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之路

2017-05-15 06:27田俊茹刘东禹
上海商业 2017年12期
关键词:易县农民旅游

文/田俊茹 刘东禹

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多次提到要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并着力促进休闲农业发展,2014年11月农业部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提出力争到2020年使休闲农业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环境改善的支柱性产业。2015年9月农业部又发布《关于积极开展农业多功能大力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通知》。在这种背景下,研究如何更好地促进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基本内涵和主要功能

发展休闲农业需要三农产业资源做支撑。从消费的视角看三农,要重点关注农业生产过程、农民劳动生活、农村风情风貌。把农业生产过程转换成城里人体验活动,把农民劳动生活变成城里人的消费场所,把农村风情风貌展示出来变成城里人的休闲消费,需要不断拓展农业新功能,转变农民身份和服务内容,把农村变成城乡主客共享的休闲观光、体验娱乐、度假教育、养生养老新空间。

(一)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基本内涵。休闲农业是指以农村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业生产、农耕文化、农业设施、农业科技、农业生态、乡村风情、乡村风貌为依托,吸引游客到乡村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科普教育、娱乐健身、休憩康养的新业态,是以农业农村资源条件为发展基础,结合农业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的生产经营活动。目前从保定市休闲农业发展来看,主要类型有农家乐专业村、采摘垂钓园、休闲度假农庄、休闲农业园区、市民假日农园等。

(二)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主要功能。主要功能是:一是经济功能;二是游憩功能;三是社会功;四是教育功能;五是医疗功能;六是文化的功能。

二、保定易县休闲农业的主要做法

保定有丰富的文化资源,直隶文化、地方文艺、红色文化、体育文化、中药文化、餐饮文化、民间艺术、文化节日等为保定奠定了文化软实力基础。保定易县是千年古县,被誉为“太行山区最绿的地方”,该县以建设京南生态旅游文化名城为总体目标,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

(一)村庄级休闲农业。我国村庄是一个最小的单位,我国有六七十万个村庄,有些村庄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发展得很好。易县石家桶依托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利用扶贫资金赚取的第一桶金,开垦荒岭搞绿色生态林建设,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致富。通过改造提升农村面貌,在村内的主干路、村民集会场所、文化广场等地安装路灯等亮化设施,临街建筑主要街道绘制文化墙,因地制宜建设生态文明村。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天蓝水净、地绿山青、舒适宜人的美丽乡村吸引了大量的人前来参观,到村庄看一看就能享受到城里所享受不到的一些服务。

(二)乡镇级休闲农业。我国有四万多个乡镇,一个乡镇基本上有十几个村,一些村庄把旅游观光度假这一块发展起来了。易县狼牙山镇做得相当的漂亮,中凯大酒店搞的特别有民企,依托狼牙山红色文化景点,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红色主题”旅游,在红色文化旅游基地设计出更多的与红色文化相关的旅游产品,将红色文化融到人们的日常消费当中。利用历史文化、地域风景、地方特色,规划了居住区、观光区、体验区、生活区,按照游客需求设计教育、休闲、养生、商业、游乐房舍,既融入了现代元素,更延续了历史文脉,还弘扬了优秀文化。狼牙山抓住很多人愿意去看这一心理,利用红色文化吸引全国的旅游者,开农家宾馆、发展农家乐、建设农业园和度假农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构成了特有的旅游资源优势,农民腰包鼓了过上了幸福生活,实现了生活的就近就地城镇化。

(三)县市级休闲农业。易县的大磨盘柿子很是出名,苗木产业很有名气,易县在种植柿子的基础上,延伸出旅游观光度假采摘这样一种休闲农业和旅游业。开展通过柿子从种到收的跟农业结合起来的休闲旅游度假。易县围绕狼牙山、清西陵、云蒙山、千佛山、望湖、安格庄水库、紫荆关、荆轲塔等景区,拓展延伸旅游新业态。易县坚持不懈为荒山沙地添绿,一棵树就是一台制氧机,一片林就是一个制氧机,让大地山川绿起来,拱卫京畿保蓝天。优美秀丽自然景观、星罗棋布文物古迹和淳朴的民风吸引了大批城市居民在周六周日旅游观光度假,成为华北知名的自驾游、康养游、运动游、文化游、红色游、生态游、乡村游。

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现存问题及地位作用

(一)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统筹规划。由于资金不充足导致很多乡村旅游缺乏合理规划,甚至没有形成一个完整、详细的县域总体规划来指导其发展,导致乡村旅游发展出现偏差。二是文化内涵不够。乡土气息是发展乡村旅游重点打造的对象,然而很多地区忽视了这一点,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瓶颈。三是人员素质不高。乡村旅游发展“软硬”服务相对比较落后,旅游管理等“软”服务亟待提高,需要进一步提升农民素质和管理水平。四是推介力度不大。很多乡村旅游宣传意识薄弱,乡村旅游发展中营销策略的不到位等原因导致游客住不久,形成季节性乡村旅游。

(二)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主要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作用:一是带动农民增收和产业脱贫的重要途径。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带动农产品加工、交通运输、餐饮住宿、建筑和文化等关联产业发展。推动一二三产业良性互动融合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二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利用农业遗产、历史古村、特色民居等作为历史文化资源和景观资源,开发休闲产品,推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有机融合,把“土坷垃”变成就“金疙瘩”。三是带动农民和大学生创业创新的重要平台。能够有效地带动农民创新创业。新业态有效吸引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带动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风貌的提高。四是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能够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升,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的融合发展,促进农业产区向产区景区融合发展转变,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

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主要对策

推动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应当坚持以下几个结合。

一是坚持以农为本、科学规划,深入挖掘休闲农业的文化内涵。发展休闲农业不能脱离农业、农村和农民,要以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为目标,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农民为主体、农村为单元,围绕农业生产过程、农民劳动生活和农村风情风貌,实施全县域科学规划。

二是坚持创新服务、规范管理,不断提升休闲农业的经营水平。要从实际出发培育一批休闲农业精品点,打造一批特色种养加专业村、家庭手工业专业村、特色工贸专业村、互联网+电商专业村,吸引城市人口到农村吃住行游购娱。

三是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大力推进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要不断整合农、林、牧、渔和旅游文化等资源,在以往“景点旅游”的基础上,推动一二三大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四是坚持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一是积极发挥政府在政策扶持、规范管理、公共服务、营造环境等方面发挥作用。二是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支持个人和各类经济实体参与休闲农业开发建设。三是积极采取合作经营模式,采取抱团取暖发展合作经济避免同质化经营,形成规模效益。

五是坚持保护环境、持续发展,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一是处理好村镇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村镇规划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让村镇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二是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发展与生态。

猜你喜欢
易县农民旅游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地区经济支柱性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河北省易县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研究
易县“十二项”扶贫攻坚模式成效分析
河北省山区乡村旅游扶贫现状及问题分析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