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命带娃方程式:“4+2+1”的悲剧里缺席“2”

2017-05-17 21:10三月天
知音·上半月 2017年5期
关键词:孙莉张志强亲家

三月天

2014年末,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左中旗门达镇的孙莉生下一女孩丹丹。丹丹满百天后,孙莉要与丈夫去呼和浩特做生意,他们决定把丹丹托付给老人看护。可是,原本关系融洽的双方老人却因为带孩子闹起了矛盾,孩子到底该托付给谁?面对互相较劲的双方老人,做子女的又应当如何从中调解?

2017年正月初六,一起命案的发生,给我们带来了沉重的思考……

双方老人谁来带孩子,难煞小两口

张志强和孙莉都是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左中旗门达镇人,2013年9月,相恋两年的他们结为夫妇。婚后,他们在呼和浩特市开了一家“小饭桌”,专门给呼市一所中学的外地学生做中、晚饭,生意不错。

到了2014年末,孙莉在老家镇医院生下了女儿丹丹。她的公公张连理和婆婆邹敏都是门达镇的农民,头一次得孙女,公婆十分高兴,表示愿意带孩子。孙莉十分欣慰,孩子满百天后,她就把孩子送到公婆家,自己回到呼市忙生意去了。

可是,孙莉来到呼市不久,就接到了妈妈的电话。妈妈表示自己也很喜欢孩子,也想帮她带孩子。这下,小两口都为难了:一边是孩子的爷爷奶奶,一边是孩子的姥姥姥爷,到底让谁带孩子好呢?后来小两口经过商量,决定由双方老人轮流带孩子,每月一轮换,这样就兼顾了两边老人对于亲情的渴盼,他们也可以在遥远的呼市安心工作了。双方老人对儿女的安排也表示同意。

可是,孩子太小,刚刚跟爺爷奶奶熟悉了,习惯了爷爷奶奶的照顾方式,就被轮换到姥姥姥爷那里,接受另一种照顾方式,不太适应。尤其孩子到了认生的年龄,跟姥姥姥爷过了一个月突然又回到爷爷奶奶这里,会哭闹认生好几天。过了一个星期,孩子刚刚适应了爷爷奶奶,又被轮换到姥姥姥爷那里了,又得重新适应……于是,张连理打电话向儿子说了这个情况,觉得还是应该把带孩子的事固定下来,不要换来换去。

张志强把老爸的意见向媳妇做了汇报。他认为,媳妇肯定倾向于让公婆带孩子。可孙莉认为,孩子固定由她的父母带,对孩子健康发展更有利。因为,她自己的妈妈带孩子,跟她沟通起来方便,如果她发现妈妈带得不好,可以毫不客气地跟妈妈直说。可是她跟婆婆,就不好这么直来直去的,说话还得考虑分寸,稍微尖锐一点的问题,还得绕个弯儿,通过老公再传达给婆婆,这样无形中就增加了沟通环节,既费时间又费心思。

张志强认为妻子说得对,就主动给二老打了个电话。此时,丹丹恰好在爷爷奶奶那里,还没有到轮班的时间。张连理接到儿子电话,急了:“儿子,这是你的意思还是你媳妇的意思?”张志强解释:“老爸,你管谁的意思干吗?主要是这样做对孩子健康成长有利。”张连理更加提高了声音:“怎么,孩子放你老丈人那里就健康成长了,放在我这边,就不健康成长了?”一旁的邹敏把孩子放在地毯上,不甘示弱地从张连理手里抢过电话:“儿子,这百分百不是你的主意。是不是你媳妇不信任我们呀?”就这样,老两口你一言我一语,在电话里轮番与张志强吵,张志强的脑袋一麻,只好挂断电话。

后来,孙莉回老家就要去把孩子接到自己父母家,临走前,她跟公公婆婆说:“爸,妈,孩子小,得更细心的人带,你们最近不要轮班了,孩子暂时由姥姥姥爷带吧。”老两口只得目送儿媳抱走了孩子。

儿媳抱孩子离开后,张连理越想越别扭,看到老伴委屈地抹起眼泪,张连理又给儿子打了个电话,发了一通脾气。张志强好言安慰:“爸爸,我媳妇疼孩子,你和妈妈就别跟她一般见识了。你们是老人,就算为了我,别添乱了,行吧?我每天都要忙死了,体谅一下你们的儿子好不好?”

张连理一听,有点心疼儿子,觉得儿子一天到晚忙生意,他不该因为琐事烦他,于是,他答应儿子让一让,并嘱咐儿子安心做生意;同时,他又劝解老伴看开点,孩子让谁带都是一样能长大。他们老两口不带孩子,也乐得一身轻松。

摁下葫芦起来瓢,带孩子带出一串矛盾

生活仿佛恢复了平静。可风平浪静之下,暗流涌动。张家老两口一下子闲下来,还真有点不习惯。有时候晚上睡不着,两人就念叨丹丹的趣事。与此同时,另一边,孙家老两口孙华和老伴却忙得不可开交。晚上,丹丹不是尿湿被子,就是要喝奶,他们连睡眠都难得清静。更头疼的是,孩子每隔十天半月免不了感冒。孩子看病,平时奶粉钱、衣服钱,全要他们自掏腰包肯定不公平。

于是,孙莉就希望孩子由自家爸妈带,由婆家每月出抚养费。这样既集中了双方老人的资源,又把两边的老人“合理分配”了。于是,孙莉就跟张志强说了自己的想法。张志强最初表示不理解,认为孩子是他们的,要花钱也理应他们出,他俩又不是不能挣钱,干吗非要老人出这个钱呢?可孙莉认为这样可以平衡双方老人的关系。双方老人一个出钱一个出力,对大家都公平。再说,他们两人赚的钱还想攒下来将来在城里买房扎根呢。这样,孩子到了六岁还可以在镇上读书。张志强只好给爸爸打电话,试探一下二老对于抚养费的态度。

张连理接到儿子电话,一听就知道是亲家的主意,因为之前,亲家不止一次跟他念叨:“带孩子费力不讨好,还得破费。”张连理于是回儿子:“你转告你老丈人,如果带孩子嫌累,把孩子交给我,我双手接着,而且,抚养孩子的费用全由我来出。否则,我不出钱。”说罢,他挂了电话。可后来,他妈妈又打来电话圆场,同意每月出500元抚养费。原来,张连理跟儿子挂了电话后,邹敏就跟他急了:“你怎么这么死脑筋?钱是给孙女花的又不是给别人的,咱为什么不出?别被亲家和儿媳瞧不起。”张连理一想也是,反正,钱花在孙女身上,应该的,就同意了老伴的意见。

张志强一听爸爸妈妈总算答应每月出点钱了,不禁长舒了口气,总算有了台阶下。生活,似乎再一次归于平静。

可是,谁带的孩子跟谁亲,长大后的丹丹跟爷爷奶奶的感情显然不如跟姥姥姥爷的感情深。有几次,张连理想抱一下丹丹,丹丹都躲到姥姥姥爷怀里不出来,这令张连理灰心丧气。他一赌气,做出一个决定:孩子都让你们养得不跟我亲了,那对不起了,恕我也不提供抚养费了。

孙华与老伴一看亲家出尔反尔,又不给钱了,当然有意见。孙华找亲家理论,亲家傲慢地说:“你嫌费钱费力,就把丹丹给我带啊,抚养费也由我独自承担。孩子给你带,我不想出钱。”两亲家因此暗暗较劲,产生了无法调和的矛盾。这一次,可能他们认为儿女都太忙了,接到投诉也“不作为”,就没再向各自的儿女投诉。

2016年7月,一场大暴雨将孙华家的仓房摧毁,仓房要重新修复,按着当地的习俗,盖房那天,关系好的亲戚朋友都要来随礼、帮忙,能出钱物的出钱物,能出力的出力,可是,孙华左等右等,就是不见张连理和邹敏,他们不仅不随礼,连力也不出。有人就问孙华:“你亲家和亲家母怎么没来呢?”孙华为了面子只好编瞎话,说亲家心脏病犯了,亲家母在家里照顾。嘴上这样说,可心里,孙华和老伴却十分恼怒。

仓房建好的第二天,孙华就忍不住找到张连理家,将张连理及邹敏骂了一顿,骂他们不讲人情,使得他在众人面前难堪。张连理不仅不道歉,还指责孙华“不讲究”在先,两人各说各理,打到了一起,最后邻居出面拉开。

这件事,令两家矛盾进一步加深。孙华带孩子劳累的时候,心里就很恼火,他无法理解:丹丹是他张连理的亲孙女,凭什么他张连理两口子钱钱不见,人人不见,就这样“逍遥自在”呢?

争来争去没有赢家,幸福家庭血案收场

后来,孙华在电话里跟女儿汇报张连理夫妇的不是,孙莉听多了也心烦,她试图调解公婆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就安慰爸爸:“孩子用钱你找我要,不要再找我公婆了。”可是,孙华也不是非找张连理要那点抚养费不可,主要是心里不舒服:他们带孩子挨了那么多的累,花了那么多钱,凭什么张连理那边不出钱呢?

到了2017年春节,张连理已经“欠”下半年的抚养费了。这年春节,终于歇下来回家过年的张志强特意把双方父母请到家里一起过节,意在缓和一下老人间的关系。双方老人和睦相处,他和孙莉才可以放心地出去創业发展。可此时张连理表现得十分不快,因为,他几次想抱起平时很少见到的孙女丹丹,丹丹都打开他的手,扑到孙华这边……

大年初一,俩亲家各揣心事回到自己的家里。大约中午的时候,一个要好的朋友打电话约孙华玩麻将,三缺一。可当孙华夫妇一跨进这个朋友的家门,不禁惊住了,麻将桌前,竟然坐着张连理。原来,这个局,是张志强特意安排的,过年那天,他就看出来老爸和老丈人心里仍在顶牛,他很希望借着春节假期,缓和一下二老的关系。在这种气氛中,孙华和张连理都不好再说什么,大过年的,不能在外人家里出丑,只好开始玩。孙华技高一筹,赢了不少的钱,大多都是张连理输的,这下,孙华心里暗暗解气。张连理心里当然不舒服,可当着大家的面,还得装乐和。

而作为晚辈,张志强还是很孝顺的,他十分努力地想安抚好两边老人,调和好两边老人的关系。他认为,老爸和老丈人的关系经过这次麻将,应当有所缓解了。他甚至想着再怎么让二老多接触一下,让两家人像一家人一样不分你我。可是,事情的发展也出乎他的意料。

大年初六这天,镇里有一家办喜事,张连理和孙华都去喝喜酒,两人都喝多了点,回家恰好一路。因为抚养费的事,两人发生口角并开始撕扯,被一个路过的邻居将他们拉开,两人才各自回家。

孙华回到家里睡了一觉,醒来时已是傍晚时分,他忽然觉得左手背有点疼,一看,有一块被抓破的痕迹,不禁想起上午张连理撕扯他的事。他十分生气,后来跑到张连理家门口,叫喊着让张连理出来:“快把这半年的抚养费拿来!又不出钱又不出力,你也配当爷爷?”张连理认为孙华大过年的骂人,太欺负人了,就摸起一把尖刀出门“应战”。据案发后张连理交代,他的本意是吓唬一下孙华,让他以后不敢来家里闹,哪知,他出手重了点,一刀捅在了孙华的肝部,孙华顿时倒地,流血不止!张连理急忙喊来人,将孙华送到医院抢救,孙华终因流血过多死亡。其间,张连理趁乱逃跑到镇里一间旧房子躲起来……两小时后,迫于压力,他主动向门达镇派出所投案自首。

目前,此案在进一步审理中。

[小编发言]

据相关统计,目前有高达90%的家庭养育孩子必须依赖祖辈。年轻人生存压力大,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很多人不得不把孩子托付给双方父母,自己背井离乡去打拼。那么,年轻人如何平衡双方父母的关系,让他们相安无事地“发挥余热”,是一个现实问题。首先,作为子女不可“贪心”,既想全盘占有双方老人共同带孙的优点,又想完全规避其中的不利因素,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试图把两个家庭的“资源重组”,择优利用,在理论上可行,在实际操作中却大多行不通。“甩手”小夫妻请三思!

(因案件还在审理阶段,文中人物为化名,所涉单位及相关信息均作了技术处理)

编辑/郭敏

猜你喜欢
孙莉张志强亲家
秘境之光
借助“加”“减”型结构,构造函数妙解题
秋之韵
用你的红称呼我
毛泽东让亲家播撒光明
这才叫大藏家——张志强先生和他的精绝藏石
两亲家之间的名誉权之争
去看亲家的路上
志强的石
Design of Parallel Electrical Resistance Tomography System for Measuring Multiphase Flow*