时就不够用了。于是有的战士干脆把外面的裤子脱下来,把裤脚扎上,装满土豆后,再把腰扎上。然后,把装满土豆的裤子架在双肩上,运回伙房的仓库。我父亲总忘不了他的毛毯,他干脆把毛毯铺到地上,把南瓜、土豆、茄子、都放在上面。然后再找3个同志,一人抬一个角,唱着号子嗨吆嗨吆地把劳动果实抬回去。毯子脏了,抖一抖土照样盖。那个条件下,讲不起卫生。

8年抗战,我父亲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太行山区战斗和工作。所以他最爱唱的歌就是《在太行山上》。他那条毛毯也跟随他在太行山里摸爬滚打,风里雨里,战火硝烟里,地头炕头破庙里,不知又编织进去多少故事!

父亲参加革命后,打了8年的抗日战争,接着又打了3年的解放战争。1949年1月底,北平和平解放,夺取全国的胜利也指日可待。毛主席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作了著名的讲话。讲了我党我军要“进京赶考”了。在千军万马进京赶考之时,父亲的考题竟然是“独一无二”的!——上级命令他一个人把解放区的240箱文物国宝押运到北京。父亲孤身独胆一个人,历尽千辛万苦,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他把这240箱文物国宝交到负责人郑振铎手里,郑振铎验收完毕后,感慨万分,表扬说,王琪壁同志,一个不满30岁的年轻人,独自一个人从河北平山把240 箱文物国宝押运到北京,一件不少,一件没损,了不起呀,有功劳!

1949年上半年进了北京后,父亲被分配到中央教育部工作。1950年10月,朝鲜战争爆发,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定。父亲立即报名参加志愿军。当时有同志问他:“琪壁,你不怕死啊?”他说:“打了那么多年的仗,我们牺牲了那么多的同志!记得我第一次执行作战任务时,我们出去的是12个人。可晚上只回来了6个。牺牲的另6个战士,有的连名字都没留下。我早就不怕死了。”很快,父亲就和教育部的20多名同志一起当上了志愿军,奔赴抗美援朝的前线。父亲被分配到东北军区司令部工作。抗美援朝期间,又正赶上国内搞“三反五反”运动。这运动后来也波及到部队。有一次,部队突击检查了团以上干部的贪污、浪费、官僚主义等问题。结果我父亲的情况最好,清正廉洁,没有任何问题。为此,他还兼任了军事法庭的陪审员。1953年,我们赢得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朝鲜战场停战了。父亲回到北京,仍在教育部工作多年。1985年离休。2009年逝世,享年90岁。他先后在教育部工作生活达46年之久。

多年来,那条毛毯爸爸妈妈一直用着。直到1961年我考上大学后,爸爸把它传给了我。爸爸说,这条毛毯是我参加抗日战争的纪念,它跟着我在太行山转战了8年。后来又用了这么长时间。也是咱家的传家宝了。现在你上大学了,送给你。又能用,又有纪念意义。

从此,我就一直用着这条毛毯。从1937年至今,这毛毯也有78年的历史了!它见证了我们艰苦的8年抗战,也见证了我们国家的天翻地覆的变化。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代表我们全家将此毛毯捐给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作为永久的珍藏。它跟随我父亲王琪壁经历了抗日战争的艰难困苦,也陪着父亲迎来了抗战的伟大胜利!它见证了历史。2016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社会各界捐赠文物史料展”,以纪念抗战胜利71周年。我父亲的那条毛毯也在展览会上展出了。

猜你喜欢
毛毯抗战教育部
教育部:脱贫家庭辍学学生保持动态清零
我的毛毯
教育部辟谣小学学制变5年
李小书的“妈妈”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教育部发布首批490门国家精品在线课程
教育部:成立教材局,原基础教育一司二司合并
抗战音画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